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帕劳共和国-《史册》
第(2/3)页
科罗尔本身为一岛屿,故当局建有桥梁连接邻近市镇,如机场所在地的巴贝达奥普、马拉卡尔岛(Malakal Island)和安格利奇比桑岛(Ngerekebesang Island)。
2006年10月7日,帕劳将首都由科罗尔(Koror)迁至梅莱凯奥克(Melekeok)。
政治
政体
1981年1月,帕劳成立立宪政府。1980年7月9日宪法通过并生效。实行总统制,总统和副总统经普选产生。国家执行机关由部长和部长级官员组成。全国分成16个州,各州自行立宪。帕劳在实行总统制的同时,还保留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酋长制影响,设有一个酋长委员会。帕劳的最高酋长称“伊贝杜尔”(Ibedul),享有至少等同于总统的声望。
国会
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权力较众议院大,具有对总统候选人提出建议和表决的权力。参院有14名参议员,众院有16名众议员,任期均为4年。两院均设正副议长职位。本届议会于2000年11月大选产生。参议长塞特·安德烈斯(Seit Andres);众议长马里奥·古利伯特(Mario Gulibert)。
政府
总统和副总统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本届内阁成员主要有:总统约翰逊·托里比翁,副总统兼卫生部长桑德拉·皮尔兰托奇(Sandra Pierantozzi),文化事务部长亚历山大·梅罗普(Alexander Merop),内政部长埃尔布歇尔·萨登(Elbuchel Sadang),司法部长米歇尔·罗森撒尔(Michael Rosenthal),特别检察官埃弗里特·沃顿(Everett Walton)。
司法
分最高法院、全国法院和下属法院三级制度。高法大法官为亚瑟·恩吉拉克尔松(Arthur Ngiraklsong),1992年就职,任期为终身制。
政要
总统汤米·雷蒙杰索(ThomasEsang Remengesau)。1956年2月28日出生于科罗尔。美国密执安州大峡谷州立大学学士。1983年到1988年间担任参议员,1993年中村国雄总统时代担任副总统一职,2000年参选帕劳总统,并当选总统,2001年1月1日就职。2004年11月2日竞选连任,2009年1月15日任期届满。2013年1月17日再次就任帕劳总统。
军事
无军队,有60名警察(1992年)。根据《帕美自由联系条约》,国防由美国负责50年。
外交
外交政策
致力于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特别是加强同亚太邻国的合作关系。帕现为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亚太经社会、南太平洋论坛、太平洋共同体和世界卫生组织成员。迄今,帕劳已与25个国家建交。
外交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帕劳与中国大陆无外交关系,交往不多,帕劳与台湾当局建立了所谓的“外交关系”。
1996年9月,帕首都K-B大桥坍塌,中国红十字会向帕捐赠5万美元。中国江苏省、安徽省、辽宁省等与帕有经济技术合作关系。1999年10月帕劳主办第三十届南太平洋论坛会议期间,中村国雄总统会见了出席会后对话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外交部副部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1年,中帕两国贸易总额为163万美元,均为中方出口。
太平洋岛国帕劳官方2012年4月2日证实,3月30日清晨,在太平洋岛屿附近的一次激烈冲突中,警方开枪打死了1名中国渔民,另有5名中国人被捕。在冲突事件中,帕劳警方的一架飞机坠毁,机上3人遇难。
同美国的关系
《帕美自由联系条约》于1994年10月1日生效,有效期50年。根据该条约,帕有内政、外交自主权,美国负责其国防及战略安全事务,并对帕航道具有独家使用权。为此,美以租金形式在条约生效的15年内向帕提供6.27亿美元的援助。
同日本的关系
帕于1999年2月在日设立大使馆并派有常驻大使。当年3月,日在帕设馆。1999年7月,帕总统访日。
同澳大利亚的关系
1999年5月,澳向帕提供4万美元,援建一所中学。7月,澳提供13万美元资助帕举办第三十届南太论坛会。
同菲律宾的关系
菲在帕设有使馆并派有常驻大使。如今在帕从事临时工作的外国人主要来自菲律宾。
经济
体制
帕劳经济主要由自给农业、渔业构成。政府是主要的用工单位,非常依赖美国的财政援助。帕劳人的收入比菲律宾和绝大多数密克罗尼西亚人高两倍。帕劳的人均GDP达$8900,是太平洋岛国中最富有的国家之一。1983年到1990年,名义GDP的年均增幅接近14%。然而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1998至1999年增长率放缓。
总量
帕劳主要经济数据GDP:同等购买力: $174(单位:百万);note - includes US subsidy (2001 估)
GDP - 真实增长率:
1% (2001 估)
人均GDP:同等购买力:
5,800 (2005 估)
通货膨胀率 (消费价格):
3.4% (2000 估.)
劳动力:10,200 (2005)
出口:$33.6(单位:百万) f.o.b. (2001 估.)
主要出口伙伴:美国,日本,新加坡(2004)
进口:$96.8 (单位:百万) f.o.b. (2002 估.)
主要进口伙伴:美国,关岛,日本,新加坡,韩国(2004)
人口:20,579 (July 2006 估)
人口增长率:
1.31% (2006 估)
贫困线以下人口:
NA%
主要行业:
旅游业,制造业,工艺品 (来自于贝壳,木头,珍珠),建筑业等
交通运输
境内有机场、港口和卫星通讯系统。
铁路:无。
公路:总长61公里。1992年有2945辆机动车。无公共交通设施。
水运:柯若为主要港口。
空运:1998年共有3个机场。
文化
节日
新年:1月1日
青年节:3月15日
公民节:5月5日
总统节:6月1日
行宪纪念节:7月9日
劳工节:9月4日
独立日:10月1日(1994年)
感恩节:11月23日
圣诞节:12月25日
当地传说,帕劳是由一个很贪吃的男孩尤伯(Uab)的身体变来的。他吃光了所有的能吃的东西,弄得镇上闹起了饥荒,因此大家决定除掉尤伯。大家在尤伯四周点上火,火势蔓延到尤伯身上时,他躺倒在地上拼命挣扎起来。于是他的脚变成了贝里琉岛和安佳岛,他的双腿变成了科罗岛,而他硕大的身躯就成了大岛。这个怪异的传说,不知最初是不是当地人用来吓唬小孩子,告诫他们不要太贪吃时想出来的。岛上的物产只有椰子、甘蔗、菠萝、番薯之类,粮食和生活用品都靠进口。如此看来,岛民对饥饿的恐惧倒也不无道理。
民生
当地工人年均收入为3380多美元。有1所医院和13所诊疗所。现有医生20余名。1998年帕人口平均年龄为28.3岁,平均寿命67.5岁。1997年有11000台收音机和12000台电视机。
主要援助国为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根据《帕美自由联系条约》,1997年帕接受美国援款3153万美元。
教育
1998年共有小学25所,在校学生2398人。中学6所,在校学生1162人。另有900名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有大专一所(帕劳社区大学,Palau Community College),在校学生332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