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日本国-《史册》


    第(3/3)页

    大阪位于本州岛中部,濒临大阪湾,呈南北长条形分布,是西日本地区行政、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工业中心,尤其是化工、机械、钢铁和金属等行业的中心。

    京都

    公元794年至1868年期间,京都曾经是日本的首都、天皇的居住地,众多的庙宇、神社及其他历史古迹使京都声名远播,它实际上是官方指定的国家财产和重要文物的“仓库”。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京都每年都要吸引数百万来自日本及海外的游客。古京都遗址于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函馆

    函馆位于北海道南部,以其美丽迷人的夜色而著称,面积677.81平方千米。函馆是北海道人口第三多的城市,仅次于札幌市与旭川市,是道南区域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国家象征:

    国名

    日本,意为“日出之国”。最早称“和”或“倭”(均读作yamato,中文译作邪马台),“日本”这一称呼大约使用于7世纪后期。其来历在日本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中国的《新唐书》则记载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派使者祝贺唐朝平定高句丽,因为懂点汉语,所以讨厌“倭”这一名称,故改国号为日本,使者自称这是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处而命名的。

    朝鲜《三国史记》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条的记录也与此吻合:“倭国更号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为名”。唐朝人张守节则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考古上最早发现“日本”这一名称的是2011年出土于中国西安的《祢军墓志》,该墓志作成于678年。由此可见“日本”这一称呼的使用最迟不晚于7世纪后期。历史上日本曾有大和、东瀛、扶桑等别称。

    国旗

    日本国旗的正式名称为日章旗(平仮名:にっしょうき,罗马音nisshōki),在日本国内的常用名称为“日の丸“(平仮名:ひのまる,hinomaru)。旗面上一轮红日居中,辉映着白色的旗面,白色象征神圣、和平、纯洁及正义,红色则象征真挚、热忱、活力和博爱。

    公元8世纪时,日本天皇开始使用这面旗帜,1854年7月,江户幕府发布通告,在民船、商船上使用日之丸旗,19世纪中叶开始,所有日本船只都悬挂日之丸旗,日之丸旗逐渐成为代表日本的旗帜。1870年正式将日之丸旗定为日本海军旗帜。1945年,日之丸旗成为日本代国旗。1999年8月,日本国会通过《国旗国歌法》,将“日之丸“和“君之代“分别定为日本的国旗和国歌。

    国徽

    日本国徽是一枚皇家徽记,在日本,由于法律并没有确立正式的国徽,因此习惯上,日本皇室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纹”,即菊花纹章被广泛作为日本代表性的国家徽章而使用。

    日本内阁所使用的代表徽章“五七梧桐花纹”,也常在国际场合及政府文件作为国家的徽章而使用,例如日本入境许可贴纸的底纹。

    国歌

    君之代(君が代,Kimigayo)

    歌词: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长治久安兮,国富民泰。

    日文歌词:君が代は,千代に八千代に;细石の巌となりて,苔の生すまで。

    国花

    日本的国花是樱花(さくら),樱花原产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主要在日本国生长。花每枝3到5朵,成伞状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花常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随季节变化,樱花花色幽香艳丽,常用于园林观赏。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当时万国来朝,日本朝拜者将樱花带回了东瀛,其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樱花象征热烈、纯洁、高尚。

    国鸟

    绿雉绿雉(学名:Phasianus versicolor)是一种栖息在低地的鸟类,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于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雌雄差异很大,雄性具有大的肉冠和极华丽的羽毛。栖息于海拔3300~4400米的灌丛、草甸及裸岩处。食植物根、茎、叶、花及昆虫。一些鸟类分类学者把绿雉列为环颈雉 (Phasianus colchicus )的亚种(Phasianus colchicus versicolor)。仅分布于日本,1947年被定为日本的国鸟。

    国石 水晶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22年5月,日本全国总人口约1亿2505万人。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3620.7万人,同比增长0.83%。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1.6万阿伊努族人。

    人口分布地区差异较大,全国超500万人口的都道府县有9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12个,东京、大阪、名古屋被称为3大城市圈,三大城市圈5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总人口的50%。

    截至2020年6月,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约288.59万,以中国人、韩国人、越南人和菲律宾人居多。其中,中国人约84.68万(包括台湾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京、横滨、大阪、神户等大城市,这些城市建有华人华侨聚居的“中华街”“南京町”等。

    2022年4月,日本总务省发布了截至2021年10月1日的人口推算数据。包含外国人在内的总人口比2020年10月减少64.4万人,降至1.25502亿人。连续11年减少,降幅为0.51%,创启动统计的195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民族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称作“单一民族国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本列岛上除了人们熟知的“大和人”以外,还生存和繁衍着别具民族特征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

    大和人

    大和人亦称“和人”,是日本民族的主体,约占总人口的98%以上。大和人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其系统特征是头较短,黄皮肤,黑头发,体毛和胡须较少。耳垢为干性。眼睑中有被称作“蒙古襞”的皱襞。血型以A型居多,其他依次为O型、B型、AB型。大和人原来身材较矮。我国历史书上将其称作“倭人”,据说就与此有关。近年来,大和人的平均身高已有明显增加。据统计其男人的平均身高已达170厘米左右,在世界上属于中上水平。

    阿依努人

    阿依努人旧称“虾夷人”,属于千岛人种类型。在体形上,阿依努人具有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略微兼有赤道人种的某些特征:肤色黑黄。体毛浓密,腿长腰阔,头大颧高。他们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阿依努语,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文学和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阿依努人信奉一种带有浓厚的萨满教色彩的宗教,经常举行“熊祭”、“鲸祭”等宗教仪式——这与他们自古以来一直过着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到了现代,阿依努人的上述民族特征已经所剩无几,处于被和人逐渐同化的过程之中。

    但是,同化现象的出现并不等于阿依努民族的消失。据统计,还约有2.5万阿依努人集中生活在北海道的胆振、日高等地。

    琉球人

    琉球人目前约有120万人,绝大部分生活在日本冲绳县所在地——琉球群岛。琉球人虽然与大和人同属蒙古人种,但与大和人相比,他们的身材略矮,眉毛较浓,颧骨稍高。古代琉球人以部落为单位群居,14世纪时建立了三个小国,1429年由尚巴志统一为琉球王国,与中国结成朝贡册封关系。17世纪初遭日本萨摩藩侵略并开始受其控制,1879年,琉球被正式纳入日本版图。

    政治:

    政体

    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制度,天皇没有政治实权,但备受民众敬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宪法没有赋予君主任何权力的君主制国家。

    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

    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日本国会,分为众参两院。选民为20岁以上的国民。

    宪法

    现行《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实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总体的象征,无权参与国政;“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第9条)。

    根据宪法,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鼎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和唯一立法机关。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日本首相正式名称为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脑。

    议会

    日本国会分为两个议院:众议院(下议院)和参议院(上议院),为日本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 。

    所有立法均需经过国会的最终批准。国会还具有其他的重要功能,如核准国家预算、审批国际条约和公约,以及启动修改宪法的任何正式提案。国会的会议形式有三种:通常国会、临时国会和特别国会。通常国会每年1月举行一次,为期150天,由于议员们将在这次会议上审议下一年的财政预算以及实施该预算所需的相关法律,因而此会议发挥中心作用。

    众议院议员定员为465名,小选举区289人、比例代表176人。任期4年。参议院定员为245名。参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得中途解散。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在立法、首相任免、财政预算和国际条约和公约等方面具有优先决定权。

    日本国民必须年满25周岁才有众议院的被选举资格,必须年满30周岁才有参议院议员的被选举权。

    政府

    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厅的大臣组成。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免,天皇认证。

    内阁中的过半数成员必须为国会议员,内阁是政府行政部门的最高决策机构。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有权任免组成内阁的国务大臣。首相负责主持内阁会议,并可行使其职权控制和指导政府的各行政职能部门。如果内阁成员意见一致,便可形成所谓的内阁决议。根据《日本国宪法》,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

    2001年1月,日本政府行政机关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将原有的22个省及省级机构的数目削减了近一半。除了2001年新设立的内阁府外,还包括13个省(截至2019年),包括2007年1月由日本防卫厅升格的防卫省、以及复兴厅(2012年成立)。 2019年截止,各省由首相任命的国务大臣负责。每名大臣配置1至3名副大臣和政务官进行协助。这些官员通常为国会议员。

    主要机关有金融厅、消费者厅、宫内厅、警察厅-国家公安委员会、公正取引委员会、总务省、法务省、外务省、财务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环境省、防卫省。

    司法

    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采用“四级三审制”。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审理“违宪”和其他重大案件。高等法院负责二审,全国共设四所。各都、道、府、县均设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设四所),负责一审。全国各地还设有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负责民事及不超过罚款刑罚的刑事讼诉。最高法院长官(院长)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14名判事(法官)由内阁任命,需接受国民投票审查。其他各级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内阁任命,任期10年,可连任。各级法官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免。

    检察机构与四级法院相对应,分为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区(镇)检察厅。检察官分为检事总长(总检察长)、次长检事、检事长(高等检察厅长)、检事(地方检察厅长称检事正)、副检事等。检事长以上官员由内阁任命。法务大臣对检事总长有指挥权。

    政党

    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主要政党有:执政的zhimin党、公明党;在野的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日本共产党、日本维新会、社民党等。

    (1)自由民主党(简称“zhimin党”):执政党,第一大党。1955年11月由原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此后连续单独执政长达38年。1993年下野,其后数度与别党组成联合政权。2000年4月起与公明党、保守党联合执政。2003年11月,zhimin党吸收原执政三党之一的保守新党,形成与公明党两党联合执政的局面。2009年8月,zhimin党在众议院选举中遭到惨败,再度成为在野党。2012年12月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重新执政。主张立足民主政治理念,维护自由经济体制,修改宪法,坚持日美安保体制,增强自主防卫力量。对外政策方面强调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积极拓展外交布局。现任总裁岸田文雄(KISHIDA Fumio),副总裁麻生太郎(Aso Taro)、干事长茂木敏充(MOTEGI Toshimitu)。

    (2)公明党:执政党。1964年11月成立,其母体为宗教团体创价学会。1970年6月实行政教分离。曾于1993年8月参加非联合政权,并历经分裂组合。2000年4月,公明党与zhimin党、保守党组成联合政权,2009年8月众议院选举后成为在野党,2012年12月众议院选举后重归执政党。该党提倡在和平主义基础上构筑“世界中的日本”,主张坚持“中道路线”,贯彻深入民间的民主主义,尊重地方自主性,推行地方分权。现任党代表山口那津男(YAMAGUCHI Natsuo),干事长石井啓一(ISHII Keiichi)。

    (3)立宪民主党:最大在野党。2020年9月15日由原立宪民主党、原国民民主党等在野党重组成立,现任党代表泉建太(IZUMI Kenta),干事长西村智奈美(NISHIMIRA Chinami)。

    (4)国民民主党:2020年9月15日,原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等10余名国会议员另立新的国民民主党。现任党代表玉木雄一郎(TAMAKI Yuichiro),干事长榛葉賀津也(Shinba Kaduya)。

    (5)日本共产党:1922年7月15日成立,战后获合法地位。七十年代中期步入发展的高峰期,九十年代后再次调整政策主张,注重灵活务实。党章规定党的性质为“工人阶级政党”和“全体日本国民的政党”。主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废除日美安保条约,将日本建成独立、民主、和平的自由国家。现任中央委员长志位和夫(SHII Kazuo),中央书记局长小池晃(KOIKE Akira)。

    (6)日本维新会:2015年11月成立,以近畿地区为主要势力范围。主张成立大阪都,实现大阪府的副首都化,推进地方分权,打破中央集权。改革统治机构,推动修改宪法,实现首相普选。现任党首松井一郎(MATSUI Ichiro),干事长马场伸幸(BABA Nobuyuki)。

    (7)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  。

    政要

    岸田文雄(きしだ ふみお,Fumio Kishida),1957年7月29日出生于日本广岛县广岛市,日本政治家,自由民主党党员。曾任日本外务大臣, 现任日本首相,日本zhimin党第27任总裁。岸田文雄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学部,1993年连续当选7届众议院议员。

    在第一次小泉内阁担任文部科学副大臣,第一次安倍改造内阁担任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冲绳及北方对策、国民生活、再就职、科学技术政策、规制改革担当),在福田康夫内阁担任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冲绳及北方对策、国民生活、科学技术政策、规制改革担当),谷垣祯一担任党总裁期间,担任zhimin党国会对策委员长。 2012年从古贺诚手中接任宏池会会长,成为派阀“岸田派“领袖。同年被任命为第二次安倍内阁的外务大臣。

    2020年9月1日下午3时,日本前外相岸田文雄在岸田派事务所正式宣布参加zhimin党总裁选举。 9月16日,辞去日本zhimin党政调会长职务。2021年8月,宣布参选日本zhimin党总裁。 9月29日,当选新任zhimin党总裁。按惯例他将接替菅义伟出任首相职务。 10月4日,岸田文雄正式成为日本第100任首相。 11月10日,岸田文雄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日本第101任首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