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巴拿马共和国-《史册》
第(1/3)页 巴拿马共和国(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 Panamá;英语:The Republic of Panama),简称巴拿马。位于中美洲地峡。东连哥伦比亚,南濒太平洋,西接哥斯达黎加,北临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从北至南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总面积为75517平方公里,首都巴拿马城,人口438万(2021年),印欧混血种人占65%,其他依次为非裔12%、欧裔10%、华裔7%、印地安人6%,全国划为10个省和5个印第安居民区。
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独立并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903年,在美国支持下“第二次独立”。同年,巴美签订《运河条约》,美取得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垄断权及运河区的永久占领和使用权。1914年,美开通运河。1977年,巴美签署《新运河条约》,通称《托里霍斯-卡特条约》,规定条约正式生效后,运河主权归巴拿马,但运营权仍属美国。该条约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生效。1989年,美国对巴拿马军事入侵并扶植新的亲美政府。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正式收回运河区主权和经营管理权。1999年,巴收回运河主权。2017年6月12日,巴拿马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马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巴拿马运河航运、金融服务、科隆自贸区和旅游业是巴拿马经济的主要支柱。服务业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21年巴拿马国内生产总值63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664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3%。
基本信息:
中文名:巴拿马共和国
国家领袖:劳伦蒂诺·科尔蒂索·科恩(总统)
外文名:The Republic of Panama, la República de Panamá
人口数量:438 万(2021年)
简称:巴拿马
人口密度:58.0 人/平方公里(2020年)
所属洲:北美洲
主要民族:印欧混血种人,黑人,白人
首都:巴拿马城(Panama City,Ciudad de Panamá)
主要宗教: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
主要城市:巴拿马城,戴维,科隆
国土面积:7.55万平方公里
国庆日:11月3日
水域率:2.7%
国歌:《地峡颂》
GDP总计:636 亿美元(2021年)
国家代码:PAN
人均GDP:14664 美元(2021年)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
国际电话区号:+507
货币:巴波亚(Balboa)
国际域名缩写:.pa
时区:UTC-5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花:鸽子兰
国鸟:角雕
历史沿革:
巴拿马地峡原为奇布查、加勒比等印第安人部落聚居地。
1501年,巴拿马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属新格拉纳达总督区。
1821年,巴拿马独立,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1830年,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解体后,成为新格拉纳达(后称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个省。
1903年,美在击败英、法后与哥伦比亚政府签定由美修建和租借运河的条约,哥伦比亚议会拒绝批准。
1903年11月3日,美军在巴拿马登陆,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同年11月18日,美国取得修建和经营运河的永久垄断权和运河区的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权。并在巴拿马中部的蜂腰地区开凿一条运河,于是,运河区在巴拿马地区成为“国中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巴拿马强租134处军事基地,1947年后陆续归还一部分。
1977年9月,巴美签署《新运河条约》(又称托里霍斯-卡特条约)。
1989年5月,巴拿马大选,执政党和在野党均宣称获胜,因而选举结果无效。经美洲国家组织斡旋,8月31日罗德里格斯出任临时总统。12月15日反对美国占领的诺列加被任命为政府首脑,20日美军入侵巴拿马,21日受美国庇护的原反对派总统候选人恩达拉在美军基地宣誓就任总统。
1990年1月,诺列加向美军投降,随后被押往美国受审。
1994年10月4日,巴议会通过宪法修改草案,规定取消军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2017年6月12日,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宣布巴拿马与中国建交。
2017年9月17日(该地时间),外交部长在巴拿马城与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共同出席中国驻巴拿马使馆揭牌仪式 。11月16日(北京时间),巴拿马驻中国大使馆揭牌。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出席开馆仪式并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12月5日,欧盟宣布巴拿马列入避税天堂黑名单。
2019年7月1日,巴拿马当选总统科尔蒂索在首都巴拿马城正式宣誓就职,开启为期5年的执政期。
地理条件:
位置
巴拿马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地峡上,东连哥伦比亚,南濒太平洋,西接哥斯达黎加,北临加勒比海。国土呈S形连接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从北至南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有“世界桥梁”之称。巴拿马国土面积为75517平方公里,国土长度是772公里,宽度则在60至177公里之间。海岸线长2988公里,陆界线长555公里。在经纬度上,巴拿马位于北纬 7°至10°之间,西经77°至83°之间。
地貌
巴拿马全境地势起伏,沟谷纵横,除南北沿海平原外,多为山地。
水文
巴拿马河流多达400余条,较大的有图伊拉河、切波河及查格雷斯河。
气候
巴拿马地近赤道,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白天湿润,夜间凉爽,年平均气温23~27C°。全年分旱、雨两季,年均降水量1500-2500毫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巴拿马土地利用:耕地占8.9%,永久牧场占20.0%,森林和林地占43.0%,其他占28.1%;人均耕地0.6英亩。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金、银、铁、铜、钼、铝矾土、盐、汞、硫磺和煤等。其中,铜储量居世界第11位,待开采量居世界第4位,可开采50年,拥有世界级铜矿,但品质一般。除盐和铝矾土外,巴政府已积极准备利用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开采矿产。由于境内河流甚多,水力资源也很丰富,全国44.4%的电力靠水电。巴拿马亦盛产香蕉、甘蔗、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菠萝、西瓜等水果品质高,瑰夏咖啡驰名世界。
林木资源
巴拿马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树种多,其中不乏桃花心木、西洋杉、柚木、红木、雪松等名贵木材,东部大连省森林区分布最广,但是由於缺乏市场及基於国防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理由,未充分开发。据粮农组织2010年估计,巴拿马森林面积为429万公顷,占陆地面积的57%。
行政区划:
区划
截至2021年,巴哈马全国划为9个省,3个省级自治区和2个市级自治区,省下设县(市),县(市)下设区。
主要城市
巴拿马城
巴拿马城(西班牙语:Ciudad de Panamá;英语:Panama City),是拉丁美洲国家巴拿马的首都,人口总数171万(2010年),雨季(5—12月)气温为23—32℃,旱季(1—4月)气温为21—31℃。巴拿马城濒临巴拿马湾,背靠安康山谷,巴拿马运河从城市边缘缓缓流过,是一座临海靠山、风景如画的海口城市。巴拿马城位于巴拿马运河太平洋端的入口东部,为巴拿马的首都,亦是巴拿马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和中美洲的金融中心。该城市由西班牙人于1519年设立,是西班牙帝国入侵位于现属秘鲁的印加帝国之起始点和基地,亦是当时欧洲人在美洲新大陆的重要贸易中心之一。
巴拿马城是一座临海靠山,风景如画的海口城市,条条街道笔直整洁,古香古色的教堂、城堡与式样新颖的现代建筑交错相间,绿树掩映,花草簇拥,赏心悦目。登上城市西郊的安康山放眼四望,近处那些古香古色的教堂、城堡与式样新颖的现代建筑交错相间,绿树掩映,花草簇拥,条条街道笔直宽阔,整个城市显得整整齐齐,壮丽典雅,赏心悦目。远处巴拿马运河上的船只,进进出出,机声隆隆,汽笛清脆;辽阔的巴拿马湾波光粼粼,无边无际,令人心醉,犹如一幅自然画卷在人们眼前;每当夜幕降临,港口那些等待通过运河的船只,依次而泊,灯火通明,倒影摇曳,绵延数公里,酷似意大利的威尼斯这座著名水城搬到了美洲大陆上。
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建于1620-1640年之间,是巴拿马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殖民时期经济繁荣。城内多古老建筑。第一座发电站建于1920年,随后建起了诸如铁厂、酒厂、马赛克厂等小型工厂。附近有金矿。有泛美公路通往巴拿马城,有飞机场,是太平洋沿岸低地上的交通中心。贸易活跃,是稻、咖啡、玉米、牲畜等农牧产品的贸易中心,居民重要从事小型工业、农业和贸易,人均GDP4800美元。旅游基础设施很好,能为观光客和商贸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如旅馆、饭馆、银行、百货店、公立与私立学校、大学、教堂、医院、诊所、加油站、大型超市等。
圣地亚哥市是巴拿马贝拉瓜斯省的省会,距离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250公里,面积975平方公里,人口6万。全省主要的公共服务部门都在该市。圣市始建于1620年,1786年只有30户人家,由于农牧业发展,人口逐渐增多。1920年建成第一座发电站。1938年在此创建“胡安·阿罗塞梅纳师范学校”,成为巴全国小学教师的摇篮,是圣地亚哥市的骄傲。1975年,巴拿马农牧业部曾迁于此,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农牧业的发展。全市共有70所小学,两所公立大学和一所私立大学。农业、畜牧业和工业均较发达。
戴维
戴维,巴拿马西部城市、奇里基省首府。位于奇里基湾沿海平原戴维河畔。人口5.1万(1980)。始建于1738年,时为金矿探采营地。富饶农牧区(产咖啡、甘蔗、可可、稻米、香蕉及牛)的商业和工业中心。有肉类罐头、食品加工、制糖、酿酒、制革等工业,并以生产马具闻名。产品经外港帕德雷加尔和阿穆埃耶斯港输出;有铁路相连。城内有古老的圣何塞教堂及钟楼。泛美公路通巴拿马城。
国家象征:
国旗
巴拿马国旗启用于1904年11月3日,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白红蓝三色的四个长方形组成。白色象征和平;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原巴拿马的自由党和保守党,也是两党为民族的利益团结奋斗的象征。左上方的白底蓝星代表忠诚和廉洁,右下方白底红星代表法律的权威。十字线分隔成四块的设计方式,代表巴拿马位于南美洲、北美洲、大西洋、太平洋四个地域的交界处。红蓝白三色为沿用支持巴拿马独立的美国星条旗颜色。这面国旗是由巴拿马第一任总统曼努埃尔·阿马多尔·格雷罗设计的。
国徽
巴拿马国徽启用于1904年,国徽是由一只昂首展翅的褐色雄鹰衔着一条写有巴拿马格言“为了世界的利益”的白色飘带立于国徽之上。国徽中间是咖啡色的巴拿马地峡,蓝色的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以及连结它们的巴拿马运河;在蓝色天幕下,一轮皎洁的明月已经升起,对应的落日余晖未尽,金光四射,象征巴拿马的独立是在“日落月出之际”到来的;左上部交叉的银剑和步枪,经历了巴拿马土地上数百年战争的风风雨雨;右上部的丁字镐、铁锨,代表国家发出的积极建设、努力劳动的号召;下部金币外溢的羊角和金色的双翼飞轮象征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昌盛。 四面国旗饰于国徽周围,顶端9颗金色五角星代表巴拿马的9个省。
国鸟
美洲角雕(学名:Harpia harpyja)是大型猛禽,体型大,喙和爪均强健,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食肉性。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美洲角雕是肉食性的,会主动捕获猎物。其猎物主要有栖于树上的哺乳动物,如吼猴、长鼻浣熊及树懒,它们也会攻击其他鸟类,一般通过在空中盘旋来观察和觅找食物。分布于美洲,是巴拿马的国鸟。
美洲角雕体长89~102厘米,翼展176~224厘米,雄性体重4~4.8千克,雌性体重6~9千克。是美洲最大及最强壮的猛禽,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鹰之一。有长长的尾巴,宽而圆的翅膀,翅膀伸展可达两米以上的跨度。头部和颈部呈淡灰色,有两个鲜明顶冠。羽毛竖起时形成面部的“光盘”状脸庞。上体羽毛呈灰黑色,胸腹部则是白色。在胸部上至颈部有黑色间带。尾巴是黑色、灰白色和灰色组成的条纹。眼睛灰棕色,腿和脚爪是黑色和黄色,并具蜡质。腿和脚爪强大有力,后趾爪达到6厘米长,非常强大。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凭借脚爪的巨大威力捕食。雄雕及雌雕外观完全一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