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立陶宛”(Lietuva)之名最早的纪录出自《奎德林堡编年史》中1009年3月关于传教士奎尔富特的圣布鲁诺(英语:Bruno of Querfurt)的一则故事,其中提到了Lietuva的拉丁化名Litua。此名称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指波罗的海地区的许多族群名均来自水文名(英语:Hydronym),Lietuva一名即为来自克尔纳韦附近的利耶塔瓦河(英语:Lietava (Neris)),有观点认为这条河流很小,较不可能是立陶宛的名称来源,但这种命名方式在历史上有先例;另一说指此名来自当时组成立陶宛社会、臣服于统治者的军事组织烈提司(英语:Leičiai)(Leičiai),14至16世纪的历史文献仍有用Leičiai称呼立陶宛人者,与立陶宛语相近的拉脱维亚语至今在诗作中或描述历史时也会使用这个词称呼立陶宛人。
立陶宛约有六分之五的人口为立陶宛人,为波罗的海三国中族群同质性最高的国家,2015年统计显示全国2,921,262人中有84.2%为以立陶宛语为母语的立陶宛人,其他则为波兰人(6.6%)、俄罗斯人(5.8%)、白俄罗斯人(1.2%)与乌克兰人(0.5%)等少数族裔(英语:Ethnic minorities in Lithuania),波兰裔立陶宛人是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族裔,多居住于立陶宛东南部(维尔纽斯地区);俄罗斯裔(英语:Russians in Lithuania)次之,多集中在维尔纽斯和克莱佩达两市,分别占当地人口的12%与19.6%,并在东部城镇维萨吉纳斯占过半数人口(52%);立陶宛还有约3,000名罗姆人,多住在维尔纽斯、考纳斯和帕内韦日斯;且有约3,000名利普卡鞑靼人(立陶宛鞑靼人),其祖先约于14世纪末开始自金帐汗国等地迁至立陶宛大公国。此外立陶宛原本有许多犹太人,自18世纪起即为欧洲重要的犹太社群(英语:History of the Jews in Lithuania),1941年6月(纳粹入侵前)约有22万名犹太人,几乎都在大屠杀中遇害,2009年统计显示立陶宛的犹太人仅有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