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格鲁吉亚-《史册》
第(2/3)页
西部为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各地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海拔490~610米地带为亚热带气候,较高处气候偏寒;海拔2000米以上地带为高山气候,无夏季;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并有冰川。年降水量西部1000-3000毫米,东部300-800毫米。
土壤
格鲁吉亚土壤类型众多,主要是山林土、山草土、山地黑土、腐殖质碳酸盐土、红土、黑栗色土和黄土等。
水文
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和里奥尼河。有帕腊瓦纳湖和里察湖等。
自然资源
2002年,格鲁吉亚的农业用地占全国的43.4%,森林面积占40.8%,水域占2.6%,其他为13.2%。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1550万千瓦,有季瓦里水库等大型水库。20世纪80年代末,格鲁吉亚每年水力发电量为150亿千瓦/时,独立后,由于经济陷入危机,年水力发电量仅为65-70亿千瓦/时。矿泉在格鲁吉亚自然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有1400多处,其中大约一半是温泉或热泉。它们具有医疗作用,不需加温便可入浴。勃尔热米和茨哈尔土勃的温泉闻名于世。
格鲁吉亚的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主要矿产有锰矿石、煤、铜矿石、多金属矿石和重晶石,其中锰矿石储量丰富,质地优良,品位较高,格鲁吉亚西部地区临近库塔伊西市的恰图拉是锰矿的主要产地,估计储量为2.2亿吨,可开采量为1.6~1.7亿吨。由于格鲁吉亚地处外高加索中西部,北部为大高加索山脉,南部为小高加索山脉,两者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此种地形特征极具石油储藏的可能。据专家测定,在格鲁吉亚西部、东部和黑海地区发现了储量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资源储量为5.8亿吨,其中3.8亿吨在陆上,2亿吨在黑海,天然气1520亿立方米。但开采难度较大。其他矿藏还有石油、漂白土、玉髓、硅藻土、玛瑙、耐火材料和制作混凝土所用的粘土、水泥原料、铅、锌、建筑石材。
行政区划:
区划
格鲁吉亚包括2个自治共和国和9个区(括号内为首府):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苏呼米);萨梅格列罗-上斯瓦涅季亚区(祖格迪迪);古利亚区(奥祖尔盖蒂);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巴统);拉恰-列其呼米和下斯瓦涅季亚区(Amrolauri);伊梅列季区(库塔伊西);萨姆茨赫-扎瓦赫季区(阿哈尔齐赫);什达卡尔特里区(哥里);姆茨赫塔-姆季阿涅季区(姆茨赫塔塔);克维莫-阿尔特里区(鲁斯塔维);卡赫季区(泰拉维);第比利斯区(第比利斯)。
重要城市:
第比利斯
第比利斯,格鲁吉亚首都。位于格鲁吉亚中东部,是格最大城市,面积348平方公里,海拔500-650米,库拉河从市区由西向东穿过。是格政治、文化、经济、教育中心,同时还是重要交通枢纽,铁路干线将其同外、北高加索连接在一起。与原苏联及周边、欧洲国家的一些大城市有航空航线。1966年市区三条地铁开通。第比利斯市是外高加索著名古都。
库塔伊西
库塔伊西,格鲁吉亚西部历史名城和第二大工业城市。位于里奥尼河畔。公元前3世纪既见记载,后成为柯尔契斯等王国的都城。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园艺拖拉机、石油和天然气设备)为主,次为化工、丝织、皮鞋及食品加工。历史古迹很多,著名的是巴格拉特教堂、绿石教堂、格拉特教堂和修道院等。附近有喀斯特地貌保护区。旅游、疗养地。面积70平方公里。
巴统
巴统,格鲁吉亚所属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首府,外高加索黑海东南岸港口。邻近土耳其边界。人口13.2万(1985年)。十至十三世纪为要塞。1878年建市。1883年通巴库的铁路和1897-1907年石油管道建成后兴起。工业以石油加工、机械制造(船舶、电机等)为主,还有制茶、食品加工(咖啡)等,并建有海军兵工厂。市北9公里处有亚热带植物园。市东北海滨地带是旅游疗养地。
国家象征:
国名
格鲁吉亚(Georgia),代码GE。国名源于民族名,在希腊语中,其意为“田园”或“农业”。
格鲁吉亚人自称“ქართველები”(Kartvelebi),称其国土(格鲁吉亚)为“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近“萨卡特维罗”的华语发音),称其语言(格鲁吉亚语)为“ქართული”(Kartuli)。根据当地传说,格鲁吉亚人的祖先是“ქართლოს”(英文:Kartlos,《圣经》人物雅弗的孙子)。
“格鲁吉亚”(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一词由两部分组成:词根“ქართველ-ი”(kartvel-i)指格鲁吉亚东部“卡特利-伊比利亚”(英文:Kartli-Iberia)的居民,源于东罗马帝国的称呼;前缀“სა”(sa)是典型的地理前缀,指“…住的地方”,与波斯语的后缀-斯坦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词合起来就是“卡特利-伊比利亚居民住的地方”,也就是“卡特利-伊比利亚”。
世界各国对格鲁吉亚的译名主要分为3种,以使用数量排列为:
以西欧所用名称音译(大部分);
以俄语音译(小部分);
以当地语言格鲁吉亚语音译(立陶宛)。
西欧、北欧、北美、南美、大洋洲国家采用的译名“Georgia”有3种语源说法:
使用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根“农”。希腊文“γεωργος”(Georgos)解作“农夫”,拉丁文“Georgicus”解作“农业的”。
罗马帝国战士圣乔治(St. George)的名字。
波斯帝国(公元前536-公元638年)称格鲁吉亚为“Gurjhān/Gurzhan/Gurjan”。
中国台湾地区也根据英语音译为乔治亚。
格鲁吉亚在1936年至1991年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当时的格鲁吉亚人要学习两种语言——格鲁吉亚语(母语)和俄语(苏联通用语言)。由于常用俄语,俄语里也就有对格鲁吉亚的固定称呼——“Гру́зия”(Gruziya)。此译法一直由俄罗斯使用至今。根据俄语音译的例子有:日本曾译作“グルジア”(Gurujia,汉字表记具琉耳,后日本国于2015年4月22日正式改用西欧拼法的音译,称“ジョージア”,汉字表记为乔治亜)、韩国曾译作“그루지야”(Geurujiya,后改为“조지아”(Jojia))、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译作“Gruzija”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也根据俄语音译作格鲁吉亚(Gélǔjíyà)。2020年12月,立陶宛政府正式改用格鲁吉亚语拼法的音译,译作“Sakartvelas”。
国旗
格鲁吉亚国旗启用于2004年1月14日,当时格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停止使用1990年确定的原国旗,取而代之以“白色旗底,5个红色十字架”的新国旗。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白色旗面,红色十字将旗面分为4部分,每部分上各有一个马耳他红十字。
国徽
格鲁吉亚国徽启用于2004年10月1日,仿照巴格拉特王朝徽号设计。为盾形,红地,中绘有圣乔治屠龙之像,上有王冠,下有饰以耶路撒冷十字的饰带以格鲁吉亚语书写“团结就是力量”,外由两只狮子扶持。
人口民族:
人口
格鲁吉亚人口总数为448.38万(2013年1月)。国内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均在国家独立后纷纷移民离开。生活于阿布哈兹的阿布哈兹人及南奥塞梯的奥塞梯人都寻求脱离格鲁吉亚独立。
自从前苏联解体以后,由于阿布哈兹叛乱部队的分离活动、阿扎尔及南奥塞梯的问题,对本国的人口做成冲击,并使经济变得脆弱。寻找工作的困难,迫使数以十万计的格鲁吉亚人出国寻找工作机会,当中大部份选择移民俄罗斯。由于局势不稳,使国民都不太愿意生育,使当地的出生率奇低─邻近的亚美尼亚亦面对同样的问题。
民族
根据格鲁吉亚2002年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格鲁吉亚族占总人口的83.8%,其他主要民族有阿塞拜疆族6.5%、亚美尼亚族5.7%、俄罗斯族1.5%以及奥塞梯族、阿布哈兹族、希腊族等。国内尚有另外两个Kartvelian民族,分别为Svan及Mingrelians,以及少量的Laz。Laz人主要在土耳其生活。国内其他人口更少的民族计有:叙利亚人、希腊人、库尔德人、鞑靼人及乌克兰人。
国家政治:
政体
1991年5月26日,“自由格鲁吉亚圆桌会议”领导人加姆萨胡尔季阿当选格首任总统,后于1992年1月被推翻。1992年3月11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被任命为国务委员会zhuxi,11月被确认为guojiayuanshou。2003年11月发生“meiguigeming”,萨卡什维利在随后举行的选举中当选总统,2008年1月连任。2008年8月8日格俄冲突爆发。2012年10月,格举行议会选举,“格鲁吉亚梦想”联盟胜出,伊万尼什维利出任总理并重新组阁。2013年10月,格举行总统选举,马尔格韦拉什维利当选总统。11月,伊万尼什维利卸任总理,时任内务部长加里巴什维利就任总理。2015年12月,加宣布辞职,时任副总理兼外长克维里卡什维利接任总理。2018年6月,克维里卡什维利宣布辞职,巴赫塔泽接任总理。2018年10-11月,格举行两轮总统选举,独立候选人祖拉比什维利当选,任期至2024年。2019年6月,议长科巴希泽辞职,塔拉克瓦泽当选议长。2019年9月,巴赫塔泽宣布辞职,加哈里亚接任总理。2020年10月,格举行议会选举,“格鲁吉亚梦想—民主格鲁吉亚”党赢得多数席位单独组阁,加哈里亚留任政府总理。2021年2月,加哈里亚宣布辞职,加里巴什维利接任总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