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保加利亚共和国-《史册》


    第(1/3)页

    保加利亚共和国(保加利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英语:The Republic of Bulgaria),简称保加利亚。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南部的一个国家,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北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国土面积为11.1万平方公里。保加利亚共有28个大区和265个市,首都为索非亚。2021年,保加利亚人口683万人。

    色雷斯人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居民。681年,色雷斯人、斯拉夫人和古保加利亚人在多瑙河流域建立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史称保加利亚第一帝国。1018年被拜占廷帝国占领。1185年建立保加利亚第二帝国。1396年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878年恢复独立,重建保加利亚王国。1946年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89年东欧剧变期间,保加利亚政权更迭,改行多党制议会民主制。1990年11月15日,改国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2004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7年加入欧洲联盟。

    2021年保加利亚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679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800欧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9%。

    基本信息

    中文名:保加利亚共和国

    国家领袖:鲁门·拉德夫(总统)、博伊科·鲍里索夫(总理)、伊莉亚娜·约托娃(Илияна ЙОТОВА)

    外文名:保加利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英语: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人口数量:683 万(2021年)

    简称:保加利亚

    人口密度:64.0 人/平方公里(2020年)

    所属洲:欧洲

    主要民族:保加利亚人

    首都:索非亚

    主要宗教:东正教

    主要城市:普罗夫迪夫,瓦尔纳,布尔加斯,鲁塞,旧扎戈拉,普列文等

    国土面积:110371.8平方公里

    国庆日:3月3日

    水域率:0.3%

    国歌:《亲爱的父母邦》

    GDP总计:679 亿欧元(2021年)

    国家代码:BGR

    人均GDP:9800 欧元(2021年)

    官方语言:保加利亚语

    国际电话区号:+359

    货币:列弗

    国际域名缩写:.bg

    时区:UTC+2(夏时制:UTC+3)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中央银行:保加利亚国家银行

    国花:玫瑰花

    最大城市:索菲亚

    主要学府:索非亚大学、新保加利亚大学

    历史沿革

    现在的保加利亚北部相当于古代默西亚东部,而保加利亚南部相当于古代色雷斯北部。保加利亚古代居民为色雷斯人。公元1年前后此地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分属色雷斯省与默西亚省。随后拜占廷帝国将其继承。

    第一帝国

    斯拉夫入侵后不久,默西亚再次遭到入侵,这次是阿斯帕鲁克汗领导下的保加尔人。他们的部落是旧大保加利亚的残余,这是一个已灭绝的部落联盟,位于黑海以北,现在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680年,阿斯帕鲁克汗击败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与之立约,正式获得拜占廷之多瑙河以南、巴尔干山脉以北地区,建立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继任统治者在整个8世纪和9世纪加强了保加利亚人的国家。克鲁姆引入了成文法典,并在普利斯卡战役中击退了拜占庭的一次重大入侵,其中拜占庭皇帝尼斯弗鲁斯一世被杀。鲍里斯一世在864年皈依拜占庭承认的保加利亚教会,并采用了在首都普雷斯拉夫开发的西里尔字母。共同的语言、宗教和文字加强了中央权威,并逐渐将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融合为一个使用单一斯拉夫语言的统一民族。

    沙皇西缅死后,保加利亚因与马扎尔人和佩切涅格人的战争以及博格米勒异端的蔓延而衰弱。在连续的罗斯和拜占庭入侵之后,普雷斯拉夫于971年被拜占庭军队占领。帝国从萨缪尔的袭击中短暂恢复,但这在1014年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在克柳赫击败保加利亚军队时结束。萨缪尔在战斗后不久就去世了,到1018年拜占庭人已经征服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征服后,巴西尔二世通过保留当地贵族的统治,将他们融入拜占庭的官僚和贵族,并免除他们的土地以黄金纳税的义务,允许以实物征税,从而阻止了叛乱。保加利亚宗主教区被降格为大主教,但保留了它的自治地位和它的教区。

    第二帝国

    巴西尔死后,拜占庭的国内政策发生了变化,爆发了一系列不成功的叛乱,其中最大的叛乱由彼得·德利安领导。在曼齐克特对塞尔柱入侵者的军事失败后,帝国的权威下降了,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扰乱了帝国的权威。这阻止了拜占庭的希腊化尝试,并为进一步的叛乱创造了肥沃的土壤。1185年,彼得四世(英语:Peter_II_of_Bulgaria)、伊万·阿森一世两兄弟率领保加利亚人再次起义,建立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并迫使拜占廷于1187年承认其独立。阿森王朝第三位君主卡洛扬将他的统治范围扩大到贝尔格莱德和奥赫里德。他承认教皇在精神上的至高无上,并从教皇特使那里获得了王冠。帝国在伊万·阿森二世(1218-1241)统治下达到顶峰,当时其边界扩展到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伊庇鲁斯海岸,同时商业和文化蓬勃发展。

    阿森二世死后,国势日衰。1242年,蒙古帝国的将领拔都率领的西征蒙古军入侵了保加利亚。1258年,阿森王朝被推翻。1261年,拜占廷进攻保加利亚,夺取安其亚鲁斯港与迈塞姆布里亚港。1265年,拜占廷皇帝迈克尔八世夺取保加利亚巴尔干山脉以南领土。1277年,蒙古金帐汗国入侵保加利亚北部,间接导致伊瓦伊洛起义爆发,起义声势浩大,国王被杀,伊瓦伊洛被拥戴为王,1278年起义军占领首都第诺伐。1279年2月,拜占庭军队趁机攻占第诺伐。1280年起义失败,伊瓦伊洛逃亡后被蒙古人所杀。1330年,保加利亚沦为塞尔维亚的附属国,此后又分裂为几个小国。

    奥斯曼统治

    奥斯曼人在1340年代被拜占庭人雇佣为雇佣军,但后来他们自己成为了入侵者。1362年,苏丹穆拉德一世从拜占庭手中夺取了阿德里安堡;1382年索非亚陷落,1388年舒门陷落。奥斯曼帝国于1393年完成了对大部分保加利亚土地的征服,最后一个保加利亚人城市索佐波尔于1453年陷落。保加利亚贵族随后被消灭,农民被奴役,而许多受过教育的神职人员逃往其他国家。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势力开始减弱,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和俄罗斯将保加利亚基督徒视为潜在的盟友。奥地利人首先支持了1598年在特尔诺沃的起义,然后是1686年的第二次起义,1688年的奇普罗夫齐起义,最后是1689年的卡尔波什起义。18世纪的西欧启蒙运动影响了保加利亚民族觉醒的开始。导致了1876年的四月起义。在奥斯曼当局镇压叛乱时,多达30000名保加利亚人被杀。1877年,俄罗斯向奥斯曼人宣战,并在保加利亚叛军的帮助下击败了他们。

    保加利亚王国时期

    透过《柏林条约》,保加利亚获得了自治的地位,成立半独立的保加利亚王国。1885年又推选出了自己的国王,实现了国家统一,在俄国等列强的支持下保加利亚大公国逐步摆脱奥斯曼统治并于1908年升格为王国,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后,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四国联手企图瓜分土耳其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保加利亚希望得到马其顿和爱琴海上的港口(尤其希望是萨洛尼卡),保军推进到伊斯坦布尔城下,但却落后希腊人一步进入萨洛尼卡。由于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不希望塞尔维亚与希腊壮大,联手阻止,搞出了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这使得保加利亚无法与塞尔维亚、希腊履行战前的分配协议,带来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这次塞尔维亚、希腊倒戈一击,再加上土耳其和罗马尼亚。结果保加利亚不仅失去了不少战利品,还把南多布罗加割给了罗马尼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保加利亚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报复的好机会,它在1915年加入同盟国集团,迅速和德奥联军一起占领了塞尔维亚,后来又进军罗马尼亚。在德军基本撤出巴尔干防线的情况下,保军成了主力,并且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稳定了这条战线。直到1918年停战。战败的保加利亚,失去了在爱琴海的海岸线,军队也被解散。保加利亚在遭受受战争赔款重压下开始动荡。在国王鲍里斯三世的绝对君主制和威权统治下经历了一个逐步独裁化、政权法西斯化的过程。1923年一群军官在鲍里斯的支持下暗杀了首相,1925年索非亚大教堂发生炸弹爆炸案;此后,政府发动白色恐怖,这突显该国议会政治仅为表象,执政党在政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政府依靠残酷镇压实现稳定,且持续到大萧条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的维也纳仲裁让保加利亚王国夺回了南多布罗加(1940年9月7日《克拉约瓦条约(英语:Treaty of Craiova)》)。由于意大利军队在希腊的失败,加上南斯拉夫亲英国,促使德国决定干涉巴尔干半岛,计划占领南斯拉夫及希腊并必须通过保加利亚。1941年3月1日亲德的首相博格丹·菲洛夫在维也纳代表保加利亚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正式加入了轴心国。在南斯拉夫战役中,保军担任德军的侧翼掩护任务,并在战后分得了南斯拉夫马其顿的大部,在希腊战役,保加利亚占领了希腊西色雷斯,但萨洛尼卡却由德国托管。苏德战争爆发后,保加利亚国王借口保加利亚人对俄国感情深厚,没有参加对苏作战。1943年8月28日,鲍里斯三世猝死,死时49岁。1944年美英苏盟国对保的大空袭开始。早在1941年成立的反法西斯祖国阵线到1944年春天,已经有约18000名游击队员。1944年7月,巴吉安诺夫接任首相,于8月17日宣布保加利亚中立。保加利亚政府在苏联压力下于1944年8月25日要求境内驻扎的德军离境。1944年9月5日,苏联向保加利亚宣战。9月8日,刚刚就任首相的穆拉维也夫宣布保加利亚对德宣战倒戈盟军。9月9日,首都发动不流血政变,保加利亚王室被推翻。共产党掌握了司法和内政的控制权。保加利亚皇家陆军接受苏军指挥,参加了对德战争。

    现代历史

    二战后,保加利亚留住了重新夺回的多布罗加南部,并被划入苏联的势力圈。1946年废除君主制,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成为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首任领导人。在乔治·季米特洛夫的领导下,保加利亚成为了一个压制性的、迅速工业化的斯大林主义国家。保加利亚于1955年成为华沙条约组织的一个成员,在托多尔·日夫科夫的领导下,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出现了一些试验性的市场导向政策。与战时水平相比,到1980年代,国家GDP增长了五倍,人均GDP增长了四倍。

    在1989nianminzhu运动的影响下,共产党政府于1989年11月10日垮台,国名从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开始向议会民主制过渡。1990年6月举行第一次自由选举,1991年7月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规定相对弱势的民选总统和总理对立法机关负责。保加利亚于2004年3月29日年成为北约成员国,于2007年1月1日成为欧洲联盟的一员。

    地理环境

    位置

    保加利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南部。北面与罗马尼亚接壤(多瑙河当边界),东南面毗邻土耳其和西南面希腊,西北面邻接塞尔维亚(以前南斯拉夫的成员国)和西南面毗邻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的成员国),东濒黑海。面积111001.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78公里。东保加利亚滨临黑海,多瑙河是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的界河。巴尔干山(意为“多山的地方”,在保加利亚境内称为“老山”)将保加利亚分为北部的多瑙河平原和南部的色雷斯低地。

    地形

    境内低地、丘陵、山地各约占三分之一。西南部是罗多彼山脉,其穆萨拉峰高2925米是保加利亚和巴尔干半岛的最高点。平均海拔470米。巴尔干山脉横贯中部,以北为广阔的多瑙河平原,以南为罗多彼山地和马里查河谷低地。主要山脉还有里拉山脉(主峰穆萨拉峰海拔2925米,为巴尔干半岛最高峰)。

    气候

    保加利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受黑海(black sea,因冬天多风浪,保语意为“不好客的海”)的影响,南部受地中海的影响而有地中海式气候。气温在一月的-2℃和2℃之间(山地到-10℃)和七月的19℃至25℃(山地约10℃)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450至600毫米间(山地达1300毫米)。北部属大陆性气候,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冬季较暖。平均气温1月:-2℃~2℃,7月:23℃~25℃。年平均降水量平原450毫米,山区1300毫米。

    地形

    境内低地、丘陵、山地各约占1\3。西南部是罗多彼山脉,其穆萨拉峰高2925米是保加利亚和巴尔干半岛的最高点。  保加利亚平均海拔470米。巴尔干山脉横贯中部,以北为广阔的多瑙河平原,以南为罗多彼山地和马里查河谷低地。主要山脉还有里拉山脉。

    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湖泊、河流纵横。

    水文

    伊斯克尔河(Iskur River,亦作Isker或Iskar,拉丁语作Oescus)是保加利亚西部的一条河流,多瑙河右支。长368公里,是保加利亚最长的河流。主要河流为多瑙河和马里查河:多瑙河流经北部边境,其支流伊斯克尔河纵贯西北境。南部有马里查河(英文:Maritsa ,保加利亚语:Марица, 古代希腊语: Ἕβρος ,现代希腊语:Evros,拉丁语:Hebrus,土耳其语:Meriç) 河流长度为 480 公里是巴尔干半岛的最长的河流及其最大支流之一登萨河(英文:Tùndzha, 保加利亚语:Тунджа,土耳其语:Tunca,希腊语:Τόνζος)。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贫乏,主要矿藏有煤、铅、锌、铜、铁、铀、锰、铬、矿盐和少量石油。森林面积388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约35%。

    行政区划

    区划

    保加利亚共有28个大区和254个市。28个大区是:布拉格耶夫格勒大区、布尔加斯大区、瓦尔纳大区、大特尔诺沃大区、维丁大区、弗拉察大区、加布罗沃大区、多布里奇大区、克尔贾利大区、丘斯藤迪尔大区、洛维奇大区、蒙塔纳大区、帕扎尔吉克大区、贝尔尼克大区、普列文大区、普罗夫迪夫大区、拉兹格勒大区、鲁塞大区、西利斯特拉大区、斯利文大区、斯莫梁大区、索非亚区、索非亚大区、老扎果拉大区、特尔戈维什特大区、哈斯科沃大区、舒门大区、亚姆博尔大区。

    首都

    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sofia)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保加利亚西部,地处四面环山的索非亚盆地南部。是全国第一大城市,跨伊斯克尔河及其支流,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125万人(2012年)。古称“塞尔迪卡”。索非亚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是闻名世界的花园城市。

    海港城市

    瓦尔纳(Varna):位于黑海西岸,靠近多瑙河出海口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欧亚的纽带,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海上贸易,与欧洲、中亚以及非洲都有直达货运航线。同时,还有连接俄罗斯、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的客运班轮。瓦尔纳拥有保加利亚第二大机场,与世界上35个国家的101个城市有定期及包机航线。瓦尔纳市在保加利亚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加利亚的科技文化中心、工业中心。

    布尔加斯(Burgas):保加利亚东部重要海港,布尔加斯州首府。濒黑海布尔加斯湾。建于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末,随西通索非亚的铁路修建而兴起。港口现代化,吞吐量很大,又新建油港和渔港。渔业中心。石油化学工业城,加工进口原油,生产液体燃料和许多重要化工产品。还有车厢制造、电缆、鱼罐头等工业。郊区富铁、铜矿。城郊有国际机场。有滨海公园、浴场、休养地。

    国家象征

    国旗

    保加利亚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5:3。旗面自上而下由白、绿、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象征人民热爱和平与自由,绿色象征农业和国家的主要财富,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白、红两色是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的传统色。这面国旗采用于1990年9月22日,原版三色旗则采用于1878年。

    国徽

    保加利亚国徽是一只金狮直立在深红色背景的盾牌上,另两只金狮分立于盾牌两侧,盾牌上是一顶画有五个十字架的皇冠。雄狮象征主权,表现1876年反抗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的斗争。盾徽上是类似十四世纪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君主的王冠;底部是橡树叶装饰;饰带上的文字为“联合就是力量”。

    国歌

    《亲爱的祖国》(作词作曲:茨维坦·拉多斯拉沃夫1863年-1931年)

    歌词如下:

    巴尔干山耸云空,蓝色多瑙波涛涌,红日高照色雷斯,彼林浮现紫霞中。

    (合唱)亲爱的父母邦,你是人间天堂,你的神采,你的美丽,永远放光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