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秘鲁共和国-《史册》


    第(3/3)页

    西班牙语是政府使用的语言,是该国的主流语言,被媒体、教育系统和商业使用。居住在安第斯高地的美洲印第安人说盖丘亚语和艾马拉语,在种族上与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东侧和亚马逊盆地附近的热带低地的各种土著群体截然不同。

    秘鲁独特的地理区域反映在语言差异上,沿海地区的西班牙语在美洲印第安语中占主导地位,而山区和高地地区的传统安第斯文化则更加多样化。安第斯山脉东部的土著居民说各种语言和方言。这些群体中的一些人仍然坚持使用传统的土著语言,而另一些人几乎完全被西班牙语同化。在讲盖丘亚语地区的公立学校里,有组织地教授盖丘亚语的努力越来越多。在秘鲁亚马逊地区,人们使用许多土著语言,包括Asháninka, Bora和Aguaruna。

    宗教

    几个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一直是秘鲁的主要信仰,尽管宗教实践与土著传统有高度的融合。截至2017年人口普查,12岁以上的人口中,76%的人自称为天主教徒,14.1%的人自称为福音派教徒,4.8%的人自称为新教徒、犹太人、后期圣徒和耶和华见证人,5.1%的人自称无宗教信仰。

    美洲印第安人的宗教传统继续在秘鲁人的信仰中发挥重要作用。天主教节日,如圣体节、圣周和圣诞节,有时会与美洲印第安人的传统相融合。美洲印第安人的庆祝活动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流传至今;Inti Raymi是一个古老的印加节日,人们仍然在庆祝,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大多数城镇、城市和村庄都有自己的官方教堂或大教堂和守护神。

    根据秘鲁宪法第50条,罗马天主教是官方宗教,应该在国家学校教授。

    文学

    秘鲁文学则起源于前哥伦布时期的口述传统。西班牙人在16世纪引入文字,殖民时期文学体裁有编年史和宗教文学。独立后,风俗主义和浪漫主义成为主要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里卡多·帕尔马。20世纪初期印第安主义运动造就了西罗·阿莱格里亚、何塞·马里亚·阿格达斯、和塞萨尔·巴列霍等作家。20世纪中期在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代表作家之一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等人影响下,秘鲁文学变得更广为人知。

    美食

    秘鲁的食品和菜肴丰富多样,别具一格。秘鲁人民是马铃薯的最早培育者和食用者,马铃薯仍是他们钟爱的食物。烹调技术多有独创的秘鲁人民可以用马铃薯作主要原料,制作出上百种风味各异的糕点和佳肴。在他们款待宾客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几道以煮、煎、烧、烤方法制作的马铃薯风味菜。

    秘鲁菜肴大体可分为两大系:以利马为代表的沿海区以辣味为主,主料是鱼、海味、鸡和马铃薯,做法多为凉拌、清蒸和烧烤;名菜有:生鱼“塞维切”(ceviche),Ceviche是以柑橘浸泡的海鲜菜式;火烤辣味牛心或鱼块串“安蒂库乔”(anticucho)等。以库斯科为代表的山区菜以甜味为主,主料是牛、羊肉和马铃薯,以炖、烩、煎为主。名菜有,牛肉、甘薯和大蕉烩制的“桑科恰多”(sancochado);马铃薯干煎的“丘纽”(chuo);甜咸味的虾菜汤“丘佩”(chupe)等。

    秘鲁菜肴混合了印第安和西班牙特色,也受到非洲、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和日本等地的煮食方法的影响。尤其是一种与中国广东粤式料理与当地料理融和的Chifa在当地非常流行,在首都利马市内,一条街上至少有一个“Chifa”的招牌,chifa的名称由来据说是语自中国话吃饭的意思,虽然在当地这种料理被当作中国菜,并且中国餐馆遍步秘鲁各地,然而其料理却早已成为当地秘鲁式特色的饮食,已非原本的中国菜,而其他秘鲁著名菜式包括“anticuchos”、“ceviche”、“humita”和“pachamanca”。秘鲁丰富的气候特征为当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作煮食用途。最近,秘鲁菜肴因为其使用材料和煮食方法的多样式获得称誉。

    秘鲁的传统饮料是奇恰酒和皮斯科酒,分别以玉米和葡萄酿制而成。一般来说,山区的印第安人爱喝奇恰酒,沿海城市居民喜饮皮斯科酒。皮斯科酒原产于秘鲁皮斯科地区,以葡萄汁为原料,经过蒸馏酿制而成。1916年,利马莫里斯酒吧的调酒师以皮斯科酒作为基本原料,加入柠檬汁、鸡蛋清、糖浆和冰块,混合配制成一种味道清香、爽口的鸡尾酒,受到人们的喜爱。皮斯科鸡尾酒已成为秘鲁的一种餐饮文化象征。

    古柯是一种灌木,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树高1至3米,叶含kekayin,有麻醉作用。当地印第安人常用古柯叶泡茶,称为古柯茶,同茶叶和咖啡一样饮用。为了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穷苦的印第安人把古柯叶当作咀嚼剂,带在身边随时放入口中咀嚼,以便充饥御寒。

    音乐

    秘鲁音乐源于印第安、西班牙和非洲传统。西班牙人到达之前,不同宗教有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吹管乐器“quena”和敲击乐器“tinya”都比较常见。西班牙人引入了新型乐器如吉他和竖琴,之后又发展出传统乐器与新型乐器的混合体如“charango”。非洲传统对秘鲁音乐的贡献包括节奏以及敲击乐器“cajón”的引入。秘鲁传统舞蹈有“marinera”、“tondero”、“danza de tijeras”和“huayno”。

    风俗

    秘鲁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都惯以握手为礼。男朋友之间相见,一般惯施拥抱礼,并互相拍肩拍背。秘鲁妇女之间相见习惯施亲吻礼(亲吻对方的面颊),嘴里都不停地发出表示友好的啧啧声或说问候的话。任何情况下,都可用花作为礼品。

    秘鲁人具有拉丁民族的特征,热情、好客,听话最好打些折扣,不能尽信,有些会经常不守时。

    利马市每年在10月、11月的祭奠期间,每逢周日在ACHO广场皆有斗牛比赛。

    秘鲁居民中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秘鲁基巴罗族人视巫师如神明,并对其异常崇敬。秘鲁人特别忌讳“死亡”这个字眼,若以“死亡”来诅咒他人,必定会引起一场大殴斗。

    秘鲁的印加印第安人,在每年9月举行定期驱魔节日。因9月是雨季。瘟疫易于流行。为了驱除病魔,秋分后月圆的第一天,所有的人要禁食。晚上各家聚会,烤制一种掺有小孩鲜血的玉米饼。人们在洗浴之后,用这种面饼擦头、脸、胸、肩、腿,认为这样可以消除病痛。然后用这种面饼再擦门槛,证明全家都已斋戒净身。

    秘鲁人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都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期,遇其必将会大难临头。他们忌讳乌鸦。认为乌鸦是一种不祥之鸟,给人以厄运和灾难的印象。他们忌讳以刀剑为礼品。认为送这些东西意味着割断友谊。他们在饮食上忌食海参一类的奇形怪状的食品。

    陶器

    秘鲁文化主要来源于印第安和西班牙传统,但也被非洲、亚洲和欧洲族群影响。秘鲁早期的艺术可追溯至前印加文明的陶器、纺织品、首饰和雕塑。印加人维持了这些工艺的制作,并在建筑等领域取得较大的成就,其中包括马丘比丘古城的兴建。巴洛克艺术是殖民时期的主要艺术,但在一定程度受到当地传统的影响。这时宗教事物是艺术作品的主要描绘对象,当时大量兴建的教堂和库斯科画派就是当中的代表。独立后秘鲁艺术的发展停滞,直至20世纪初期印第安主义运动的兴起。自从1950年代,秘鲁艺术倾向折衷,且受到外国和当地潮流的冲击。

    军事力量

    国防

    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总统任zhuxi。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是武装力量联合指挥部,直属总统领导,成员为三军司令,并轮流担任zhuxi。现任联指司令路易斯·豪威尔(Luis HOWELL),陆军司令维克多·曼努埃尔·里帕尔达(Víctor Manuel RIPALDA),海军司令豪尔赫·德拉·普恩特(José CUETO Aservi),空军司令佩德罗·华金·塞亚夫拉(Pedro Joaquín SEABRA),国民警察司令奥斯卡·贝塞拉·贝拉尔德(Oscar BECERRA Velarde)。秘鲁实行义务兵制,服役期两年。

    1947年秘鲁加入美洲国家军事体系。1952年秘鲁与美国又签订了双边防御协定等军事协定,但是后续的政变导致与美国军事关系中断。50年代初期秘鲁开始创建小型军事工业,主要以修理武器装备为主,1968年10月胡安·贝拉斯科将军政变上台后,军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军工生产,至今有些项目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已经有军方直属医药厂和汽车修理厂、弹药厂、通信设备厂、坦克和直升机修理厂、军服厂,但是大致而言集中在后勤零件和弹药自制,依然没有大型武器自制能力,多数武器还是采购俄制产品为主,

    秘鲁的军力以防御为主,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拥有80年代向德国购入的多艘209型潜艇至今仍有不错的静音能力,以及10多架米格29、10多架幻象2000,使其成为中美洲一支让他国有所忌惮的军事力量。

    军力

    2009年秘三军总兵力10.1867万人。

    陆军6.2057万人,下辖4个军区和一个临时军区,编有5个步兵旅、2个装甲旅、2个摩托旅、2个山地旅、2个特种旅、1个丛林旅、1个陆航旅和1个纵队。

    海军2.291万人,设有5个海区,拥有现役巡洋舰1艘、导弹驱逐舰8艘、导弹护卫舰6艘、潜艇6艘、巡逻艇59艘等。

    空军1.69万人,编有4个飞行联队,1个训练司令部。自上世纪70年代引进苏联飞机;1989年购买法国幻影-2000截击机12架; 1992年从尼加拉瓜购进苏制武装直升飞机19架,1996年从乌克兰购进米格-29战机10架。1998年采购苏-25战机18架。

    另有约10万国民警察组成的准军事部队。

    军费

    2009年,秘国防预算15.06亿美元,占政府预算总额6.24%。

    交通运输

    综述

    秘鲁的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货运量占全国运输总量的80%。水上运输较发达,外贸主要依靠海上运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