第(1/3)页 中秋, 这是大周以及周边所有国家的一个盛大的节日。 这一天临安城张灯结彩。 这一天瓦泥山上也热闹非凡。 张大爷对所有的难民进行了登记造册,他手都写酸了,墨都不知道用去了多少,最终统计的结果是…… 八千七百二十四人! 其中年过五旬的老人有九百三十一,低于十二岁的孩童有两千四百八十二。 剩下的人中,有已成婚的妇人一千零六十,未婚的女子一千一百七十三,剩下的三千零七十八人为十三至五十的男丁。 幸亏夏侯常胜训练的那一千个青年男子有八百余人留在了村子里。 在全村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之下,总算是在月亮升起的时候将这么多的灾民安置妥当。 临时搭建的偌大的厨房顶上冒起了炊烟。 有自发的体力尚存的妇人姑娘们加入了做饭的队伍中。 有身强力壮的汉子们跟着张大牛等人伐木为柴。 张大爷与村子中的诸多老人们则游走在各处棚子里与那些灾民中的老人拉着家常—— 都是逃难而来的,只不过张大爷他们来到这里已足足十七年了! 彼此间有诸多共同的话语,没有谁看不起谁。 那些灾民们这才知道不仅仅陈公子是活菩萨,陈公子的奶奶,花溪别院的那位老太太,她也是个活菩萨! 他们觉得这一步走的太对了! 便觉得当如张大爷他们一样,视少爷为主人,视这里为家! 这是他们离开家乡过的第一个中秋,这个中秋令他们终生难忘! 便觉得这里的月亮似乎比家乡更圆一些。 …… …… 瓦泥山上很是热闹,临安城里也很是热闹。 不仅仅是这团聚的时光,还有映月岛上的即将开始的那一场一年一度的花魁大赛。 以往临安城的街坊们这时候所聊的话题是哪个青楼的哪位姑娘能夺魁首,但今儿个他们所聊的却是花溪别院的那位少爷陈小富—— 这位少爷是个好人啊! 他竟然将今日抵达临安的那么多的灾民都收留了! 但好人通常都是很难做的,他收留了那么多的灾民怎么着也得给人家一口饭吃吧? “估计得有万来人,咱们就以官府施粥的标准来算,官府施粥按照人头,一天一人定量是二两糟米。” “按照今日糙米的价格十五文钱一斤算,一万张嘴巴一天就要吃去两千斤糙米,就是三十两银子。” “官府施的粥那可是清澈见底的!其实就是让那些灾民喝一口米汤吊着一口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