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马尔代夫共和国-《史册》


    第(2/3)页

    马尔代夫为总统制国家。1978年,加尧姆当选总统,此后5次连任。2007年8月,全民公投决定继续实行总统制。2008年8月,新宪法正式生效,规定总统为guojiayuanshou、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有权任命内阁成员,但须经议会批准。所有议员通过选举产生,总统不再有任命议员的权力。建立独立的最高法院,总统不再是司法系统的最高长官。

    2012年初,由于时任总统纳希德下令逮捕一名法官而引发社会不满,马尔代夫首都马累2012年1月以来接连爆发抗议活动。军方2月7日奉命驱散抗议民众,引发冲突。随后军队倒戈,支持示威者。马尔代夫军方和警察临时接管政府。在首都马累,当地时间3日夜间,警察使用cuileidan和警棍驱散了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冲突。 目击者称,警方逮捕了许多示威者,包括马尔代夫人民党领袖欧麦尔.纳瑟尔。

    30万马尔代夫人面临物价飞涨和高失业率。反对派激进分子要求纳希德总统下台,称其不能缓解国内的经济困难。示威者还指责政府当局挥霍开支、金融管理不善。

    2012年2月,纳希德说他的政府正抓紧时间推进国内经济自由化,建立开放的媒体,发展公民社会,并且欢迎更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到来。2012年2月7日,纳希德辞职。

    宪法

    制定宪法

    宪法于2008年8月生效。规定马为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伊斯兰教总统内阁制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分别归属人民议会、总统和法院。总统为guojiayuanshou、 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内阁由副总统、部长和总检察长组成。除副总统以外的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经议会批准。

    宪政改革

    马民众要求民主和政治改革的呼声增强。2004年6月,时任总统加尧姆提出宪政改革方案。2005年6月,马人民议会通过实行多党民主制度的议案, 宪政改革启动。2006年3月,马内阁批准加尧姆总统的民主改革路线图计划。2007年8月,全民公投决定继续实行总统制。2008年8月,新宪法正式生效。10月,马举行首次政党制下的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穆罕默德·纳希德在第二轮投票中击败连续执政30年的时任总统加尧姆,当选马宪政改革后首位总统。 2012年初,马政局动荡,纳希德因反对党和民众示威抗议被迫辞职,副总统瓦希德接任总统。此后,纳希德质疑瓦接任总统的合法性,要求提前举行总统大选。瓦坚持于2013年9月任期结束时举行大选,并已组建新内阁,政局趋稳。

    根据马尔代夫选举委员会2013年11月16日公布的对98%选票的计票结果,进步党候选人阿卜杜拉·亚明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当选新总统。

    议会

    人民议会为马尔代夫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人民议会是马最高立法机构,有权制定、修订除宪法以外的一切法律法令。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议必须经议会通过后才能生效。议会实行比例代表制,所有议员通过选举产生,各行政区议员人数由当地人口数决定,任期5年。2019年4月,马尔代夫举行新一轮议会选举,在87个席位中,由总统萨利赫领导的马尔代夫民主党获得66个席位。马议会设议长、副议长和秘书长各一名。现任议长是民主党领袖、前任总统纳希德。议会还拥有最高人事权,不但有权决定有关官员人事任免,也有权罢免正副总统,但程序非常严格。罢免正副总统时,需1/3议员联名动议、2/3议员通过才能生效。议会对内阁成员进行不信任投票则相对简单,仅需10名以上议员联名动议,议会简单多数通过即可生效。由于执政的民主党在议会占多数席位,为本届政府的有效施政创造了好的条件。

    政府

    本届内阁成立于2018年11月,主要内阁成员包括:副总统费萨尔·纳西姆(Faisal Naseem),外交部长阿卜杜拉·沙希德(Abdulla Shahid),国防部长玛丽亚·艾哈迈德·迪迪(Mariyam Ahmed Didi),内政部长谢赫·伊姆兰·阿卜杜拉(Sheikh Imran Abdulla),财政部长易卜拉欣·阿米尔(Ibrahim Ameer),国家规划和基础设施部长穆罕默德·阿斯拉姆(Mohamed Aslam),艺术、文化和遗产部长尤姆娜·穆蒙(Yumna Maumoon),旅游部长阿里·瓦希德(Ali Waheed),经济发展部长费亚兹·伊斯梅尔(Fayyaz Iail)等  。

    司法

    马尔代夫宪法规定司法权归属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和审判法庭。首席法官艾哈迈德·法兹。

    政党

    2005年6月马启动宪政改革后,人民议会通过实行多党民主制度的议案。马内政部陆续接受多个政党的注册,包括民主党、人民党、正义党、伊斯兰民主党、社会民主党、国民大会党、共和党、国家联盟、人mminlian盟、迪维希国家党、减轻贫困党、社会自由党、国家党等。

    主要政党简介如下:

    (1)马尔代夫民主党,属于保守类政党,2003年11月10日建立,是国际民主党联盟的观察员,领导人:易卜拉欣·侯赛因·扎基

    (2)马尔代夫人民党,自由党类政党,2005年7月21日成立,前总统加尧姆属于该党。领导人:艾哈迈德·塔斯米恩·阿里

    (3)正义党,2005年8月成立,有宗教背景,该党控制着伊斯兰事务部,领导人:侯赛因·拉希德·艾哈迈德

    (4)伊斯兰民主党,2005年12月成立,领导人:乌马尔·纳赛尔。

    政要

    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萨利赫:总统。1962年生,1995年起长期任议员,曾参与起草马2008年宪法。2003年参与创建民主党,2011年起任该党议会党团领袖。2018年11月17日宣誓就职马总统。

    穆罕默德·纳希德:议长。1967年生。民主党领袖,曾于2008年至2012年任马国家总统。2019年5月当选新一届议会议长。

    经济:

    概况

    旅游业、船运业和渔业是马尔代夫经济的三大支柱。强调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小规模开放型经济政策。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吸收国外资金与援助,加快经济发展。 2004年12月,联合国大会批准马从最不发达国家名单毕业,并从决议生效之日起给予马3年过渡期,期间仍保留最不发达国家地位,以确保经济、社会的平衡运行。后经马要求,推迟至2011年毕业。

    农业

    马尔代夫渔业是马尔代夫的传统经济产业,基本上是马尔代夫唯一的本国商品出口产业,也是其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马尔代夫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鲣鱼、鲛鱼、龙虾、海参、石斑鱼、鲨鱼、海龟和玳瑁等。当地水产品主要为黄鳍金枪鱼和鲣鱼,以及少量的珊瑚鱼类,尚未有水产养殖业。水产品出口前5位目的地为泰国、德国、美国、法国和英国。

    马尔代夫全国可耕地面积6900公顷,土地贫瘠,农业十分落后。当地蔬菜和水果品种主要有空心菜、小白菜、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丝瓜、冬瓜、南瓜、椰子、木瓜、西瓜、香蕉、木薯,家禽养殖业数量极少,粮食及其他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制品全部依赖进口。

    工业

    马尔代夫仅有小型船舶修造,及海鱼和水果加工、编织、服装加工等手工业。2011年制造业产值为29.57亿拉菲亚,占GDP约14.7%。

    渔业

    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马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鲣鱼、鲛鱼、龙虾、海参、石斑鱼、鲨鱼、海龟和玳瑁等。鱼类主要出口中国香港、日本、斯里兰卡、新加坡和中国台湾。2013年渔业产值为3.25亿拉菲亚,占GDP1.5%。

    旅游业

    马尔代夫是世界上第七大珊瑚礁覆盖的国家,占世界珊瑚礁面积的5%。辽阔的海域、美丽的海岛、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白沙、蓝天和阳光,构成了神奇迷人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岛国风光为马尔代夫的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马尔代夫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其第一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对其GDP的贡献率多年保持在25%-30%,是马尔代夫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2020年马尔代夫旅游收入占GDP的37.3%。马尔代夫的“一岛一度假村酒店”模式独具特色。截至2020年底,马尔代夫全国各类住宿酒店700余家,共有床位4.89万个,其中旅游度假岛164个。但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马尔代夫旅游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2020年访马外国游客数量为55.5万人次,同比下降67.4%。2020年,中国赴马尔代夫游客3.4万人次,占比6.1%,比2019年下降88%。

    运输业

    马尔代夫基于环境因素,境内无法建设铁路,民航事业不发达。设有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有7条国际航线和11条包机航线通往马累,斯里兰卡、印度、新加坡、阿联酋、南非及一些欧洲国家有定期航班飞往马累。

    马尔代夫的主要交通工具为船舶。陆上交通仅限于首都马累,汽车、自行车为主要陆上交通工具。海运业主要经营香港到波斯湾和红海地区及国内诸岛间的运输业务,拥有250多艘商船。2013年运输通讯业产值约41.9亿拉菲亚,占GDP的19.6%。

    金融

    马尔代夫金融系统相对较小,以银行机构为主。主要构成如下:(1)中央银行:马尔代夫货币局(Maldives Monetary Authority)。(2)商业银行:马尔代夫银行(Bank of Maldives)。(3)外资银行分行:印度国家银行(State Bank of India)、斯里兰卡锡兰银行(Bank of Ceylon)、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ong Kong ShanghaiBanking Corporation Ltd.)和HBL银行(Habib Bank Limited)。(4)伊斯兰银行:马尔代夫伊斯兰银行(Maldives Islamic Bank)。(5)合资银行:毛里求斯商业银行马尔代夫有限公司(MauritiusCommercial Bank Maldives Pvt. Ltd.)。

    在马尔代夫,主要的保险公司有:Solarelle InsuranceCompany、Amãna Takaful (Maldives)PLC、Allied Insurance Company、Ayady Takaful 、 Ceylinco Insurance Company 、 Dhivehi InsuranceCompany等保险公司。

    外资

    根据马尔代夫经济发展部数据,2020年马尔代夫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为2.94亿美元,包括11个旅游项目和27个其他项目。截至2020年末,马尔代夫累计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存量51.94亿美元。马尔代夫吸引的外资集中在旅游业、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海水淡化以及银行领域。除水产品捕捞禁止外国人经营、零售业禁止外国人独资经营外,马尔代夫在其他多数领域对外资开放。马尔代夫政府积极欢迎外资进入其旅游业、基础设施、新能源、金融等领域。全世界一些主要酒店管理公司在马尔代夫注册经营酒店业务。2018年,莫文匹克酒店管理公司和希尔顿酒店管理公司在马尔代夫注册经营酒店业务。

    对外贸易

    马尔代夫主要出口商品为海产品和成衣,主要进口商品为食品、石油产品、纺织品和生活用品。

    中马自1981年开始经贸合作关系。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6年,中马双边贸易总额为1600万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中方出口1540万美元,同比下降9%;进口60万美元,同比增长2107%。

    自1972年,中国一直坚持向马尔代夫提供无偿援助。1985年,中国公司开始进入马尔代夫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截至2006年底,我公司在马承包劳务合同额累计606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5354万美元。其中2006年,我在马新签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额381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86万美元。

    中马还在在其他领域开展交流合作。2000年9月20-30日,应中央军委邀请,马尔代夫国防和国家安全部长阿卜杜勒·萨塔尔·安马里对华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中马两军首次正式交流。1998年5月18日,马尔代夫政府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民航班机过境协议。2004年3月28日,双方签署两国政府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2006年10月,马尔代夫政府任命杨桂生先生为驻上海名誉领事。2007年4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开辟上海至马累的定期航线。2010年七月,川航开通成都至马累的定期航线。

    外国援助

    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马尔代夫经济发展对外依赖严重,其中最大援助国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及印度。IMF、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每年对马尔代夫提供数千万美元资金援助,帮助其解决基础发展问题,主要涉及能源、环保和民生等领域。

    文化:

    语言

    迪维希语(Dhivehi)是马尔代夫的官方语言,是僧伽罗语、泰米尔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的变异语种,属于印欧语系。迪维希文字是一种奇特的拼音文字,采用类似阿拉伯语的发音符号,形状有点像饼干、大象或骨头,书写采用自右至左的方式,阅读也是如此,与英语等方式相反。文字由24个标准辅音和11个元音组成。政府文件和法律均用迪维希语写成,少数有英文版本。现在当地学校普遍使用了英语和当地语双语教学,官方和上层社会通用英语。

    宗教

    马尔代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岛上不食猪肉,不饮酒,妇女出行必须穿遮体长裙,男士不能穿短裤。外国游客在度假酒店内不用遵守此规定,但到了马累等当地居民岛,就必须入乡随俗了。马尔代夫居民大多是虔诚的musilin,讲礼貌、重礼节、淳朴好客,每天会进行五次祷告。而星期五的伊斯兰教主麻日则是他们每周的星期假日,商店、学校和公共场所都会在这一天关门歇业。

    马尔代夫融合来自于古代世界各地的海上移民所带来的丰富、多元的文化;当地传统音乐与舞蹈则深受东非文化影响,如击鼓与乐曲等;另受南亚文化影响,当地的饮食文化尤其凸现;马尔代夫的妇女则不同于南亚次大陆国家普遍对女性采取的隔离主义,而是活跃在主要社会活动中。首都马累的政府、军队、警察局等机关皆可见其影踪。而在其它原住民岛中,男人终年漂泊于海上捕鱼讨生活,女性则扮演持家照顾老少的角色。毕竟群岛国家,海洋是原住民终年所依存的资源,故海洋子民自然以海洋文化来呈现这支独立民族的风情了。

    马尔代夫裸泳是违法的。

    习俗

    马尔代夫人不吃猪肉,不饮酒,鱼是马尔代夫人吃的最多的食物,主食除大米、一定数量的红薯、芋头等淀粉食物外,居民多以木薯和椰子为主食。居民较少吃蔬菜,喜欢吃辛辣食物。水果主要有香蕉、西瓜、木瓜、芒果等。

    作为musilin国家,马尔代夫国民每天祈祷5次,开始时间大致为4:30、12:15、15:30、18:30、19:40,其间商店停业15分钟。周五、周六为休息日,周五中午12:15的祈祷最为重要,一般14:00后商店才开始营业(部分商店全天休息)。

    马尔代夫严禁走私毒品,严禁携带包括猪肉、酒等各类违禁品入境、严禁私自在岛上钓鱼、采摘或践踏珊瑚,严禁携带鱼翅、珊瑚、贝壳等出境。

    节日

    主要宗教节日:开斋节,3天节日。伊斯兰历每年的10月1日,马尔代夫人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会礼之后,人们走亲访友,互送自己做的节日食品。斋戒日:伊斯兰教历的第9个月第1天开始的30日内,人们从黎明到天黑禁止用餐饮水,天黑以后才能进食,斋月期间,饭店一般白天都关门停业。圣纪节,伊斯兰历每年3月12日。伊斯兰教节日之一。圣纪活动兼有纪念穆罕默德诞生与逝世的双重意义。宰牲节,伊斯兰历12月10日,开斋节后70天左右。musilin新年。

    固定假日:1月1日,新年。1月24日,国庆节。7月26日,独立日,庆祝结束英国统治,总统主持盛大国庆招待会和隆重的阅兵、游行庆祝活动。11月3日,战胜日,纪念战胜斯里兰卡泰米尔恐怖主义分子在马尔代夫发动的暴乱。11月11日,共和国日,庆祝第二共和国(1968年)建立。12月10日,渔民节,围绕渔民的生活举行一系列活动。另外,根据伊斯兰教历,每周的星期五、周六也是公共假日。

    军事:

    国防

    马尔代夫的国防体制十分独特,全国没有陆军、没有空军、没有海军、也没有警察和海上巡逻队,只有一支准军事性质的国家安全卫队。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国家安全卫队的前身“西法恩”只担负军事礼仪任务。进入60年代后,政府赋予“西法恩”新的使命,并开始担负其他方面的军事任务。70年代“国家安全卫队”名称启用后,这支部队才被赋予了陆军、警察和海上巡逻等多种职能,并承担了维护国内安全、防止领海水域的非法捕鱼和走私等重要任务。

    2006年4月,“国家安全卫队”正式更名为“马尔代夫国防部队”,职责是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保护根据宪法选举产生的政府不受威胁和侵犯,快速应对紧急事件及捍卫宪法和法律权威。

    马多次与美国等国海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内容包括海上搜救、打击海盗等。

    军力

    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支准军事部队已发展到1000人左右。1988年发生的未遂军事政变,使马尔代夫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军队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军队的实力迅速扩充。随着国内局势的相对稳定及周边安全环境的改善,为了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马尔代夫对军队进行了精简,从而使部队战斗力跃上新台阶。

    马尔代夫国家安全卫队组建以来,先后参加了1962年平息南方“苏瓦代夫共和国”的分裂,粉碎1988年军事政变和2001年国内骚乱等多次作战任务,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交通:

    公路

    马尔代夫是群岛国家,陆地面积非常有限,大部分岛屿道路为珊瑚砂路面。马尔代夫机动车拥有量较少。目前,公路主要集中于首都马累及周边地区、南部阿杜环礁,中国在南部拉穆环礁援建的岛屿连接公路,是马尔代夫全国最长的公路,约15公里。在南部阿杜市,也有一条连接相邻岛屿的公路。2018年8月30日,中国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正式开通,首都马累与机场岛和葫芦马累地区实现公路联通,环马累生活和居住圈形成。

    铁路

    马尔代夫无铁路。

    空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马尔代夫民航业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全国共有4个国际机场和6个国内机场,当地有4家航空公司,即马尔代夫国家航空公司(Island Aviation)、维拉航空(Flyme)和一家水上飞机公司(TransMaldivian Airways)。

    水运

    马尔代夫船运业始建于1966年。马尔代夫船运有限公司是马尔代夫最大的船运公司,主要经营通往中东和远东地区的国际船运以及国内诸岛间的航运业务。马尔代夫90%的进口产品都靠其运入。中小型船舶是马尔代夫岛际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全国有两个主要港口—马累港和甘岛港。近年来,马尔代夫对50多个岛的码头进行了建设和改造,疏浚了航道。马累港经过改造可停靠6000吨级货轮。但载重量更大的货船只能停靠在马累和南部甘岛附近海面,货物由驳船装卸。进口货物可在首都马累或南部甘岛海关办理清关手续。

    社会

    教育

    马尔代夫实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5级教育体制,其中,1-10年级为强制性免费教育阶段。小学6年制,初中4年制,高中2年制,各阶段融入部分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内容。采用英语和迪维西语两种教学模式。现全国已消除文盲。

    截至2016年,马尔代夫全国高中以下学校共459所,其中公立学校213所,私立学校122所,各种社区、团体学校124所,全部在校学生约8.8万人。首都马累有38所学校,在校学生约3万人。教师构成中,既有本地教师,也有外籍教师,既有永久性教师,也有临时教师。

    1998年10月,马尔代夫建立起第一所高等院校-马尔代夫高等教育学院,此后又陆续建立了三所私立高校(色莱克斯学院、曼杜学院、维拉学院)。2011年,在高等教育学院基础上,马尔代夫成立了第一所大学—马尔代夫国立大学,下设15个专业院所,在校学生约7000人。

    医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