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史册》


    第(1/3)页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塞尔维亚语: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2万平方公里。波黑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2个实体和布尔奇科特区组成,首都萨拉热窝。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为6.3℃,7月27.4℃;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0.2℃,7月22.7℃。全国年平均气温11.2℃。【人 口】353万。

    12世纪末建立波斯尼亚公国,1463年后成为奥斯曼帝国属地。1908年被奥匈帝国吞并。1918年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目前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个实体,其一为波黑联邦(又称穆克联邦),另一为塞族共和国,再次为布尔奇科特区。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仅为历史学上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截止至2014年该国仍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仅有使用种族名称波斯尼亚人跟克罗地亚人(波黑联邦)、及塞尔维亚人(塞族共和国)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而已。

    基本信息

    中文名: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

    外文名:波斯尼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塞尔维亚语: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

    简称:波黑

    所属洲:欧洲

    首都:萨拉热窝

    主要城市:巴尼亚卢卡,图兹拉

    国庆日:10月15日

    国歌:Intermeco

    国家代码:BIH

    官方语言: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

    货币:波黑第纳尔

    时区:UTC+1

    政治体制:直接民主共和制

    国家领袖:轮值zhuxi茨维亚诺维奇。部长会议zhuxi(总理)博里亚娜·克里斯托(女)

    人口数量:353万

    人口密度:90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51129平方公里

    GDP总计:199.5 亿美元(2020年)

    人均GDP:5740 美元(2020年)

    国际电话区号:+387

    国际域名缩写:.ba

    基尼系数:0.341

    人类发展指数:0.731(2014年)

    主要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124名

    夏时制:UTC+2

    出生时预计寿命:76岁(2013年)

    收入水平:中高等收入国家

    历史沿革

    波黑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早期居民为伊利里亚人。该地于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455年时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部地区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波斯尼亚以及黑塞哥维纳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1377年时特弗尔特科·科特罗曼尼奇(Tvrtko Kotromani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斯尼亚被奥斯曼帝国所并吞。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以武力、宗教人头税等方式迫害当地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并规定,凡是musilin,可进入上层社会;农民如改信伊斯兰教,可免交某些捐税。过去的学者认为,在现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musilin大多是由于这种政策所造成的。

    奥斯曼帝国还强迫占领区儿童从小脱离父母和家庭,进行集中教育和培养,使之成为近卫军的一种兵源,迫使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后代土耳其化。他们还将其占领地区的人分等级,给予不同地位。凡是为其统治服务、效力的地主、军人等享有很高的地位,而仍旧信仰基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普通平民则被称为“赖雅“(源自阿拉伯语“畜牲“一词)。

    190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一起成为奥匈帝国的领地,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参见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成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的一部分,该王国后来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成为轴心国傀儡国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一部分,战后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又重归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此时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正式确认为南斯拉夫的一个联邦共和国,其边界采用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边界,与当地实际民族的分布颇有出入。

    70年代,南斯拉夫承认“讲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伊斯兰教徒“为musilin族(即波黑独立后的波什尼亚克人),使原本构成南斯拉夫主体的民族由五个提升到六个。新承认的musilin族,人口次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位居南斯拉夫第三位。1999年,设立布尔奇科特区,直属国家。

    1992年2月19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境内塞尔维亚人抵制的情况下,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显示,约占人口62.8%的musilin族和克罗地亚族支持独立。3月3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在塞尔维亚人议员缺席抵制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致使民族矛盾激化。

    就在欧洲共同体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独立的当天,其境内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宣布联合成立塞族共和国,独立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之外,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之内。塞尔维亚人的行动立即招致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政府的镇压,驻扎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亦招musilin和克罗地亚两族武装部队的攻击。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冲突由首都萨拉热窝向外蔓延,酿成全面内战。

    1994年3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musilin和克罗地亚人双方同意共组联邦,以共同对抗境内塞尔维亚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定,结束内战,并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为波黑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在这次的内战中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共有20万人死亡,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境内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由欧盟所取代。

    2006年10月1日,大选举行。10月18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波什尼亚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塞尔维亚族的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和克罗地亚族的泽利科·科姆希奇当选为zhuxi团成员。议会代表院42个席位中,民主行动党获得9席,波黑党获得8席,独立社会民主联盟和波黑社会民主党分别获得7席和5席,余下席位被其他一些政党和政党联盟获得。2007年2月9日,以尼科拉·什皮里奇为部长会议zhuxi的政府宣誓就职。

    2014年2月4日,发生反政府示威,或被称为波斯尼亚之春,这场始于北部城镇图兹拉的示威的名字来源于阿拉伯之春。起因是来自几家破产的私人企业的工人联合起来要求政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付清工资,支付养老金。很快这场示威蔓延到国内其他地方,在近20个城镇均有暴力冲突报道,其中以萨拉热窝、泽尼察、莫斯塔尔、比哈奇、布尔奇科、图兹拉最大。据波斯尼亚新闻媒体报道在示威中有有数百人受伤,包括许多警察。另外在巴尼亚卢卡也有数百人集会支持反政府示威。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波黑共和国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之间。面积5.12万平方公里。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波黑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

    地形

    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有一个20公里长的出海口。海岸线长约25千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93米,迪纳拉山脉(也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的大部分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 ,最高山峰为马格里奇山,海拔2386米。境内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纳河、德里纳河、乌纳河和伐尔巴斯河。

    气候

    北部为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型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天非常寒冷。温暖和干燥的五月到十月期间是到波黑旅游的最佳时间。由于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即时在夏天也最好带上一件可以保暖的外套。波黑的冬天非常寒冷,经常刮大风,多雨雪。

    黑塞哥维那和该国的南部区域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年均降雨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间。而在中部和北部则以高山气候为主,年均降水量在1500到2500毫米之间。萨拉热窝在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下五摄氏度左右,七月的平均气温为二十摄氏度。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锰、铅、汞、银、褐煤、铝矾土、铅锌矿、石棉、岩盐、重晶石等,其中煤炭蕴藏量达38亿吨。图兹拉地区食用盐储量为欧洲之最。波黑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潜在的水力发电量达170亿千瓦。森林覆盖面积占波黑全境面积的46.6%,其中65%为落叶植物,35%为针叶植物。

    行政区划

    区划

    波黑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由穆克联邦和波黑塞族共和国2个实体和布尔奇科特区组成。波黑联邦下设10个州:乌纳—萨纳州、波萨维纳州、图兹拉州、泽尼察—多博伊州、波斯尼亚—波德里涅州、中波斯尼亚州、黑塞哥维那—内雷特瓦州、西黑塞哥维那州、萨拉热窝州、第十州。塞族共和国下设10个市(巴尼亚卢卡、东萨拉热窝、比耶利纳、多博伊、普里耶多尔、兹沃尔尼克、特雷比涅、格拉迪什卡、戴尔文塔、拉克塔希)和54个区。1999年设立布尔奇科特区,直属国家。

    东北部的布尔奇科特区,名义上为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共同所有。该区域为波黑重要的商业城市和交通中心。

    首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