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吉尔吉斯共和国-《史册》


    第(2/3)页

    吉尔吉斯人的传统服装是其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溱鬻分。男子的传统服装上身是长袍,罩羊皮袄;下身是布料长裤,冬天则穿皮裤。脚穿皮靴或毡靴。头戴皮帽或绣花小帽,更多的则是戴一顶名叫卡尔帕克的帽子。这种帽帽檐用白毡做成;帽里的下沿儿镶一道黑绒,向上翻过来,并在左右两边各开一个口儿;帽顶呈四方形,缀有珠子和缨穗。这种卡尔帕克毡帽是吉尔吉斯人与其他民族的一大标志。男子腰系皮带,上挂小刀。妇女一般穿色彩鲜艳的宽大连衣裙,外罩针织丝绒或长绒的长袍或小坎肩,下配灯笼裤,长袍外面束一条开襟的绣花围裙。脚穿软皮鞋,外套胶皮套鞋。青年妇女一般喜欢红、绿色头巾,老年妇女多用白色头巾。吉尔吉斯人已普遍穿着现代服装,只有老年人及一部分中年人仍喜欢穿传统的民族服装。

    吉尔吉斯人重视衣帽。他们认为,随便抛掷帽子,拿错帽子或者走路不戴帽子都是很不礼貌的。人们不能从衣服上跳过。

    饮食

    吉尔吉斯人的饮食中多半是牛奶和肉类。粮食制品是在一由游牧转向定居、农耕的过程中才开始出现的。

    奶类食品是吉尔吉斯人食品的主要成分:纯酸牛奶、酸牛奶、由煮过的牛奶制作的酸凝乳、乳酪、用羊奶制作的奶渣干酪、乳皮、黄油以及炼过的动物油,等等。

    吉尔吉斯人食用羊肉、马肉、牛肉、骆驼肉和牦牛肉。其中,绵羊肉特别受欢迎。在进餐者较多的大型宴席上,人们主要吃羊肉。吉尔吉斯人还有贮藏肉、奶食品备用的习惯。他们主要制作干牛奶食品、黄油和小碎块干肉,等等。吉尔吉斯人同其他穆si林一样,忌食猪、狗、驴、骡、蛇肉以及猛禽肉和自死畜肉。在宗教气氛比较浓厚的地区,即使可食的马、牛、羊肉也必须是信仰伊斯兰教者所杀的才可食用。

    面食品由小麦、玉米、大米、黍:徊燕麦制成。用粮食粒和面粉制作成各种饭菜。例如,各种粥,用水或牛奶和的面团制成的食品,用面粉、麦粒或土豆之类熬成的稀汤,等等。面包制品或者馕有以下几类:用发酵酸面团制作的面饼,加有奶油、鸡蛋的分层薄面饼,用未发酵的面团制作的分层面饼,等等。

    民族文学

    《玛纳斯》(柯尔克孜语:“Манас“ дастаны)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为全世界第二长的史诗,仅次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长度超过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该史诗叙述了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英雄和首领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人领导族人反抗异族(契丹和瓦剌)的掠夺与奴役,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故事。全诗共分八部,分别以该部史诗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并以玛纳斯的名字作为总名称。

    《玛纳斯》产生于公元9至10世纪,千百年来一直以口耳传承。作为全世界第二长史诗,共有八部18卷、23.4万多行。现存版本是根据玛纳斯演唱者居素甫·玛玛依等人从1954年到1995年演唱录制基础上整理而成。而在吉尔吉斯斯坦仅存前三部。忠实记录并提供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繁衍、生存、生产、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宝贵资料,涉及文学、政治、历史、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2006年,《玛纳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3年,吉尔吉斯斯坦将玛纳斯的前三部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军事力量:

    国防

    宪法规定,吉尔吉斯斯坦没有扩张、侵略和以军事力量解决领土要求的目的。它不使国家生活军事化,也不使国家及其活动服从进行战争的任务。吉尔吉斯斯坦武装力量根据自卫和纯粹防御的原则进行建设。1994年1月12 日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通过的该国军事防御构想进一步强调,吉武装力量的建设以下述原则为基础:进行自卫和纯粹防御;绝对遵守国家法律;使军事机构受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监督;使军队组织机构、战斗人员及其数量同保证国家安全相适应;对军队实行一长制;对国家防御实行集体领导;能随着军事威胁的增长而相应地扩大战斗力;使部队保持动员和战斗状态,以完全能够应付当时所面临的形势;考虑国家的历史传统;遵循国际法准则和借鉴他国军事建设经验。

    军力

    1992年5月,吉接管前苏联驻扎在其领土上的军队,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由陆军和空军组成的该国军队,国防部兵力为1.2万人。现任国防部部长巴·卡雷耶夫(Б. Калыев)。国民近卫军司令阿·阿雷姆科若耶夫(А.Алымкожоев),边防总局局长扎·莫尔多舍夫(З. Молдошев)。建军节为5月29日。吉尔吉斯斯坦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截至2002年,总兵力为1.4万人。其中,现役部队9000人,包括陆军6600人,编为八个摩托化步兵师、两个摩步旅、两个摩步团,装备T一72型坦克233辆、装甲战车387辆、122毫米火炮18门;空军2400人,编为1个防空火箭旅、4个雷达营,各型飞机160架。准军事部队5000人,包括边防部队3000人,编为6个边防总队、1个内卫特警团以及国民卫队800人。大约有400名军人在俄罗斯的30多所军事院校学习。

    外国基地

    马纳斯美国空军基地位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近郊,主要驻扎着美国空军第376远征联队。

    2001年秋,美国借阿富汗战争之机,与吉尔吉斯斯坦达成协议,租用马纳斯国际机场作为空军基地,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

    交通运输:

    公路

    吉尔吉斯斯坦是典型的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公路运输是其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截止2014年9月全国公路总里程34000公里,其中各地州的公路总长18810公里,其余15190公里为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用路。

    铁路

    吉尔吉斯斯坦的铁路运输系统(俄语: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й транспорт в Киргизии)并不发达,仅拥有428公里的非电气化铁路,其中320公里为单轨铁路,铁路轨距约1520毫米。该国的铁路主要建于1924年苏联统治时期。

    与塔吉克斯坦的铁路运输系统类似,奥什的南部铁路运输干线仍未与比什凯克的主要铁路系统连接。而吉尔吉斯斯坦的铁路运输系统还将本国首都比什凯克与邻国哈萨克斯坦、西部主要中心城市奥什与邻国乌兹别克斯坦连接起来。

    在脱离苏联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得到了前苏联2,500节货车车厢、450节客车车厢及50辆机车,但1998年的经济困难影响了吉尔吉斯铁路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在2008年,吉尔吉斯政府决定将该国的铁路电气化,但仍未开工改造。

    土西铁路由哈萨克斯坦延伸至比什凯克、巴雷克奇的支线为该国最主要的铁路干线。该国也时常有由比什凯克开往楚城、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吉尔吉斯斯坦长期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铁路国际联运,但在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规划下,吉尔吉斯同意中国修建一条连接中国、吉尔吉斯、乌兹别克的国际铁路

    空运

    吉尔吉斯斯坦有14家航空公司从事民航经营,其中吉尔吉斯斯坦本国民航企业7家;外航企业7家。2013年航空客运人数105万人次,航空货运量为400吨。

    吉尔吉斯斯坦有民用航线19条,其中国内3条。中国飞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航线有2条:乌鲁木齐——比什凯克、乌鲁木齐——奥什。

    水运

    吉尔吉斯斯坦内河航运以伊塞克湖为主,港口包括巴雷克奇和卡拉阔尔,航线总长189公里。年货运量不超过5万吨。2013年,吉尔吉斯斯坦货运量1.08万吨。

    社会事业:

    教育

    全国共有各类学校近2200所,在校生共计约108万,教师约7.2万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80多所,在校生约4.3万人。高等院校49所,在校生约25万人。著名高校有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吉美中亚大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吉俄斯拉夫大学、奥什大学等。

    医疗

    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斯坦医疗体系基本沿袭了前苏联模式。因经济发展较慢,财政紧张,国有医院医疗设施已严重老化,继续进行改造更新。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0人、护理和助产人员62人、牙医2人、药师1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48张。

    媒体

    吉主要报刊有《吉尔吉斯斯坦言论报》、《吉尔吉斯旗帜报》、《楚河消息报》、《比什凯克晚报》、《比什凯克晨报》、《法制报》、《共和国报》、《阿萨巴报》等。主要通讯社是“卡巴尔”国家通讯社,创建于1937年。主要广播电台有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广播电台,于1931年建台,用7种语言(吉、俄、英、东干、德、乌兹别克和维语)广播。主要电视台有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视台,于1958年建台,节目用吉语、俄语和英语播出。此外,还有“金字塔”等几家私营电视台。

    对外交往:

    外交政策

    独立后始终奉行大国平衡、全方位的务实外交政策。吸引外资、寻求外援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是其外交重点。重视发展同中国、俄罗斯、中亚邻国的关系,将发展大国关系视作其外交的优先方向。努力推进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积级参与地区经济合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