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比如京极真,比如小泉红子,很明显有些RSI异常和柯南的联系实在是微弱。 但是有一点叙事学部说的很对。 那就是阿笠博士身上的“人设感”确实有些太强了。 自称天才发明家,但制作出来的很多东西其实是废铜烂铁,家中还会因为实验失败而发生小爆炸。 而那些成功的产品,往往又和“侦探设备”,准确的说是和柯南的需要非常匹配。 包括他加入联盟这件事,林升回过头来想也是疑点重重。 要知道,林升在最开始可是试图直接拨通毛利事务所的电话的,但他居然连这件事都没有成功。 那联盟那一次对于阿笠博士的“邀请”怎么就如此的顺利呢? 还有阿笠博士对自己提出的一定要“保护”好柯南的要求。 “所以您认为阿笠博士当时选择加入我们有蹊跷?” “有没有一种可能。” 对于重信瞳子的疑问,林升提出了一个想法。 “你想想看,对于一个你看不懂目标的组织,安排卧底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刺探情报的方法呢?” 对于一个侦探故事而言。 主角的亲友团因为胁迫被迫加入某个组织,然后最后反戈一击或者在组织里为主角实际上提供掩护和帮助。 既视感真的很强烈,强烈到甚至让林升有点想笑。 敢情原来我拿的是酒厂的剧本? “当然,叙事学部也提出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柯南的影响在除了‘侦探’这件事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也许他在“循环”中,在案件中是全能的,但是……” …… 于是最后摆在林升面前的就是那份名为《关于探讨‘阿笠博士’在故事时间线中的‘人设’问题的建议》的方案了。 如果您真的不是一个被束缚在某种设定、标签下的傀儡,林升盯着阿笠博士的眼睛,那就请您证明给我看吧。 “需要我做些什么?”阿笠博士的回答让林升松了一口气。 这句话起码是一个好的开始,意味着阿笠博士确实是倾向于和联盟合作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