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美国独立战争-《史册》


    第(2/3)页

    因此,美国俨然是由13个独立城邦组成的松懈的邦联。

    但由于一些州不愿把自己的统治权交给一个全国政府,这个条例直到1781年才最后为十三州全体批准并生效。

    1781年3月1日,随着马里兰州的正式批准,《邦联条例》开始正式生效。

    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 独立战争开始时,双方实力悬殊,战争进行了8年。

    1781年,北美英军主力退守南海沿岸的约克镇。华盛顿请法国海军切断了英军海上逃跑路线,同时,指挥美法联军从陆上对约克镇实施合围。在美法联军的猛烈攻击下,走投无路的英军最后只得投降。

    1783年9月3日英美签订美英《巴黎条约》。

    战争初期,双方力量悬殊。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工业发达,海军位于世界前列;驻北美英军约3万余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以加拿大为依托;但军队远离本土,不谙当地情况,人力物力补充困难;统治集团内部在战争指导上存在分歧,未形成统一指挥。北美殖民地人口仅300万,其中约50万人为亲英的“效忠派“;正规军刚组建,兵力不足,主要依靠不脱产的民兵和短期服役的志愿兵补充,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各殖民地地方主义严重,大陆会议的领导软弱无力;但进行的是正义战争,为独立自由而战,得到革命人民和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并可利用英国与法、西、荷等国的固有矛盾,争取外援。

    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英国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对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强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为王室产业,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税,严厉缉私,限制经济活动,严重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

    从1619年弗吉尼亚建立议会起,各殖民地相继成立议会,与英国相抗衡,1765年9个殖民地举行抗议印花税大会,掀起反抗怒潮。

    起因

    在美国莱克星顿镇的中心区,耸立着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雕像。这位民兵英姿飒爽,双脚坚定地踩在石墙上,两眼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下边有一块不加琢磨,非常简朴的石碑。碑文写道: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这是为了纪念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独立战争的第一个战役--莱克星顿战斗而立的。

    西班牙的哥伦布于14世纪末发现了美洲,随后英、法、西这些殖民国家接手了在美洲土著人手里的北美。这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15世纪末,西班牙人开辟了去往美洲的新航线。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中,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国人围绕着北美殖民地的归属和海上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搏杀。至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北美的大部分土地的拥有者。英国殖民政府的残酷殖民统治,引起北美人民的反抗。

    18世纪后期,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矛盾更加激化。

    1773年12月16日夜间,北美人民为了反对英国的“茶叶税法“而爆发“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标志着矛盾已激化到了非诉诸武力不可的地步。

    1775年4月19日清晨,800名全部武装的英国轻步兵,在一名少校的率领下,向莱克星顿进发。突然,他们发现在村前的草地上,站着一队北美洲的民兵。

    “停止前进!“民兵们发出命令。

    “别听他们,冲!“少校举起了指挥刀。

    “砰!“枪声响了,子弹在天空飞舞。英勇的民兵扑向英国殖民军,打死打伤274名,殖民军仓惶地逃回波士顿,民兵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从此,美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

    经过

    第一阶段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78),主战场在北方,英军掌握主动权。英军的总战略是以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同时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殖民地方面力量薄弱,基本上采取避免决战、保存实力、相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

    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先后攻占泰孔德罗加堡、克朗波因特等地,并围困波士顿。

    1775年6月17日,马萨诸塞总督、英军统帅T.盖奇派兵2200名,向围困波士顿的民兵阵地邦克山和布里德山多次发起进攻。民兵英勇抗击,两次击退英军进攻,虽因弹药耗尽放弃阵地,却首次取得了歼敌千人的战果。为激起加拿大的反英情绪,美军分兵两路进攻加拿大。

    1775年11月,R.蒙哥马利率左路军攻占蒙特利尔,随后与B.阿诺德率领的右路军在圣劳伦斯河下游会合。

    1775年12月底,美军约1000人冒着暴风雪突击魁北克失利。此后,美军围攻魁北克,牵制了英军的部分力量。

    1775年5月英国增派援兵,美军才撤退。

    1776年3月,英军在被围11个月后被迫撤出波士顿。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1776年8月底,继盖奇任英军统帅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指挥1.9万人分兵把口打阵地战,在英军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于11月率余部约5000人向新泽西退却。英军追击美军至特拉华河,随后入营过冬。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于圣诞之夜东渡特拉华河,奇袭特伦顿英军,俘敌近千人,并于次年1月3日在普林斯顿再败英军。特伦顿和普林斯顿之战使接连受挫的美军士气为之一振。

    1777年夏,英军为切断新英格兰同其他州的联系,决心兵分三路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路从安大略湖南岸登陆,沿莫霍克河东进,途中被美军击溃;另一路7000余人由J.伯戈因率领,沿尚普兰湖南下,企图与豪指挥的第三路即驻纽约的英军会师于奥尔巴尼。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人南下,

    1777年9月26日攻占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冒进,被1.2万美军和游击队围困在萨拉托加(今斯凯勒维尔)。

    1777年10月17日,伯戈率5000余人投降。萨拉托加之战成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于1778年3月对英宣战。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发展为国际战争。华盛顿率军退至瓦利福奇后,在志愿人员、普鲁士军官B.斯托伊本主持下对部队进行冬季整训,提高了战斗力。

    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

    1778年6月18日,英军放弃费城,退守纽约。此后,北方战事进入僵持状态。

    第二阶段

    美国独立战争(1779~1783),主战场在南方,美军以弱胜强。英军新任统帅H.克林顿利用南方“效忠派“较多,且靠近英属西印度群岛等有利条件,将主力南调,企图首先控制南方诸州,然后与北方据点纽约遥相呼应,遏制北方。美军企图在法国陆、海军配合下,控制沿海战略要地,同时大力开展游击战,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以争取最后胜利。

    1778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开始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

    1778年9月,美法联军围攻萨凡纳,伤亡惨重。

    1780年春,克林顿指挥英军1.4万人从陆海两面包围查尔斯顿,迫使南方美军司令B.林肯率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4艘军舰、300门火炮及其他装备。

    1780年5月29日,英军在南卡罗来纳州韦克斯豪克里克再败美军。

    1780年6月8日,克林顿率部分英军回纽约,留下C.康沃利斯率英军7000余人在“效忠派“配合下据守南方广大地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