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泰王国-《史册》


    第(2/3)页

    位置

    泰国位于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接壤,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东北与老挝交界,东南与柬埔寨为邻,疆域沿克拉地峡向南延伸至马来半岛,与马来西亚相接,其狭窄部分居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地形

    泰国地图从地形上划分为四个自然区域:

    北部山区丛林、中部平原的广阔稻田、东北部高原的半干旱农田,以及南部半岛的热带岛屿和较长的海岸线。国境大部分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变,可分为西﹑中﹑东﹑南四个部分。

    东北部是呵叻高原,这里夏季极干旱,雨季非常泥泞,不宜耕作。中部是昭披那河(即湄南河)平原。由曼谷向北,地势逐步缓升,湄南河沿岸土地丰饶,是泰国主要农产地。曼谷以南为暹罗湾红树林地域,涨潮时没入水中,退潮后成为红树林沼泽地。泰国南部是西部山脉的延续,山脉再向南形成马来半岛,最狭处称为克拉地峡。

    泰国的一般大众习惯将国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头部,将北部视为“象冠”,东北地方代表“象耳”,暹罗湾代表“象口”,而南方的狭长地带则代表了“象鼻”。

    气候

    泰国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雨、旱三季。年均气温24~30℃。常年温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

    11月至2月受较凉的东北季风影响比较干燥,3月到5月气温最高,可达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风影响,是雨季。

    10月至12月偶有热带气旋从南中国海经过中南半岛吹袭泰国东部,但在暹罗湾形成的热带气旋为数甚少且一般在20~35左右。

    自然资源

    矿产

    泰国矿产资源分为三类,即燃料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燃料矿有天然气、石油、煤炭和油页岩。金属矿有锡、钨、锑、铅、锰、铁、锌、铜及钼、镍、铬、铀、钍等。非金属矿有萤石、重晶石、石膏、岩盐、杂盐(光卤石)、磷酸盐、高岑土、石墨、石棉、石灰岩和大理石等。

    燃料矿

    80年代以来,泰国在泰国湾和内陆先后发现了天然气和石油。据民办银行估计,泰国天然气的最大储量为5465亿立方米,石油(包括天然气冷凝液)的最大储量为1.64亿吨。在已发现的15个气田和油田中,天然气的总储量3659.5亿立方米,石油(包括天然气冷凝液)总2559储量万吨。泰国煤炭主要是褐煤和烟煤,总储量15亿多吨,其中证实的储量8.6亿吨,可能储量6.8亿吨。煤炭资源大约80%分布在北部的清迈、南奔、达府、帕府和程逸一带,其余分布在南部的素叻他尼、董里、甲米和东北部的柯叻、加拉信府。

    金属矿

    泰国风景锡是泰国最重要的矿产,储量150万吨,居世界之首。锡矿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春蓬、拉廊、攀牙、普吉、素叻他尼、洛坤、董里、宋卡、也拉和北大年等府。泰国锡矿为二氧化锡矿,多数是黑色和棕色矿,其余为红色,黄色矿,锡矿中多有钛铁矿、锆石、独居石、钨、铌铁矿等伴生。钨是仅次于锡的重要矿产品,主要分布在清莱、清迈、夜丰颂、帕、达、南邦、北碧及南部洛坤、巴蜀、普吉等锡矿产地,主要有白钨矿和锰铁钨矿,还有钨锰矿和钨铁矿,蕴藏在从北至南的西部山脉地带的火成岩及花岗岩中。锑矿分布在南奔、南邦、帕、达素叻他尼、春武里、董里、洛坤、占他武里和北碧等府,主要有辉锑矿和黄锑矿。几乎各府都有铁矿,已探明的储量为4673万吨,有赤铁矿,磁铁矿和褐铁矿。方铅矿储量不多。锌矿主要分布在达、北碧、黎三个府,有闪锌矿、菱锌矿、异极矿和红锌矿四种。铜矿主要分布在柯叻、程逸、黎和孔敬四府,有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赤铜矿。锰矿种类很多,主要有软锰矿、硬锰矿、菱锰矿、蔷薇辉石、还有水锰矿、隐钾矿和褐锰矿。南奔、那拉惕瓦、罗勇、黎、南邦等府均有分布。其他金属矿的分布地为:占他武里和巴真有钼、钨、钙矿和镍矿,程逸有铬铁矿、宋卡、素叻他尼、乌太他尼府有铀矿,巴蜀、拉廊、普吉等府有钍矿。

    非金属矿

    泰国是世界萤石的重要产地,萤石储量约1150万吨;重晶石储量3553万吨。石膏产地在披集、那空素旺、南邦、柯叻、程逸、素叻他尼等府。岩盐分布在东北部猜也蓬,柯叻、玛哈沙拉堪、乌汶和乌隆等府,储量29亿吨;碳酸钾则在上述产地的岩盐层之间,仅猜也蓬府的储量有2.4亿吨。其它非金属矿产于以下各地:叻武里、巴蜀、南邦府有磷酸盐。南邦、程逸、拉廊等府有高岑土。占他武里、清迈、巴蜀府有石墨。程逸府有石棉、滑石。沙拉武里、洛坤、碧武里府有石灰岩。素可泰、少拉武里、那空沙旺府有大理石。叻武里、清迈、夜丰颂府有长石、北碧、春武里府有白云石。此外,还有叶蜡石和方解石等。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黄玉尖晶石、电气石、锆石、石英、翡翠等,以红宝石和蓝宝石最为著名,主要产地是占他武里,达叻、是刹菊、北碧和帕府,占他武里府的宝石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0%。

    森林

    森林总面积1440万公顷,覆盖率25%。

    鸟类

    在泰国的野外,共记录有982种鸟类存在。其中3种为特有种,1种由人类引入,45种稀有或罕见。7种已在泰国绝灭的不包含在上述数字中,另有49种为全球性受威胁鸟种。下表中的属、种依照Clements(2000)的顺序;例外的位置会迦以指出;表中列出的物种来自Robson(2004),在泰国的状况参考自Lekagul和Round(1991)。没有指出状况的物种为留鸟或非稀有的不完全留鸟。

    据1991年的估计,泰国的留鸟数量有159种;受威胁或易受威胁的候鸟数量有23种,这些威胁主要来自于森林砍伐、非法采伐、盗猎以及栖息地退化。

    行政区划:

    政区

    泰国分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东北部五个地区,共有77个府,府下设县、区、村。曼谷是唯一的府级直辖市。各府府尹为公务员,由内政部任命。曼谷市长由直选产生。

    主要城市

    曼谷市是泰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位于湄南河下游,距暹罗湾40公里,面积1569平方公里,人口800万。曼谷市是泰国唯一的府级直辖市。是泰国经济中心,也是东南亚仅次于新加坡的区域经济中心。服务业是曼谷的支柱产业,约占全国服务业总量的一半。曼谷市是泰国高等教育中心,知名高校有国立朱拉隆功大学、国立法政大学、曼谷大学和国立那烈宣大学等。市内寺庙林立,共有400余座佛教寺,55座清真寺,佛教寺庙以大王宫、玉佛寺、卧佛寺、郑王庙最为著名。曼谷还是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总部和联合国一些特设机构的所在地。

    清迈(Chiangmai)为泰国北部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凉爽,以玫瑰花著称,素有“泰北玫瑰”的雅称。清迈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清迈的发达程度仅次于泰国首都曼谷,市内风景秀丽,遍植花草。清迈的天然环境优美,平均海拔300米,是泰国的高原城市,气候凉爽,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东部为坤丹山脉,西部为英坦昂山脉,山峰多在2000米以上,主峰英坦昂峰是全国最高峰,海拔2576米。中部为宾河流域。森林面积16700平方公里,占全府土地的73%。 清迈曾长期作为泰王国首都,仍保留着很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城区内有代表着泰北灿烂历史文化的古老寺庙,同时清迈的丝绸、纺织品等也著称于世,每年都有大批丝绸、纺织品出口,是泰国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清迈作为泰国的教育重镇,拥有清迈大学(Chiang Mai University)、西北大学(Payap University)等多所著名高校。由于历史上同属兰纳王朝,清迈的方言和西双版纳的傣语是同一种语言。

    国家象征:

    国名

    泰国的正式全称为“泰王国”(皇家转写:Ratcha Anachak Thai)。在过去,泰国一直以“暹罗”、“暹逻”(皇家转写:Sayam)作为国名。銮披汶·颂堪元帅在1939年6月23日至1945年9月8日期间,将暹罗改称“泰国”(皇家转写:Prathet Thai),带有泛泰民族主义色彩。1945年9月8日,泰国复称为“暹罗王国”。1949年5月11日,暹罗正式更名为“泰王国”。

    泰国国名中的“泰”为泰族之族名。“泰”一词的含义,根据法国东南亚学家乔治·科埃德斯的研究,为“自由民”之意,盖因泰傣民族南下移居至今属于泰国的土地后,当地操孟-高棉语的原住民以农奴为主,和泰人不同。另有泰国学者反驳该结论,据其调查,“泰”一词在一些乡村地区为“人”之意;法国语言学家米歇尔·费吕则推论出该词的语源演变,其原始形式为*k(ə)ri:,意为人,并依照如下次序演变:*kəri: > *kəli: > *kədi:/*kədaj > *di:/*daj > *daj (原始西南傣语) > tʰaj(即泰语和老挝语中之“泰”)或 > taj(即其他傣语中之“傣”)。

    泰国的旧称“暹罗”根据《明史》所载,系为“暹罗斛”之简称,“暹”(皇家转写:Sayam)或指古国素万那普,“罗斛”指另一古国罗涡。两国于十四世纪并合为大城王国,因而被中国古籍以组合词“暹罗斛”或“暹罗”代指之。“暹”一词的来源众说纷纭,一说来自于梵语词汇(Śyāma),意为“暗色”;或来自于巴利文的“suvaṇṇabhūmi”,意为“黄金之地”(此名后来作为曼谷新国际机场名);也有说法称来自于孟语词汇“ရာမည”(rhmañña),意为“外地人”。中文古籍的称呼“暹”被葡萄牙传教士转写为Siam,成为西方通用的称呼。“暹”在蒙固国王统治时期定为正式国号,也被近代中文以“暹罗”对应之。

    国旗

    泰王国国旗(音译通代隆,即三色旗之意)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红、白、蓝三色的五个横长方形平行排列构成。上下方为红色,蓝色居中,蓝色上下方为白色。蓝色宽度相等于两个红色或两个白色长方形的宽度。 早在1917年,泰王国的国旗曾经是红色长条和一头象征独立君主国的白象组成。但在1917年暹罗(泰国旧称)作为联盟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当时的国王拉玛六世将国旗改为现在的泰王国国旗。泰王国旗帜中的三色条纹分别有不同象征意义。红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与献身精神。泰国以佛教为国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泰王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至高无上的,蓝色代表王室。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国徽

    泰王国国徽是由拉玛六世在1910年启用的。为一只呈人身鸟翅形态的金翅鸟,是印度教中三位主神之一的毗湿奴的座骑。泰国的国家和皇室标示叫做“Garuda“(伽楼罗,揭路荼),这是一个神话式的半人半鸟的形象,是印度教主神之一毘湿奴(Vishnu,泰语名称“Phra Narai”)的坐骑,用以装饰拉玛九世国王的节杖和皇室旗帜。在泰国的许多政府机构部门都将揭路荼运用到他们的徽章上。此外,Garuda还象征着“受皇室任命、指派”的意思,对于那些获得杰出经济成就或在慈善事业显著的公司机构,此标志表示是受皇室正式批准的。但颁发这样的标志的情况是很少的,这将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荣誉。

    国歌

    泰国国歌为《泰王国歌》长1:06分钟。每天8:00与18:00,在泰王国所有公园、学校、电台都要演奏《泰王国歌》,从无例外。听到他,每个人都必须立即面向国旗肃立,并除下帽子以示敬意。严格来说,泰国警方对任何对国歌、国旗或王室成员不敬之人等都要立即进行逮捕,无论他或她的国籍。

    歌词:全泰之民,血肉相连,泰之寸土,全民必卫,历来无异,同德同心,弗怠弗懈,平和安宁,国人所爱,倘有战事,我等无惧。独立主权,誓死捍卫,为国作战,淌尽鲜血,在所不惜,以骄傲和胜利,献给我们的祖国,万岁!

    国花

    泰国国花为金链花,又名金急雨、金链花、黄金雨等,其黄色的花瓣象征泰国皇室。泰国选金链花作为国花的原因有多种,属于本土植物,泰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历史和泰国的习俗有关,是吉祥之树。它的花色金黄,象征着佛教,也是周一的颜色,而国王的生日是在周一。

    国树

    腊肠树(学名:Cassia fistula L.):是豆科决明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枝细长;树皮灰色,老时粗糙,暗褐色。叶长30-40厘米,小叶对生,薄革质,阔卵形,卵形或长圆形,边全缘,幼嫩时两面被微柔毛,老时无毛;叶脉纤细,两面均明显。总状花序长达30厘米或更长,疏散,下垂;花与叶同时开放,直径约4厘米;花瓣黄色,倒卵形,近等大,具明显的脉。荚果圆柱形,长30-60厘米,黑褐色,不开裂,有槽纹;种子40-100颗,横隔膜所分开。花期6-8月;果期10月。

    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均有栽培。原产印度、缅甸和斯里兰卡。该种是南方常见的庭园观赏树木,树皮有单宁,可做红色染料。根、树皮、果瓤和种子还可入药作缓泻剂。木材坚重,耐朽力强,光泽美丽,可作支柱、桥梁、车辆、农具等用材。腊肠树是泰国的国花。

    国鸟

    泰国火背鹇(学名:Lophura diardi):是一种中等大小,约有80厘米长的雉鸡。雄鸡呈灰色,大部分面部没有羽毛及呈红色,脚呈深红色,冠上羽毛呈黑色,虹膜呈红褐色,尾巴长而弯曲及呈黑色。雌鸡呈褐色,双翼及尾羽黑色。雌鸡每次会生4-8枚卵,卵呈红色。

    主要栖息于平原和丘陵地带500米,但偶尔可达800米,甚至1150米。常单独或集3-6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集群个体多达16-17只。尤以凌晨或傍晚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差,晚上多栖息于树上。杂食性,主要以植物幼芽、各种水果和浆果的果实、块根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甲虫、蚂蚁、蜗牛、蚯蚓和小陆蟹等动物性食物。

    学名Lophura diardi是为纪念法国自然学家Pierre-Médard Diard。故也称戴氏鹇。由于不断失去栖息地及过度猎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它们列为近危。分布于柬埔寨、老挝、泰国及越南的低地及常绿林。是泰国的国鸟。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3月,泰国总人口6450万。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佬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泰语为国语。90%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民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民族

    泰人,在全国都有分布,占全国人口的75%。根据其分布地区和方言,可分为中部泰人、东北部泰人、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虽然中部泰人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拥有较大影响力,但人口数量并不占优势。根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统计,中部泰人和东北部泰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32%和30%,90年代中期,中部泰人的人口比例下降到28%,而东北部泰人依然保持在30%左右。

    华人,在泰华人约有900万,占全国人口的14%,是除泰人之外最大的族群。华人大批移居泰国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历史上,华人的主要职业是充当中介,他们的足迹遍布泰国各个乡镇。现在,华人的主要居住地是曼谷和半岛的中部地区。华人的同化程度非常高,由于20世纪之前移居泰国的华人和华泰混血大多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社会,因此并不被计算在华人人口之中。

    马来人,在泰马来人约有200万,其中100万聚居在泰国最南端的四府:北大年、也拉、陶公和沙敦(约占当地人口的70%)。泰国的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日常生活都遵循伊斯兰教规和习惯法行事。特别是在北大年、也拉、陶公三府的马来人,大多不会讲泰语,保持着传统的马来文化。

    高棉人,泰国境内的高棉人可分为两类:古老居民和新近移民。主要分布在与老挝和柬埔寨接壤的泰国东北部和东南部几府。15世纪时,高棉王国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臣属于阿瑜陀耶王朝,当此地并入泰国版图后,许多高棉人依然居住在那里。他们的同化程度也非常高,主要讲泰语,或将泰语作为第一语言。宗教信仰几乎与泰人相同。20世纪70年代,由于柬埔寨爆发旷日持久的内战,几十万高棉人越过泰柬边界进入泰国。这些新移民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据统计,80年代时泰国境内的高棉人约有60—80万。

    政治:

    政治

    泰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二战后军人集团长期把持政权,政府一度更迭频仍。20世纪90年代开始,军人逐渐淡出政坛。2001年,泰爱泰党在全国大选中胜出,塔信担任总理,2005年连任。2006年9月发生军事政变,塔信下台。2007年举行全国大选,人民力量党获胜,党首沙玛出任总理。2008年9月,沙玛被判违宪下台,人民力量党推选颂猜接任总理。12月,宪法法院判决人民力量党、泰国党和中庸民主党贿选罪名成立,予以解散,颂猜下台。12月15日,民主党党首阿披实当选总理。2011年5月,阿披实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7月举行全国大选,为泰党赢得国会下议院过半议席。8月,英拉政府成立。2013年12月,英拉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重新大选。2014年2月,泰国举行下议院选举,因反对派抵制,部分地区投票无法顺利举行。3月,宪法法院判决大选无效。5月22日,军方以“国家维稳团”名义接管政权。7月31日,国家立法议会组成。8月21日,立法议会选举“国家维稳团”zhuxi、陆军司令巴育为新总理。24日,巴育就任总理。2015年8月、2016年12月和2017年11月,巴育三次调整内阁。2016年10月13日,泰国国九世王普密蓬·阿杜德去世,哇集拉隆功国王即位。

    宪法

    泰国现行宪法于2017年4月6日经哇集拉隆功国王御准生效,系泰国第20部宪法。分为总章、国王、公民权利、自由与义务、基本国策、国会、内阁、法院、宪法法院、独立机构、检察机构、权力监督、地方行政、宪法修订、国家改革等16章279款

    议会

    根据宪法规定,下议院500名议员中,350名由人民直选产生,150名由各政党通过所获选票比例推举。另外,新宪法规定将上议院人数增加至250人,全部由军方“全国维持和平委员会”任命,其中6个席位由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海陆空三军司令、国家警察总监及国防部次长6人自动担任。上议院有权与下议院一起决定总理人选,且对政府具有监督、进谏的权力,并有权通过和废除法律,以及有权推动对总理的弹劾。

    2019年5月成立新一届国会,由上、下两院组成。上议院250人,下议院498人。现任国会zhuxi兼下议院议长川·立派,国会副zhuxi兼上议院议长蓬佩·威奇春猜。

    政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