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巴哈马国-《史册》
第(1/3)页 巴哈马国(英语: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简称巴哈马,是一个位于大西洋西岸的岛国,巴哈马地处美国佛罗里达州以东,古巴和加勒比海以北,巴哈马包含700座岛屿和珊瑚礁。佛罗里达州东南海岸对面,古巴北侧。群岛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220公里,宽96公里,由700多个岛屿及2000多个珊瑚礁组成,国土总面积(含水域)25.9万平方公里,其中20余个岛屿有人居住。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3.5°C。人口38.5万(2021年),其中黑人占90.6%,欧美白人后裔占4.7%,混血种人占2.1%,首都拿骚,全国共分31个区、19个岛组。
公元300到400年,巴哈马就有印第安人文明存在。1492年之后,巴哈马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哈马的旅游业才开始发展,促进当地永久性的繁荣。1964年巴哈马群岛获得内部自治权。1973年成为独立的巴哈马国,为英联邦成员国。2013年12月19日,中国与巴哈马在巴哈马首都拿骚签订全面互免签证协定。
巴哈马是加勒比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西半球国家中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巴哈马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12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2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
基本信息
中文名:巴哈马国
国家领袖:总督:科尼柳斯·史密斯;总理:菲利普·戴维斯
外文名:The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
人口数量:38.5 万(2021年)
简称:巴哈马
人口密度:39.3 人/平方公里(2020年)
所属洲:北美洲
主要民族:非洲裔黑人、亚裔、西班牙裔
首都:拿骚
主要宗教:基督教
主要城市:拿骚,大巴哈马岛
国土面积:13878平方公里
国庆日:7月10日
水域率:28%
国歌:《巴哈马,向前进!》
GDP总计:126 亿美元(2021年)
国家代码:BHS
人均GDP:27200 美元(2021年)
官方语言:英语
国际电话区号:+242
货币:巴哈马元
国际域名缩写:.bs
时区:UTC-5
道路通行:靠左驾驶
政治体制:联邦制
人类发展指数:0.832
夏时制:UTC-4
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160名
气候:亚热带气候
国家格言:迈步向前,共同进步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公元300到400年,巴哈马群岛上生活着一支非阿拉瓦印第安人,也许是从古巴移居过去的。卢卡伊印第安人随后来到了这里。这两个部族都没有留下成文的历史,但他们留下了一些绘画、陶器工具和骨头。
西班牙占领时期
1492年,当克利斯多弗·哥伦布来到巴哈马东部的圣萨尔瓦多岛,第一次登上这块新大陆。当他站在岛上,环顾岛屿四周,看到浅浅的海水拍打着海岸,于是说了一句“巴扎马”(意为浅水或海)。巴哈马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所以巴哈马群岛又被称作是“浅海里的岛屿”。当哥伦布到达巴哈马群岛时,岛上大约有40000名卢卡伊人。
欧洲人自从在距离巴哈马不远处的佛罗里达定居下来之后,就经常乘船度过海峡,而巴哈马群岛也由此吸引了众多探险家,移民、侵略者和商人纷至沓来。卢卡伊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者沦为奴隶,不久就全部灭亡了。
英国占领时期
1629年,英国宣布占领巴哈马,并将此地封与贵族罗伯特·希思。1648年,一群与当局持不同政见的英国清教徒(即 “伊鲁瑟拉冒险家”)为寻求宗教信仰自由而来到这里。冒险家们给这座岛屿起了一个名字,岛屿却没有给他们回馈多少东西。殖民者食物匮乏,缺少稳定的供给,而且内讧不断,最终发生了分裂。他们的社区一部分在伊鲁瑟拉的总督港,一部分在传教士山洞。为了寻求和平,伊鲁瑟拉的领袖威廉·赛勒斯船长航行到美洲殖民地。他成功地从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取得了补给,然后回到冲突不断的伊鲁瑟拉岛。
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是海盗和私掠船的黄金时期。人们大都听说过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和黑胡子的故事,他们曾隔三差五地以巴哈马群岛为基地。巴哈马的岛屿是海盗和私掠船的理想场所。数不清的岛屿和小岛,密布着沙洲和海峡,地形十分复杂,为那些劫掠船提供了极好的藏身之所。而且,由于巴哈马群岛靠近繁忙的货运通道,这就给海盗们偷窃商船提供了大量可乘之机。
从1861年到1865年,经济繁荣与萧条交替循环的巴哈马群岛从美国内战中大获其利。英国的纺织工业对美国南部的棉花十分依赖,所以站在南部邦联一边。然而,英国的船只无法到达美国南部海港,因为美国北方政府实行了海岸封锁政策。不过,灵活狡猾的快艇可以突破封锁,满载棉花从查尔斯顿航行560英里到达拿骚。在这里,他们与英国的船只碰面,用棉花交换英国船上的货物。快艇随后突破封锁返回查尔斯顿,在那里高价出售他们的货物。美国内战结束后,巴哈马群岛的繁荣也就完结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19年。美国通过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禁止人们饮酒,于是这些岛屿又开始了走私活动。苏格兰威士忌是从英国出口到巴哈马群岛的一项重要产品,殖民地政府因此扩建了拿骚的乔治太子港,为贩运酒类的大量船只提供泊位。1934年,美国废除了禁酒令,给巴哈马带来巨额收入的行当也就陷入萧条。随着禁令的解除,以及几年之后原本繁荣的海绵捕捞行业的崩溃,巴哈马群岛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1964年1月,巴哈马获得内部自治地位,内政由当地议会选举出的总理自行治理。1967年首次举行普选。
独立
1973年7月10日,巴哈马国正式宣布独立,仍留在英联邦中,奉英国君主为元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哈马是一个拉丁美洲的岛国,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海岸对面,海地、古巴北侧。巴哈马群岛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220公里,宽96公里。陆地面积13878平方公里,由700多个岛屿(其中30个岛有人居住)及2480多个珊瑚礁、浅滩组成。巴哈马主要岛屿有大巴哈马岛、安德罗斯岛、伊柳塞拉岛和新普罗维登斯岛。
地形地貌
巴哈马大部分岛屿地势低平,最高海拔也只有63米,无河流。
气候
巴哈马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3.5℃,年均降雨量约1000毫米。每年4-10月气温较高(最低气温25℃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5℃),没有闷热的感觉,8月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30℃;11月至次年3月温度稍低(最低气温15℃左右,最高28℃),稍有寒冷的感觉,1月、2月为最冷月份,平均气温20℃。
自然资源
巴哈马的自然风光绮丽,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空交通、四季明媚的阳光、清澈见底的海水、一望无际的沙滩、具有独特主题和舒适环境的高档酒店、丰富多彩的海上活动项目等,使巴哈马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六七百万人次赴巴哈马度假休闲、蜜月旅行、举办商务会议。
根据巴哈马自然资源基金会资料,该国自然资源包括:安德鲁斯松林,拥有种类繁多的灌木和硬木,是各种鸟类的栖息地;世界上最多的蓝洞;世界上最大的礁脉,文石资源丰富(碳酸钙的主要来源),具备开采价值;还有盐池和海绵等。其中,文石资源价值数十亿美元,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Dillingham Corporation在巴哈马的四个地区拥有开采专有权,总面积为8235平方英里,其中包含约40亿立方码(约75亿长吨)的文石,最低估值为150亿美元。
巴哈马海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禁止国外企业捕捞,本国捕捞能力不足,每年捕捞量不大;矿产资源匮乏,出产海盐,有少量石油、天然气资源但储量尚未探明;全国可耕地少,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淡水不足,农业资源有限。
行政区划
区划
巴哈马全国共分31个区,19个岛组,新普罗维登斯(首都拿骚所在地)、大巴哈马、安德罗斯、阿巴科、伊柳塞拉等主要岛屿上设有地方专员。新普罗维登斯岛和大巴哈马岛是两个主要岛屿,其余岛屿统称成员岛,19个岛组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依次为:大巴哈马、阿巴科、贝里群岛、比米尼群岛、安德罗斯、新普罗维登斯、伊柳塞拉、哈伯岛、西班牙韦尔斯、卡特岛、埃克苏马、圣萨尔瓦多、朗姆屿、长岛、拉吉德岛(含长屿)、阿克林岛、马亚瓜纳、伊纳瓜,以及其它岛礁。
主要城市
首都
首都拿骚(Nassau),位于巴哈马群岛中部的新普罗维登斯岛,是巴哈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拥有220多家银行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此外,拿骚还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以阳光、海水、沙滩闻名于世。
大巴哈马岛
大巴哈马岛位于巴哈马群岛最北端,与美国佛罗里达隔海相望,面积530平方英里,人口仅次于首都拿骚,约5万。岛上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岛西部的自由港位于全球最主要的游轮及货轮航道上,是客运游轮最佳的靠泊地。自由港的集装箱码头、客运游轮码头、大型船舶维修设施、自由贸易区及其工业圆和大型旅游设施使大巴哈马岛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港口、工业中心和旅游中心。岛上有较发达的公路交通,与首都及其他主要成员岛以及美国佛罗里达有较为方便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运输。
安得鲁斯岛
安得鲁斯岛位于大西洋上、首都拿骚岛以西20英里,是巴哈马群岛中最大的岛屿,由许多小岛组成,其南北长104英里,东西宽40英里,岛上居民约8000人。岛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土地、淡水、森林占有量为巴哈马第一,岛上有许多湿地,岛上有较大规模的果树种植圆以及中小规模的蔬菜农场,也是大西洋海底实验及评价中心所在地。周围海域盛产骨鱼,岛上有三个机场,四个港口,交通较为便利。
易路斯岛
易路斯岛(Eleuthera;也称自由岛)位于大西洋上、首都以东英里,人口,该岛居民是最早有居民的岛屿之一。总面积约200平方英里,是巴哈马群岛中最狭长的岛,其长110英里,大多数地方宽仅约1英里。北部地势较高,海岸有些峭壁;中部是巴哈马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以菠萝、西红柿较为著名;南部有些绿荫环绕的村庄。该岛是皇家成员光顾的旅游圣地之一,岛上有华丽的粉白色沙滩,幽静的海湾、险峻的峭壁和秀丽的港口。
国家象征
国名
巴哈马国(英语:The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西班牙语:Bajamar )。国家代码为BHS;国际域名缩写为BS。国名“Bajamar”一词在西班牙文中为“浅滩”,因为1513年7月西班牙殖民探险家莱昂León发现此地时,这一地区布满沙洲和浅滩。
国旗
巴哈马国旗启用于1973年7月10日,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由黑、蓝、黄三色构成。靠旗杆一侧为黑色等腰三角形;右侧为三个平行宽条,上下为蓝色,中间为黄色。黑色三角形象征巴哈马人民团结一致,开发利用岛国的海陆资源;蓝色象征海洋环绕该岛国;黄色象征该岛国美丽的沙滩。
国徽
巴哈马国徽启用于1971年12月7日,国徽上一艘正在海洋上乘风破浪的黄帆船,是为纪念1492年l0月哥伦布首航美洲发现该岛的史实。蔚蓝的天空中,一轮金黄色朝阳,象征这个新生的国家如旭日初升。国徽上方饰有蓝、白两色花环的头盔,一只背衬绿色铁树的海螺,渲染了巴哈马的海岛风情。
国徽左侧在万顷波涛之中有一条腾空而起的蓝色旗鱼,显示了巴哈马发达的捕鱼业;右侧的绿色大地上有一只粉红色的风度高雅的红鹳,这是巴哈马的国鸟。国徽基部垂悬着一条写有格言“迈步向前,共同进步”的黄、蓝色饰带。
国歌
《巴哈马,向前进!》(歌词大意:抬起头来迎着朝阳,巴哈马联邦;光辉的旗帜迎风高高飘扬。看全世界正在注视你的行动,誓必和睦团结,攀登高峰。加紧步伐,共同前进,向着崇高的目标;坚定不移向着太阳,度过浅滩暗礁。抬起头来,迎着朝阳,巴哈马联邦;走上通向上帝的路程,巴哈马,向前进!)
国鸟
火烈鸟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idae),亦称红鹳。是鸟纲、红鹳科3属6种鸟类的通称。体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颈长而曲;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三趾间有蹼,后趾短小而不着地;翅膀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