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史册》


    第(2/3)页

    这是英国的“麦当劳”,是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食品。炸鱼多为鲽鱼或鳕鱼,与炸薯条一起沾着盐或醋(不少英国人两者都用)食用,很受普通百姓欢迎。

    维多利亚海绵蛋糕

    英国社会有一个久负盛名的传统——下午茶会。维多利亚海绵蛋糕,是英国下午茶点的经典必备。它因维多利亚女王最喜爱海绵蛋糕的吃法(一层奶油一层果酱)而得名。

    苦啤酒

    苦啤酒是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啤酒,它起源于18世纪,起初是作为英国传统麦芽酒的替代品,最大的特点是酒精度数低,以窖藏温度供应,仅需几日便可发酵。20世纪,为享受更大的折扣优惠,很多酒吧成为特定酒厂产品的专营店。苦啤酒以其快速的生产周期,无疑成为酒厂经营者提高啤酒供应效率的妙方。如今,苦啤酒品质依旧,您依然走入英国酒吧,品尝一杯酒窖温度、无泡沫、低度数的正宗苦啤酒。

    伊顿麦斯

    伊顿麦斯是由草莓、奶油和蛋白酥皮精制而成的甜点,起源于温莎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一种说法是1796年,伊顿公学和老对手温彻斯特首次在板球比赛狭路相逢,甜点伊顿麦斯就出现在当时比赛的餐桌上。 另一个版本是1920年,在伊顿公学的校园开放日,一只拉布拉多犬一屁股坐在主人野炊的毯子上,压扁了主人的草莓奶油蛋白饼,创造出了伊顿麦斯。甜点伊顿麦斯已成为英格兰夏天的代名词。

    军事体制:

    国防

    英国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zhuxi, 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英国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也是五个核大国之一,拥有独立的核力量。

    英国国家战略的核心是: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依靠和借助北约集体防务力量来保卫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并扩大英国在欧洲的影响;积极加强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护其广泛的海外利益。

    英国部队在全球各地例如:北爱尔兰、塞浦路斯、德国、直布罗陀、文莱、及福克兰群岛等均有基地。

    2018年6月25日,法国、德国、英国等欧盟9国防长在卢森堡签署“欧洲干预倡议”意向书,承诺组建一个欧洲联合军事干预部队。

    2022年1月3日,英国等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军力

    英国军事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的现代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军事工业规模可观、种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独立研制包括战略核武器在内的各种大型武器装备的能力,某些技术和装备居世界一流水平。英是世界武器出口大国,主要出口类别包括军用飞机、战术导弹、作战舰艇和军事电子设备。

    英国皇家海军是由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潜艇部队组成,拥有四大舰队。拥有水面舰艇121艘。2014年7月4日,英国海军历史上吨位最大的现役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正式下水。

    英国陆军经常被部署至海外,参与地面战斗部队、多国联军,或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相关行动。

    英国皇家空军为英国军队的空中武装部门,创始于1918年4月1日,自此之后于英国军事史扮演重要角色,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伊拉克战争等冲突扮演要角。英国空军有450架以上飞行器,及200000位常备兵员。

    军费

    英国有世界上第三的军费开支。2010-2011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约为369亿英镑(约合590亿美元),政府估计,国防部今后10年将面临380亿英镑(608亿美元)预算赤字。

    兵种

    陆军:英国陆军的数量40个营,人员总数仍保持在11.7万。军队部署快、行动灵活、战斗力和应变能力强。

    空军:英国以龙卷风式空优战机为主力,约有300架,对地攻击机有美州虎50架,猎鹰式垂直起降战机60架,鹰式攻击战机150架,英国海军则有40架猎鹰式垂直起降战机,总计在600架以上,与德、西联合开发“欧洲联合战机”EFA英国将引进250架左右。

    海军:以航空母舰为核心,驱逐舰护航,有核潜艇或者潜艇,称为全球存在海军(大洋海军)(以上数据位2004年状况)。

    交通运输

    综述

    英交通基础设施较齐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均较发达。伦敦有十分发达的地铁网。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贯通,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卡梅伦政府执政后,推出建设高铁计划,英政府拟投资320亿英镑修建连接伦敦和伯明翰至北英格兰高铁网络,预计2017年动工,2026年完工。

    铁路

    1997年完成私有化。21世纪初,英铁路总长达1.66万公里。2006年,铁路总客运量为464.97亿人公里;总货运量为221亿吨公里。全国铁路和伦敦地铁分别承担了铁路系统运输量的49%和44%,其余由轻轨承担。

    英国政府于2012年批准了英国高速铁路2号,即HS2工程,新建伦敦-伯明翰高速铁路、伯明翰-利兹高速铁路、伯明翰-曼彻斯特高速铁路。

    英国轨道交通发达,根据英国政府发布的2020年数据,现铁路总里程为1.59万公里,有2567个站点,电气化铁路线6049公里,电气化率为38%。考虑到疫情因素导致2020年交通流量波动较大,此处使用2018/19财年数据,英国全年铁路发送旅客约18亿人次,铁路货物周转量173.7亿吨公里,日均4759万吨公里。通过英吉利海峡隧道,英国铁路系统与欧洲大陆各国铁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英国仅有3个城市拥有地铁,伦敦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诞生的城市,地下交通网络高度发达,除伦敦外,只有纽卡斯尔 (Newcastle) 和格拉斯哥 (Glasgow) 这两个城市设有地铁,且线路较短。纽卡斯尔的地铁系统仅限于城市中心,而格拉斯哥的地铁系统则是围绕市中心而建的闭环线。

    按照高铁列车运行时速超过250公里/小时衡量,完全在英国境内运行的列车无法达到这一标准,英国中东部铁路线可达到200公里/小时运行时速,北部和西部地区则低于这一速度。英国拥有一条国际高铁线,即英国高铁1号线(HS1),穿过英吉利海峡,连接英国和欧洲大陆,在这条线路上运行的欧洲之星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小时。目前,英国正在兴建高铁2号线(HS2),连接伦敦到伯明翰、曼彻斯特等中部和北部城市,运行时速可达360公里/小时。

    公路

    英国公路总长度39.76万公里。高速公路和A级公路承担了公路运输量的65.4%,且收费高速公路仅占总里程的1%。除伯明翰北部M6约43公里高速收费外,其他均无收费。此外,A级公路约占总里程的12%。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超过60%的英国货物通过公路运输。据测算,从英国中心地区物流中心取货的卡车可以将货物在24小时内送往英国任何一个角落。

    截至2019年6月底,注册的机动车辆总数为3870万辆,2019年第二季度新增机动车72.8万辆。

    水运

    重要商业港口,5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港口有:格里姆斯比—伯明翰、伦敦、蒂斯—哈特浦尔、福斯、米尔福德—黑文、南安普顿、路维普、萨伦沃、菲力克斯托、多佛等。海运承担了95%的对外贸易运输,从英国多数港口往欧洲主要海港如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巴黎、汉堡等的货物可一天到达,到马赛、法兰克福和米兰的可两天到达。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0海运评述》,以拥有的船队载重运力(dead weight tons,dwt)进行统计,英国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11(不计百慕大等海外领地的船队),拥有船队载重运力5319万吨,占世界船队总运力的2.6%。在欧洲国家中,英国排在希腊、德国、挪威之后。内河航运共3200公里,其中620公里用于货运。泰晤士河是最繁忙的内陆运河,其次为福斯河。2018年,英国港口吞吐量为4.83亿吨,其中54%为往来于英国和欧盟之间的货物。

    空运

    英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和大多数机场均为私营企业。2007年,共有50多家航空公司,在役飞机952架,载客量2410万人次,客运里程3140亿公里,货运运输量541.81亿吨。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是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拥有300多架飞机,其航线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20座城市。英国共有449家机场,其中35个机场年客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英国最大机场是伦敦希思罗机场,也是欧洲最大及世界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19年客流量8090万人次;盖特威克机场是英第二大机场,2019年客流量4660万人次。2015年12月11日英国政府推迟决定是否修建希思罗机场新跑道,修建第三条跑道还将能把英国与40个新的目的地连接起来。但这份评估报告说,新跑道应当降低环境和噪音等。

    主要机场包括:伦敦希斯罗机场、盖特威克机场、曼彻斯特机场、伯明翰国际机场、格拉斯哥机场、爱丁堡机场、纽卡斯尔机场等。其中,希斯罗机场是英国最大的机场,2018年抵离旅客8010万人,每年货物吞吐量大约168万吨。

    疫情之前,英国北、中、南三个城市爱丁堡、曼彻斯特和伦敦都与中国城市开通了直航,北京可直飞爱丁堡、曼彻斯特和伦敦;伦敦可直飞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广州、长沙、青岛、西安等城市。从中国北京、上海等地飞往伦敦的航班都会在希思罗机场着陆,飞行时间约为11-13小时。

    社会福利:

    科技

    英国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科研涉及很多科学领域。截至2014年8月,英国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有78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较强。

    教育

    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实行5至16岁义务教育制度,北爱尔兰地区实行4至16岁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归地方政府主管,高等教育则由中央政府负责。

    英重视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大教育投资。中小学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约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约占学生总数的7%。英文盲率仅为1%。

    约40%中学毕业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全国有110多所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著名的高等院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圣安德鲁斯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等。现有30多万海外学生在英大专院校学习。

    英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其科研几乎涉及所有科学领域。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迄已涌现出9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17年英政府研发投入占GDP的1.69%。5~16岁义务教育制度。

    医疗

    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于1948年由当时的工党政府创立,并一直延续,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英国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9.4%,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3364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8人、护理和助产人员89人、牙医6人、药师7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29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