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卢森堡大公国-《史册》
第(1/3)页 卢森堡大公国(卢森堡语: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德语:Großherzogtum Luxemburg,法语: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简称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国土面积2586.3平方公里。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0.8℃,7月平均气温17.5℃,年平均气温9℃,年均降水量782.2毫米。全国划分为3个大区、12个省、102个市镇,首都为卢森堡市。截至2022年5月,卢森堡人口64.5万,其中卢森堡人占52.8%,外籍人占47.2%(主要为葡、法、意、比、德、英、荷侨民)。
由于其地形富于变化,在历史上又处于德法要道,地势险要,一直是西欧重要的军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罗陀的称号。卢森堡于公元963年形成统一体。15—18世纪经历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的统治,1815年成为大公国。1867年成为中立国,1948年起放弃中立。
卢森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盟和北约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还是欧元区内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仅次于美国的投资信托中心。金融、广播电视、钢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产业,该国失业率极低,人均寿命80岁。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783.92亿美元。经济增长率:7%。通货膨胀率:2.5%。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卢森堡大公国
外文名:卢森堡语: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德语:Großherzogtum Luxemburg,法语: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货币:欧元
国际电话区号:+352
人均GDP:140693美元
人口数量:64.5 万(截至2022年5月)
国花:月季(蔷薇属)
国家领袖:亨利大公(大公)、格扎维埃·贝泰尔(首相)
国土面积:2586.4平方公里
主要宗教:天主教
国庆日:6月23日
最大城市:卢森堡市
人类发展指数:0.881(2014年)
国家格言:“一如既往“
国鸟:戴菊(戴菊莺/ ROITELET)
人口密度:241.7 人/平方公里(2020年)
主要民族:卢森堡人
GDP总计:783.92 亿美元(2021年)
首都:卢森堡市
主要城市:雷米希、迪基尔赫
国际域名缩写:.lu
国家代码:LUX
所属洲:欧洲
国歌:《我们的祖国》 (Ons Hémécht)
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官方语言: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
简称:卢森堡
时区:UTC+1(夏时制:UTC+2)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0.9公吨(2011年)
出生时预计寿命:82岁(2013年)
收入水平:高收入经合组织国家
历史沿革
卢森堡古代属高卢地区,居民属比利时部族,公元前1世纪为罗makai撒军团征服。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侵入,成为法兰克王国一部分。
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卢森堡地区在963年成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领地。1060年其后裔康拉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卢森堡伯爵,卢森堡领地基本形成。
1308年卢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选为神圣罗马皇帝,称亨利七世,开创了帝国的卢森堡王朝(1308~1437)。
1364年,卢森堡升为公爵领地。
15世纪卢森堡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
16世纪初转归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一世统治。
1556年,转归西班牙国王统治。
16世纪末起,卢森堡的冶铁业开始发展起来。
17世纪,卢森堡卷入三十年战争。
1659年签订《比利牛斯和约》,卢森堡南部一些地区划归法国。
1684~1697年,法国曾占领卢森堡全境。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卢森堡随西属尼德兰一起转归奥地利。
1795~1814年,法国占领卢森堡。
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升为大公国,以尼德兰国王为大公,同时又加入德意志邦联,由普鲁士军队驻防,卢森堡东部一些地区划归普鲁士。
1830年尼德兰分裂为荷兰与比利时两个王国后,1839年伦敦条约规定,卢森堡地区西半部划归比利时,东半部成为以荷兰国王为大公的有独立地位的国家。
1848年欧洲革命波及卢森堡,开始制定君主立宪性质的宪法。
1866年,卢森堡脱离德意志邦联。
1867年《伦敦条约》确定卢森堡为独立的中立国。
1868年,制定君主立宪制宪法。
1890年,彻底摆脱荷兰国王的统治,由拿骚-威尔堡家族(Nassau-Weilburg)专领,卢森堡大公国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卢森堡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冶铁炼钢业成为国家主要工业,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占领卢森堡,大公及政府为德国控制。
1921年,卢森堡与比利时订立关税经济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军队于1940~1944年占领卢森堡,将卢森堡并入德国。大公与政府流亡英国。卢森堡人民进行了反法西斯斗争。
1945年,战后,卢森堡加入联合国。
1948年,与比利时、荷兰建立关税经济同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放弃中立国地位。
1958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1972年,卢森堡第4次修订宪法。现卢森堡有一院制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主要政党有基督教社会党、社会主义工人党、民主党。
1972年11月16日,卢森堡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4年以来,为适应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改变国内经济结构单一局面,卢森堡政府推行工业多样化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经济进一步发展,80年代钢产量人均达16吨,远居世界之冠,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1995年成为申根区国家,1998年5月成为首批欧元国之一。
地理
区位
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
地貌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南部为古特兰平原。
气候
卢森堡的气候属于海洋——大陆过渡性的气候,全年温度较为适中,1月份平均气温0.8℃,7月份17.5℃;年平均气温9℃,年均降水量782.2毫米。北部气候寒冷,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低气温在-1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18℃左右;南部气候宜人,冬季平均气温在2℃,夏季平均气温17.5℃-19.5℃。年平均气温9℃,年均降水量782.2毫米。
自然资源
资源比较贫乏。森林面积近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卢森堡境内铁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古特兰平原的“红土区”,土质含铁量高,土呈褐红色,因此被称为“红土国”。2010年已探明铁矿储量2.7亿吨,是卢森堡最重要的矿产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划分为卢森堡(Luxembourg)、迪基希(Diekirch)、格雷文马赫(Grevenmacher)3个省,省下设12个专区和106个市镇。省长、市(镇)长由大公任命。
首都
首都卢森堡市与国家同名,是卢最大的城市。位于卢境内南部旁帕依地区的中心,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以堡垒闻名于世的古城。不少国际机构,如欧洲法院、欧洲议会总秘书处、欧洲投资银行、欧洲金融基金会等都设在此处,还有来自比利时、德国和瑞士等国的上千家大企业和银行。主要景点有大公府、防御工事遗址、宪法广场、金女人像、阿道尔夫桥等。
国家标志
国名
卢森堡(法Luxembourg,德Luxemburg)国名来源于首都名。公元3世纪,在布克附近修建一要塞,日尔曼族法兰克人称之为卢泽尔堡(Lutzelburg),在古高德语中意为小城堡。Lutzel是小的意思。公元963年,阿登伯爵之弟西热弗鲁克在阿尔泽特河畔的古罗马大道上,选中一峻峭而又曲折峡谷所构成的地方建一城堡,并沿用卢泽尔堡这一名称,后传讹为今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