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苏丹共和国-《史册》
第(2/3)页
2003年7月,达尔富尔冲突爆发。
2005年7月,巴希尔再次连任总统。第二次苏丹内战结束。
2010年4月11日,举办24年来的第一次全国大选,虽然选举公正性备受质疑,但被视为转型为民主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南苏丹独立的一进程。
2010年4月26日,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希尔在11日至15日举行的苏丹大选中获胜,再次连任总统。
2011年1月9日举行南苏丹独立公投,98.83%有效票赞成独立。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独立,成为一个新的主权国家。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的苏丹,在南苏丹独立后,苏丹共和国面积已缩减至188万余平方公里。
2015年4月16日,巴希尔再次连任总统。
2018年12月19日,苏丹爆发持续大规模示威,要求巴希尔下台。
2019年4月11日,苏丹发生政变,副总统兼国防部长艾哈迈德·阿瓦德·伊本·奥夫逮捕总统巴希尔,巴希尔随后请辞,艾哈迈德·阿瓦德·伊本·奥夫同时宣布解散政府、暂停宪法,由过渡军事委员会掌权进行两年过渡期,艾哈迈德·阿瓦德·伊本·奥夫同时出任过渡军事委员会zhuxi一职。由于示威活动仍未止,艾哈迈德·阿瓦德·伊本·奥夫于翌日辞职,由督察长阿卜杜勒·法塔赫·阿卜杜勒拉赫曼·布尔汉中将继任过渡军事委员会zhuxi。6月3日,过渡军事委员会镇压要求军政府让出权力的示威群众,导致至少120人死亡。2019年7月之后,阿卜杜勒·法塔赫·阿卜杜勒拉赫曼·布尔汉中将继任联合主权委员会zhuxi。在2019年苏丹军事政变接管之后,全国大会党于2019年4月11日解散。
2020年,美国鉴于苏丹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且巴希尔军事ducaizhengquan倒台,美国决定于10月23日将苏丹从“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黑名单除名,2021年12月14日,苏丹正式从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黑名单除名。
2021年10月25日,苏丹军方发动军事政变,主权委员会被解散,至少有五名苏丹政府高级官员被拘留,包括苏丹总理阿卜杜拉·哈姆多克。
2022年1月3日,苏丹武装部队总司令、苏丹过渡主权委员会zhuxi布尔汉在对军方高级将领的讲话中强调,苏丹需要组建一个独立的能够代表苏丹所有人民的政府。
2022年5月29日,苏丹主权委员会zhuxi宣布苏丹全境解除国家紧急状态。
2022年10月11日,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新成员,将于2023年1月1日就任。
2023年当地时间9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苏丹局势举行公开会。联合国秘书长苏丹问题特别代表沃尔克·佩尔特斯在给安理会的简报中表示,“苏丹武装冲突不见减缓的迹象,没有任何一方能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自冲突爆发以来,已造成至少5000人死亡,超过12000人受伤。这还只是保守估计的数字,实际伤亡人数可能会更高……苏丹面临着分裂的风险。始于两个武装部队间的冲突,很可能升级为苏丹的全面内战。”
地理位置
位置
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北邻埃及,西接利比亚、乍得、中非,南毗南苏丹,东接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东北濒临红海,海岸线长约720公里。
地形
苏丹境内四周高,中间低,东北面有红海山脉,西部有穆尔山区,南部为努巴山区。
气候
苏丹位于北纬9度和北回归线之间,全境受太阳直射,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干旱而炎热是这个国家气候的基本特点。
苏丹国土广袤,南北东西气温差异很大。全国可分为2个气候区:南部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部则是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多风沙。
首都喀土穆有“世界火炉”之称,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4-7月为最热的季节,一般日间气温40℃,酷热季节气温可达50℃,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但在个别高海拔地区,寒冷之时气温亦可低到0℃左右。
水系分布
苏丹的主要河流是尼罗河,自南向北穿过全境。
自然资源
苏丹地域辽阔,资源丰富。2011年5月,苏丹探明可采石油储量约45亿桶,但7月南北分裂后75%划归南方。据估算,当前苏丹石油年产量约2400万桶,储量约13亿吨。苏丹还拥有金、银、铁、铬、铜、锰、铅、锌等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金矿矿床150多个,探明黄金储量970吨,探明铁矿储量12.5亿吨,铬矿储量1亿多吨。苏丹畜牧业资源在阿拉伯国家中位列第一,在非洲国家中位列第二。据苏丹农业和林业部估计,目前牛、羊、骆驼等各类牲畜存栏量超过1亿头/只,家禽近5000万只。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共设18个州,分别是:喀土穆州、北方州、尼罗河州、红海州、卡萨拉州、加达里夫州、杰济拉州、森纳尔州、白尼罗河州、青尼罗河州、北科尔多凡州、南科尔多凡州、西科尔多凡州、北达尔富尔州、西达尔富尔州、南达尔富尔州、中达尔富尔州、东达尔富尔州。
首都
【首都】喀土穆(Khartoum),人口700万(2022年)
喀土穆(阿拉伯语:الخرطوم al-Kharṭūm,也译喀土木)是苏丹共和国的首都。来自乌干达的白尼罗河与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在此交汇,向北奔向埃及流入地中海。“喀土穆”一词的意思是大象鼻子。
喀土穆市区有100万常住人口,由临近的北喀土穆和恩图曼所构成的大都会的人口可能超过400万。
主要城市
国家象征
国名
苏丹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语:Republic of the Sudan),国家的名字源自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
国旗
苏丹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绿色等腰三角形,右侧为三个平行且宽度相等的宽条,自上而下依次为红、白、黑三色。红色象征革命与进步,白色象征和平,黑色象征属非洲黑色人种的南方居民(注:南部地区已于2011年7月9日独立,成立南苏丹共和国),绿色象征北方居民所信奉的伊斯兰教以及繁荣、幸福。
国徽
苏丹国徽图案简洁,线条明快,中心图案是一只左望的苏丹特有的沙漠鹭鹰。雄鹰的双翅与身体,正好化作苏丹的六大行政区。国徽上下各绘有一条白色饰带,分别用阿拉伯文写着“胜利属于我们”以及“苏丹民主共和国”字样(1985年4月,尼迈里政权被推翻后,国名再次改为“苏丹共和国”)。甘于忍受一切艰苦,为了荣誉,不惜生命的苏丹人,定将以双手、勇气和信心,使国家千秋万代长久兴盛。
国歌
《我们是上帝和我们土地的军队》
艾赫默德·穆罕默德·萨利赫作词,穆尔谱曲。
我们是上帝的兵,祖国的兵,我们无所畏惧,勇于牺牲。乐于忍受一切艰苦,为了荣誉,不惜生命。祝愿祖国苏丹,千秋万岁永兴盛,向各国示以周行。苏丹儿女,挺身而起,肩负保卫祖国的使命。
人口民族
【人口】约4668万(2022年)。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苏丹全国人口约4281万人,分布相对集中,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分布于喀土穆及周边。其他人口较多的城市有迈达尼、苏丹港、阿特巴拉、达马津等。2021年,人口约4491万。
苏丹是多种族交汇的地区,主要人种包括阿拉伯人、贝贾人、富尔人、努巴人及黑人等,其中阿拉伯人占70%。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苏丹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在苏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贝贾人主要生活在苏丹东部地区,富尔人生活在达尔富尔地区,而黑人主要生活在苏丹南部和部分西北地区。
国家政治
政局
1989年6月巴希尔上台后,解散议会、内阁及地方政府;取缔一切政党,停止一切非官方新闻机构的活动;199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南方部分省除外)实行伊斯兰法,以《古兰经》和《圣训》作为制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针和政策的准则。1996年3月,苏丹举行首次总统和议会选举,巴希尔当选总统,原全国伊斯兰阵线领导人图拉比当选议长。1998年6月,苏颁布新宪法,明确规定言论、结社自由和zhengzhixieshang等原则,承认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确立了独立、开放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同年底,政府制定并通过《政治结社组织法》,约30个党派注册成为合法政党。1999年底,巴希尔总统宣布解散议会,图拉比随后宣布退出执政的全国大会党,另组建反对党人民大会党。
2004年后,苏丹奉行全国和解政策,积极寻求与北方反对派和解与对话、与南方反政府武装和谈。在美国和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的直接参与下,苏政府与南方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的和平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双方于2005年1月9日在内罗毕签署《全面和平协议》。至此,长达22年之久的苏丹内战宣告结束。苏丹于7月9日起进入为期6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由北南双方联合执政,巴希尔继续任总统,SPLMzhuxi加朗就任苏第一副总统(加于7月31日坠机身亡,其副手基尔继任)。9月,民族团结政府成立。10月,南方成立以SPLM为主的自治政府,基尔任zhuxi。
2010年4月,苏丹举行全国大选。巴希尔和南方自治政府zhuxi基尔分别当选连任。2011年1月,苏丹南方就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公投。2月7日,苏丹南方公投委员会公布公投最终结果,在有效投票中,98.83%的选民选择分离,1.17%选择统一。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独立建国,苏丹即予承认。2011年以来,由于受西亚北非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南苏丹独立等影响,苏丹政局受到一定冲击。2015年4月,苏举行大选,巴希尔以94.05%的得票率成功连任,第四次连任总统。2016年3月、8月,苏丹政府及国内主要反对派和武装组织先后签署非盟提出的旨在实现国内和平稳定的“路线图”协议。4月,达尔富尔地区顺利举行行政地位公投,保持达尔富尔地区现有5个州的行政划分。2018年12月,苏丹持续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2019年2月,巴希尔总统宣布国家紧急状态。4月,军方解除巴希尔总统职务,成立军事过渡委员会接管政权。7月,军方同反对派“自由与变革力量”就联合开展政治过渡及有关权力分配达成共识。8月,成立过渡期最高权力机构主权委员会,原军事过渡委员会zhuxi布尔汉任zhuxi。9月,苏过渡政府成立。2020年10月,苏丹过渡政府同主要反对派武装联盟“苏丹革命阵线”在南苏丹首都朱巴正式签署全面和平协议。
2020年3月13日,苏丹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022年9月底,累计确诊逾6.3万例,死亡逾4900例,治愈5.7万余例。
2021年10月25日,苏丹军方扣押过渡政府总理哈姆杜克等反对党派官员,解散政治过渡权力机构。10月27日,哈姆杜克获释。11月1日,军方宣布成立新主权委员会,布尔汉继续担任zhuxi。11月21日,布尔汉同哈姆杜克签署政治协议,恢复哈总理职务,并由哈组建技术官僚政府。2022年1月2日,哈姆杜克组阁未果,宣布辞职。1月20日,布尔汉任命外长等15名部长,总理及部分部长职位暂空缺。4月,联合国、非盟、伊加特成立三方机制,推动苏国内对话。5月,布尔汉宣布解除全国紧急状态。6月,苏丹军方同有关政党在三方机制下开展直接对话。7月,苏丹军方宣布退出三方机制有关对话。12月,苏丹军方同部分反对党派签署《框架政治协议》。2023年1月,苏丹各方启动框架政治协议待决问题谈判。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和快速支援部队发生激烈武装冲突
宪法
【宪法】1973年4月实行首部宪法,1985年4月废止。同年10月颁布过渡宪法,1989年6月30日废止。1998年6月30日,苏颁布并实行新宪法,规定苏丹是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国家,国家实行建立在联邦制基础上的非中央集权制;总统是国家主权的最高代表,军队最高统帅,拥有立法、司法、行政最高裁决权,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届;议会为立法机构;司法独立;确立言论、结社自由原则和zhegnzhixieshang原则;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平等相处,南北方公民与义务平等。2002年4月,全国大会党协商会议就修宪问题作出决定,取消总统任期两届的规定,可连选连任。2005年7月,巴希尔总统签署了成立苏丹民族团结政府的过渡期宪法。过渡期为6年,过渡期内苏丹保持统一,实行“一国两制”,建立南北两套立法系统。南方成立自治政府,北方保持建立在伊斯兰法基础上的政府机构,过渡期后南方可行使民族自决权。2011年南苏丹独立建国后,苏丹沿用过渡期宪法,并研究制定新宪法。2019年4月,军方宣布解除巴希尔总统职务,成立军事过渡委员会接管政权,中止宪法。
议会
【议会】根据1998年颁布实施的宪法,国民议会为苏丹国家立法机构,75%的议员由直选产生,25%由社团、组织间接选举产生,议长由第一次议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议会任期4年。2019年4月,苏丹军事过渡委员会接管政权,解散议会。
政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