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阿曼苏丹国-《史册》


    第(2/3)页

    根据阿曼中央银行的报告,截至2013年,阿曼已探明石油储量55亿桶,天然气体8,495亿立方米。

    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蕴藏量超过230万吨(其中底层鱼30万吨,大型上层鱼100万吨,小型上层鱼100万~300万吨),鱼类和甲壳类超过150个品种,沙丁鱼、金枪鱼、石斑鱼、挽鱼、金线鱼、墨鱼、带鱼等大约有 35个种类。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铜、金、银、铬、铁、锰、镁、煤矿等。据2013年估计,铜矿储量为1,500万吨;金、银、铜的总储量在3,500万吨;金、银多为伴生矿,多分布在苏哈尔地区。铬矿储量为250万吨以上,品位一般为35%至40%,主要分布在苏哈尔和塞迈德2个地区。铁矿地质储量为1.2亿吨,品位为39%的铁矶土,多储藏在尼凯尔、依布拉地区。锰矿地质储量约为150万吨,主要分布在拉斯哈德和海迈哈山地区。此外,阿曼还蕴藏丰富的工业矿产,如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磷酸盐、盐、石英石、高岭土等。大理石储量达1.5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和南部地区。石膏储量达12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南部佐法尔省及北部的布莱米和中部的加哈拜地区。

    行政区划

    区划

    截至2022年6月,阿曼按行政区域划分为11个省(马斯喀特省、佐法尔省、穆桑达姆省、布莱米省、中北省、中南省、达希莱省、内地省、东南省、东北省、中部省),省之下设有61个州。

    重要城市

    【首 都】 马斯喀特(Muscat),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人口140万。

    马斯喀特位于巴提奈地区东南的阿曼湾平原,人口 119.1万, 其中本国人口 46万,外籍常住人口 73.1万。自1970年卡布斯苏丹登基以来,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设,马斯喀特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域从马斯 喀特老城扩展到西卜,长达48公里,市政规划有序,雏整齐,绿化美观, 建筑富有民族特色。市内拥有距今400多年历史的著名的贾拉里古城堡等 名胜古迹,还有卡布斯大学、卡布斯体育中心、卡布斯皇家医院、布斯坦 宫饭店等。马斯喀特已成为阿曼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

    尼兹瓦(NIZWA),乃是阿曼苏丹国的古城,内阿曼(0MAN)地区的首府,在马斯喀特(Mascat)以西约l30公里的地方,即绿山(Jebel at Akildar)西南麓的草原上,海拔为580米。约当公元8世纪至16世纪时,曾是阿曼戈兰迪王朝(Ghuolallddis)第一教长国和第二教长国的首都。10世纪初,阿曼亚里巴王朝(Yalibi),一度定都于此。建有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圆城堡。城堡花十二年时间建成,高为24.5米,直径36.6米,有七道大门,以地下室为监狱,城内有供水系统,是用来抵抗葡萄牙人(PortugalS)入侵的防御措施。后在公元1913年至1955年期间,于此建立过“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展开了与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斗争。并于l955年并入以马斯喀特为首都的“阿曼苏丹国”(Sultanate of Oman),属在阿曼九个地区之一的“内地”,尼兹瓦即其首都。

    萨拉拉(SALALA)阿曼南部城市。濒临阿拉伯海。为佐法尔历史名城,古代以盛产乳香闻名,13世纪马可波罗称之为繁荣的城市。萨拉拉的植被丰富和茂盛,沿着沙质的海滩蔓延,内陆有有茂密的椰林和香蕉园,尽管萨拉拉地处热带,但由于有季风的影响,这里泉水处处、绿意盎然,生产的作物有椰子木瓜、芭蕉等,并到处可见到棕榈树和肥沃的农田。萨拉拉是阿拉伯半岛上唯一有季风的地方。萨拉拉是一座历史古城,古代乳香之路的一些城市已经被岁月所埋没,但这里已经成为主要的游览胜地。其他值得游览的地方还有哈法市场(Hafah Souq)一个著名的、以香料交易为主的市场。此外,萨拉拉海滩也是一处非常值得游览的地方。

    国家象征

    国名

    阿曼苏丹国(The Sultanate of Oman),简称阿曼。

    国旗

    阿曼国旗(阿拉伯语:علم عمان)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面由红白绿组成。 红色部分在旗面上形成横的“T”字图案。旗面的右侧上,下分别为白,绿色长方形,中间被红色宽条隔开。左上方绘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吉祥,白色象征和平与纯洁,绿色象征大地。左边的红带上印有国徽。

    国徽

    阿曼国徽是两把带刀鞘刻有花纹的阿拉伯弯刀、一把带剑鞘的阿曼短剑以及宝剑佩带,整体象征人民不惜以武力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也表示阿曼人民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与力量。

    国歌

    《阿曼国歌》(阿拉伯语:نشيد عمان الوطني),又称苏丹敬礼之歌(阿拉伯语:نشيد السلام السلطاني),是阿曼苏丹国的国歌。词作者拉希德·本·乌萨伊兹·库赛迪(Rashid bin Uzayyiz Al Khusaidi),曲作者詹姆斯·弗雷德里克·米尔斯(James Frederick Mills)1970年通过,1996年11月6日被修订。

    人口民族

    人口

    【人 口】 508万(2023年7月),其中阿曼本国人占57%。

    2018年人口数量为482万,而根据2010年阿曼人口普查,每年增长率为10%。其中阿曼公民为1,779,318人(76.3%),外籍人口552,073人(23.7%)。外籍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从1993年的26%降为10年后的23.7%。阿曼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00:102,女性公民仅比男性公民多1.7万人。巴提奈区人口65万,占全国人口的28%,是人口第一大区。马斯喀特省位居第二,人口63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7%。

    民族

    阿曼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外来定居人口中印度人、伊朗人、巴基斯 坦人等居多。

    2008年,成立阿曼华人华侨协会(Chinese Community Club of Oman),现有在册会员15万人。华人以东北人居多,主要聚居在首都马 斯喀特、苏尔、苏哈尔、布莱米和萨拉拉等地,以经商、开设餐馆、商店、 中医诊所、美容院等为业。

    政治

    国体

    阿曼是君主独裁制国家。无宪法和议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由苏丹颁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缔结国际条约、协定。阿曼国家管理机构以海赛姆为首,由内阁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首都省政府和国家协商委员会构成。1996年11月,卡布斯苏丹颁布诏书,公布了《国家基本法》(相当于宪法)。该法对国家体制、政治指导原则、guojiayuanshou、政府首脑、内阁及其成员的职责、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1996年12月,卡布斯苏丹宣布成立由其本人为首的9人国防委员会。由国防委员会根据苏丹致王室委员会的信件指定人选,确定苏丹,并就此采取必要措施。1991年11月成立协商会议,是在原国家咨询委员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审议监督机构,无立法权,但可向苏丹及政府提出建议。协商会议下设法律、经济、卫生和社会事务、教育和文化、服务和地方社会发展5个常设小组委员会。每三年换届一次,委员可以连任。1997年12月,卡布斯任命了由41名成员组成的国家委员会。国家委员会与协商会议一起组成阿曼委员会。内阁是苏丹授权的国家最高执行机构,成员由苏丹任命。

    2011年10月,阿曼修订《国家基本法》,规定如王室委员会未在法定时间3日内就苏丹继任者达成一致,则由最高国防委员会连同国家委员会zhuxi、协商会议zhuxi、最高法院院长及两名年纪最长的副院长根据苏丹遗诏指定人选。2017年,阿曼政局保持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积极参与地区事务、维护地区稳定。

    2020年1月11日,卡布斯苏丹逝世,其堂弟、文化和遗产大臣海赛姆根据卡布斯遗诏继任苏丹

    宪法

    1996年11月,卡布斯苏丹颁布谕令,公布《国家基本法》(相当于宪法),就国体与政体、国家政策的指导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guojiayuanshou职权、内阁及其成员职责、阿曼委员会和司法体系运作等问题作出规定。2011年10月,卡布斯苏丹颁布谕令,对《国家基本法》进行修订,其中主要对苏丹位继承、协商会议权限等作出进一步规定。

    议会

    阿曼议会称“阿曼委员会”,由国家委员会(相当于议会上院)和协商会议(相当于议会下院)组成,国家委员会和协商会议成员不得相互兼任。 其中,国家委员会成立于1997年12月,主要负责审查国家法律、社会、经济等方面问题,共有委员75名,多为前政、军高官和各界知名人士,全由苏丹任命,任期4年,可连任。现任zhuxi阿布杜勒·马利克·本·阿卜杜拉·哈利利(Abdul Malik Bin Abdullah Al Khalili),2020年8月就任。

    协商会议成立于1991年11月,其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国家咨询委员会。2003年以前,协商会议成员只能由一定范围内的阿曼公民选举产生。自2003年起,协商会议实现普选,所有年满21岁的阿曼公民都可参加选举投票。2007年,卡布斯苏丹颁布谕令,进一步解除了对协商会议成员候选人资格的限制。2011年10月,卡布斯苏丹颁布修订后的《国家基本法》,赋予协商会议更大权力,包括对法律、预算、条约、审计报告等的修改权和建议权,以及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和质询权等。协商会议zhuxi产生也由苏丹任命改为协商会议成员直选产生。目前,协商会议共有86名成员,代表阿曼的61个州,任期4年,可连任。现任zhuxi哈立德·本·希拉勒·马瓦利(Khalid Bin Hilal Al Ma'awali),2011年10月当选并连任至今。

    政府

    【政 府】 内阁是苏丹授权的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成员由苏丹任命。2022年6月,阿曼内阁完成新苏丹继位后第二次改组,共有成员23名,其中女性成员3名,主要包括:内阁事务副首相法赫德·本·马哈茂德·阿勒赛义德(Fahd Bin Mahmoud Al-Said),国防事务副首相谢哈卜·本·塔里格·阿勒赛义德(Shihab Bin Tarik Al-Said),文化、体育和青年大臣齐亚赞·本·海赛姆·本·塔里格·阿勒赛义德(Theyazan Bin Haitham Bin Tarik Al-Said),内政大臣哈穆德·本·费萨尔·布赛义迪(Hamoud Bin Faisal Al-Busaidi),外交大臣巴德尔·本·哈马德·布赛义迪(Badr Bin Hamad Al-Busaidi),能源和矿产大臣萨勒姆·本·纳赛尔·奥菲(Salem Bin Nasser Al-Aufi),商业、工业和投资促进大臣盖斯·本·穆罕默德·尤素福(Qais Bin Mohammed Al-Yousef),新闻大臣阿卜杜拉·本·纳赛尔·哈拉绥(Abdullah Bin Nasser Al-Harrasi)等。

    司法

    阿曼政府设司法、宗教基金和伊斯兰事务部,主管司法及宗教事务。全国设有47所法庭,在首都和一些州设上诉法院。1999年11月颁布司法法,成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和最高司法委员会,卡布斯任zhuxi,最高法院院长为副zhuxi。

    政要

    【重要人物】 海赛姆·本·塔里克·阿勒赛义德苏丹(Haitham Bin Tarik Al-Said)。1955年10月生于阿曼,前苏丹卡布斯堂弟。1986年-1994年任外交部政治事务次大臣,1994年-2002年任外交部秘书长,2002年-2020年1月任文化和遗产大臣。2020年1月11日继任苏丹。

    法赫德·本·马哈茂德·阿勒赛义德(Fahd Bin Mahmoud Al-Said):内阁事务副首相。1940年出生,海赛姆苏丹远房堂叔。1965年毕业于埃及开罗大学经济学专业,后赴法国学习政治学。1970年卡布斯苏丹执政后,任首任外交大臣,后历任文化、旅游和新闻等大臣。1979年5月任负责法律事务的副首相。1994年1月起任内阁事务副首相。曾于2005年9月访华。2022年12月,zhuxi在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和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期间会见法赫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