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史册》
第(1/3)页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波斯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Iran,Iran),简称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同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隔里海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相望,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海岸线长2700千米。境内多高原,东部为盆地和沙漠。属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国土面积164.5万平方千米。伊朗全国共有31个省,首都为德黑兰。截至2022年6月,伊朗人口8502万。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后入侵并统治伊朗。18世纪后期,伊朗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伽部落统一伊朗,建立卡扎尔王朝。19世纪以后,伊朗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1978~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权,并于4月1日建立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伊朗革命领袖。
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伊朗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不结盟运动,OIC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
基本信息
中文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国家领袖:最高领袖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Seyyed Ali Khamenei),总统赛义德·易卜拉欣·莱希(Seyyed Ebrahim Raisi)
外文名: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人口数量:8502万人(世界第17名)
简称:伊朗
人口密度:48人/平方公里(2012年)
所属洲:亚洲
主要民族:波斯人、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
首都:德黑兰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什叶派
主要城市:德黑兰,马什哈德,伊斯法罕
国土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
国庆日:1979年2月11日
国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歌》
GDP总计:4946.87亿美元(2013年)GDP(nominal)
国家代码:IRI
人均GDP:6433美元(2013年)GDP(nominal)
官方语言:波斯语
国际电话区号:+98
货币:伊朗里亚尔
国际域名缩写:.ir
时区:UTC+3:30夏令时:UTC+4:30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花:蔷薇,大马士革月季
主要节日:伊斯兰革命日:2月11日
人类发展指数:0.749(第75名)-高 (2014年)
国家格言:“独立、自由、伊斯兰共和国“
现役军人数:545000(第9名)
法律体系:伊斯兰教法
国鸟:蓝孔雀、夜莺
历史沿革
早期文明
时间:前3200年—前550年
埃兰(前3200年–前539年)是波斯地区最古老的文明,位于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他们和达罗毗荼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善战的人民著称,在公元前27世纪至前六世纪期间屡次被灭及复国,最后于前639年被亚述所灭。
米底(前678年 - 前550年)是一个以古波斯地区为中心的王国,公元前两千年,中亚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的一支南迁至伊朗高原,并逐渐与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体。公元前7世纪中叶,米底击败周围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公元前6世纪初,米底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并攻灭新亚述帝国,领土面积最大时包括今伊朗全境及土耳其西部。他们隶属印欧语系,是雅利安人,也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区定落的民族。亚述帝国曾入侵伊朗高原,试图征服。但是亚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米底国家。公元前553年居鲁士大帝起兵反叛米底,并于公元前550年推翻米底王国对波斯地区的统治。
古波斯帝国
时间: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推翻米底王国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波斯帝国,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国力达到鼎盛,其疆土东起葱岭、西至巴尔干半岛、北逾高加索山脉、南抵埃塞俄比亚,6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包括70个民族及1800万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波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东侵,征服波斯全境。
希腊化时期
时间: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47年
亚历山大大帝在波斯积极推行“希腊化”的殖民统治。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所建的帝国分裂,其部将塞琉古夺得帝国东部广大地区,并于公元前312年称王,以叙利亚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国,中国古称条支。塞琉西王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波斯和中亚的部分地区。
安息王朝
时间: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阿萨息斯王朝又称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等,发源于今天的伊朗东北的当时叫帕提亚的地区,在米特里达梯一世(前177—前138年)统治的极盛时期包括今天小亚细亚东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伊朗高原、阿富汗、阿姆河以南的大呼罗珊和今印度河以西的巴基斯坦,与古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塞琉西亚附近。两个帝国之间经常战争。同时帕提亚帝国与一世纪之后建立的贵霜帝国也是战事频传。帝国的美索不达米亚和都城泰西封分别在116年、164年—165年、197年—198年屡次被罗马军团攻占而国力衰竭,造成了三世纪初期的诸侯割据。
萨珊王朝
时间:公元224年—公元651年
公元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并杀死国王,于226年正式建立萨珊王朝(依兰沙赫尔),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再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在260年俘虏过罗马皇帝瓦勒良。但是萨珊王朝所属的美索不达米亚及其底格里斯河畔右岸的都城泰西封也在283年、297年、361年三次被罗马军队攻占。
萨珊王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个等级。基督教中天主教一度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王朝对臣民的税额较重,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同时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军队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驯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在632年起始被阿拉伯军队攻击,在651年灭亡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唐朝中国,请求唐高宗救兵抗击阿拉伯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锡斯坦一带于661年建立波斯督护府,但到663年终为阿拉伯所灭。
阿拉伯时期
时间:公元651年—公元874年
混乱的萨珊王朝迅速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拜火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750年后,阿巴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地方首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人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马蒙之后,阿拔斯王朝因军事实力衰落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期间波斯土地上先后出现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齐亚尔王朝、阿拉菲德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塞尔柱帝国、花拉子模;塞尔柱帝国的建筑师于1042年在伊斯法汗城兴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礼拜五清真寺。著名的波斯数学家及诗人奥马尔·海亚姆(Omar Khayyám)在塞尔柱时期写下了他的诗集《鲁拜集》(Rubaiyat)。
塞尔柱乌古思人在12世纪末期失去波斯的控制权,并由来自咸海的阿姆河下游三角洲的另一伊朗语民族所建的花剌子模沙王朝所取代。1194年,花拉子模沙王朝的阿拉乌丁摩诃末攻灭塞尔柱帝国,继而攻占伊朗高原。1205年,阿拉乌丁摩诃末最终攻占波西斯。1212年,阿拉乌丁摩诃末攻灭喀喇汗王朝,继而统治全部中亚河中地区。1215年,阿拉乌丁摩诃末攻灭古尔王朝。
萨曼王朝
时间:公元874年—公元999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