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人口难题!必须移民!-《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2/3)页

    大部分外夷部落都已纳入大明的管控范围——朱高炽在各部落聚居地设立了“抚夷司”,派驻官员负责登记人口、传达政令,还挑选部落中的青壮年编入“乡勇营”,协助明军巡逻边境;部落的赋税也改为缴纳粮食或皮毛,既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也让大明能更好地统筹资源。

    边境逐渐趋于稳定——以往明军需常年在辽阳、开原等地重兵布防,防备部落突袭,如今巡逻队在边境线巡视时,极少再遇到武装冲突;周边部落与大明军民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有的部落子民会主动到明军城镇售卖渔猎所得,有的则学习耕种技术,边境线上的紧张氛围被和平共处的景象取代,为辽东后续的开发与移民创造了安全环境。

    然而,平静之下,一个巨大的难题却始终困扰着朱高炽与朱雄英——辽东的人口实在太少。

    据军政司统计,目前辽东境内的大明军民不足十万,加上归顺的外夷部落,总人口也不过十五万。

    而辽东地域辽阔,从辽阳到开原,再到山海关外的广袤土地,若想全面开发,至少需要数十万劳动力。

    更关键的是,归顺的外夷部落多以游牧、渔猎为生,即便有部分部落开始耕种,也只是浅尝辄止,缺乏系统的耕种知识与工具使用技巧,难以承担大规模开垦的任务。

    许多已开垦的粮田,因人手不足,只能粗放管理;工坊、矿山因工匠短缺,迟迟无法扩大规模;甚至连边境的防御工事,都因士兵数量有限,难以做到全面布防。

    “人口是辽东发展的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再好的粮种、再肥沃的土地,也无法发挥作用。”

    这日,朱高炽与朱雄英在辽阳府衙议事,朱高炽看着手中的人口统计表,眉头紧锁,“咱们在辽东做得再多,若不能解决人口问题,辽东终究只是个空有潜力的边境,成不了大明的‘北方粮仓’与‘外防屏障’。”

    朱雄英也深以为然,他补充道:“高炽,此前咱们已从辽东驻军家属中动员了部分人定居,但数量太少,杯水车薪。想要快速填补人口缺口,恐怕只能从大明内地迁徙移民。”

    “没错,只有说服朝廷组织移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朱高炽眼中闪过决断之色,“我决定回京一趟,亲自向皇爷爷与朝臣们陈述辽东的现状与潜力。只要朝廷能下旨,从山东、河南等地迁徙无地农户、流民来辽东,并给予他们免税、分田、赠农具的政策,定能吸引大量百姓前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