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史册》


    第(3/3)页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8年10月组成。除阿比总理外,还有21名内阁成员,主要有:副总理德梅克•梅孔嫩(Demeke Mekonnen),国防部长艾莎·穆罕默德(Aisha Mohammed),,总检察长贝尔哈努·策加耶(Berhanu Tsegaye),劳工与社会事务部长埃尔戈格·特斯法耶(Ergoge Tsefaye),外交部长沃尔基内•格贝耶胡(Workneh Gebeyehu)财长艾哈迈德·希德(Ahmed Shide),贸易与工业部长费特莱沃克·加布雷-埃格泽亚贝赫(Fetlework Gebre-Egzeiabeher),农业部长奥马尔·侯赛因(Omer Hussien),交通部长达格玛维特·莫格斯(Dagmawit Mogess),城市发展与建设部长安詹蒂拉尔·阿拜(Jantirar Abay),,水、灌溉和电力部长西莱希•贝克莱(Sileshi Bekele),矿业与油气部长塞缪尔·胡尔卡(Samuel Hurka),教育部长蒂拉耶•格特(Tilaye Gete),卫生部长阿米尔·阿曼(Amir Aman),文化与旅游部长希鲁特·卡索(Hirut Kassaw),妇女、儿童与青年部长亚莱姆-策盖·阿塞法(Yalem-Tsegay Assefa),税务部长阿达妮彻·阿贝贝(Adanech Abebe),和平部长穆菲丽哈特·卡米勒(Muferihat Kamil),创新与技术部长格塔洪·梅库里亚(Getahun Mekuria),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长希鲁特·沃尔德马里亚姆(Hirut Woldemarian),计划与发展委员会部长菲祖姆·阿塞法(Fitsum Assefa)。

    政党

    全国现有约70多个注册政党。主要有:

    (1)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The Ethiopian People's Revolutionary Democratic Front,EPRDF ):简称埃革阵,执政党。于1989年以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提人阵)为核心组建,成员党包括阿姆哈拉民族minzhuyundong、奥罗莫人民民主组织和南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阵线,代表24个主要民族。决策机构是由36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对内积极推行多党议会制民主和市场经济政策,尊重各民族自决权;对外主张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推行地区大国战略。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多党选举中均获胜。在本届人民院占501席。

    (2)团结民主联盟党(Coalition for Unity and Democracy Party):主要反对党。由原反对党联盟团结民主联盟的4个成员党于2005年9月合并而成,在本届人民院中没有席位。反对现行联邦制度,主张土地私有化,反对政府在埃厄边界问题上的立场。

    政要

    总统:萨赫勒-沃克·祖德,1950年生。毕业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获博士学位。有近30年驻外工作经历,曾担任过埃塞驻多国大使及联合国多个职位。1989年至1993年任埃塞驻塞内加尔兼驻马里、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和几内亚大使,1993年至2002年任埃塞驻吉布提大使兼驻伊加特代表,2002年至2006年任埃塞驻法国大使兼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监管突尼斯、摩洛哥,2006年至2009年任埃塞驻非盟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代表、外交部非洲司司长。2009年起进入联合国系统工作,2009年至2011年任联合国中非共和国建设和平综合办公室特别代表、主任,2011年至2018年任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总干事(副秘书长级)。2018年6月任联合国秘书长非盟特别代表及联合国非盟办事处主任。2018年10月当选总统。

    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1976年生。2001年获埃塞信息技术大学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2005年在南非获密码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由英国格林尼治大学与埃塞国际领导力学院合作开展的变革型领导专业硕士学位,2013年获美国亚什兰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7年获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和平安全研究所博士学位。曾参加推翻门格斯图政权的武装斗争,2010年起任奥罗莫人民民主组织(奥民组)中央委员、埃塞人民代表院议员,2014至2016年创建埃塞科技信息中心并任主任,2015年起任奥民组执委、埃革阵执委,2016至2017年任科技部部长,2017年任奥罗米亚州城市发展与规划局局长,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任奥民组书记处书记。2018年2月当选奥民组zhuxi,3月当选埃革阵zhuxi,4月就任联邦政府总理,9月宣布将奥民组更名为奥罗莫民主党。

    经济情况

    概况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因内乱不断、政策失当及天灾频繁,经济几近崩溃。

    埃革阵执政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恢复较快,1992-1997年经济年均增长7%。

    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经济发展受挫。

    2001年,以埃厄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为契机,埃塞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

    2002年,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计划,先后采取修改投资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税和银行利率、加强能力建设、推广职业技术培训等措施,获国际金融机构肯定。但2002年因旱灾严重,经济增长率放缓,翌年有所恢复。

    2005年以来,政府实施“以农业为先导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旅游业和航空业,吸引外资参与埃塞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经济保持8%以上高速增长。联合国视埃塞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典范。

    2013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38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26美元

    经济增长率 9.7%

    汇率 1美元=17.5比尔

    通货膨胀率 8.1%

    外债总额 132.4亿美元

    外汇储备 36.8亿美元

    2010年,埃革阵在多党议会选举中获胜后,着手制订并实施新的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加强水电站、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

    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制造水平低,基础薄弱,配套差。工业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进口。制造业以食品、饮料、纺织、皮革加工、钢铁和汽车组装为主,集中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周边。近年来,埃塞俄比亚政府高度重视本国工业化发展进程,鼓励发展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工业。

    埃塞俄比亚内生经济改革计划和“埃塞俄比亚:非洲繁荣的灯塔”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1至2029/2030财年)将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埃塞俄比亚政府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吸引外资,助力本国工业化发展,特别是通过建设工业园招商引资。目前,埃塞俄比亚政府已建设十多个国家工业园。中资企业是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建设的主力军,已投资开发东方工业园、中交阿瑞提工业园、华坚国际轻工业城、中土德雷达瓦工业园等。2019/2020财年,埃塞俄比亚的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6%,在GDP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至29%。建筑业和制造业为工业领域的支柱产业。

    农业

    埃塞俄比亚是畜牧业大国,适牧地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东部和南部低洼地区,为雨水施给型。埃塞俄比亚以家庭放牧为主,但由于缺乏管理,抗灾能力低,易受干旱和瘟疫的影响。埃塞俄比亚的牲畜存栏量高,据中央统计局统计,牛存栏量为7029万头,羊为4291万只,家禽为5699万只,牲畜存栏量居非洲第一位,世界第十位。此外,年捕鱼潜力约为4万吨,但尚未进行商业开发。2019/2020财年,埃塞俄比亚的肉及肉制品和乳制品出口额为7200万美元。埃塞俄比亚大力发展农业加工产业,计划建设17个综合农业加工产业园,其中四个已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数亿美元。牲畜存栏总数居非洲之首、世界第十。其中牛3500万头、绵羊2100万只、山羊1680万只、骆驼100万头。

    旅游业

    埃塞俄比亚有3000年的文明史,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及自然公园较多,九处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号称“13个月阳光”的国家。2004年,埃塞俄比亚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政府采取扩建机场、简化签证手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计划到2020年使埃塞俄比亚成为非洲10大旅游国之一。

    2017年,埃塞俄比亚接待入境旅客91.8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4.9万人次。对GDP的直接贡献为20.5亿美元,总贡献达50.7亿美元。2017年,旅游业直接收入占埃塞俄比亚GDP的比例由十年前的1%上升至2.7%。2018年,旅游业为埃塞俄比亚经济贡献了74亿美元,提供220万个就业岗位。

    财政金融

    截止至2013年,外汇储备36.8亿美元。埃塞属重债穷国减债倡议和多边债务减免倡议受益国。

    埃塞有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商业建设银行等3家国有银行和1家国有保险公司。另有12家私营银行,8家私营保险公司。其中私营银行在全国共设有363家分支机构,总资产达423亿比尔。

    对外贸易

    据埃塞俄比亚国家银行统计,2019/2020财年埃塞俄比亚货物出口29.88亿美元,较上财年同期增长12%;进口138.81亿美元,较上财年同期下降8.1%;逆差108.94亿美元,同比下降12.5%。2019/2020财年,埃塞俄比亚的服务贸易逆差为2.14亿美元,较上财年同期下降61.2%。另据埃塞俄比亚贸易和工业部披露,2020/2021财年埃塞俄比亚出口总额达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创历史新高。

    据埃塞俄比亚国家银行统计,2019/2020财年埃塞俄比亚的主要货物贸易伙伴有:中国、科威特、印度、美国、土耳其、阿联酋、荷兰、德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中国是埃塞俄比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主要出口目的地为荷兰(10.3%)、索马里(7.7%)、美国(7.1%)、沙特阿拉伯(6.9%)、瑞士(6.7%)、德国(5.4%)、阿联酋(4.2%)、吉布提(4.0%)、日本(3.8%)、以色列(3.4%)、中国(2.8%)。主要进口来源地为中国(26.0%)、印度(7.8%)、科威特(7.8%)、美国(7.7%)、土耳其(4.4%)、阿联酋(3.9%)、沙特阿拉伯(3.3%)。

    埃塞俄比亚的出口产品主要包括咖啡、鲜花、油籽、恰特草、豆类、黄金、纺织品等。2019/2020财年,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出口额为8.56亿美元,鲜花出口额为4.22亿美元,油籽出口额为3.45亿美元,恰特草出口额为3.24亿美元,豆类出口额为2.35亿美元,黄金出口额为1.97亿美元,纺织品出口额为1.69亿美元。

    外国资本

    根据埃塞俄比亚投资委的统计,中国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据埃塞俄比亚国家银行的最新数据,2019/2020财年埃塞俄比亚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量为24.19亿美元,较上财年同期下降19.2%。2020/2021财年上半年,埃塞俄比亚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量为13.39亿美元,同比下降1.7%。

    为缓解外汇短缺,进一步吸引外资,2018年埃塞俄比亚允许国内外投资者购买此前长期由国有资本垄断的埃塞电信、埃塞航空、埃塞电力和埃塞航运,以及物流公司的股权,但埃塞俄比亚政府仍将控股上述国企。此外,埃塞俄比亚政府已允许铁路、糖业、工业园、酒店及其他国有制造业企业完全或部分私有化。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0年埃塞俄比亚吸收外资流量为23.95亿美元,同比下降6.0%;截至2020年底,埃塞俄比亚吸收外资存量为273.5亿美元,是2010年底的6.5倍。

    外国援助

    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暂停向埃塞俄比亚发放新贷款,2000年12月埃厄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后恢复对其援助。援款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开发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边机构,以及美国、英国、中国、日本、欧盟、意大利和挪威等国家。2018年4月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上任后,着力推进内生经济改革,开放私营部门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力求解决外汇短缺和外债高企问题。为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等提供一揽子融资支持,用于支持埃塞俄比亚的经济改革。美国及西方国家亦通过无偿援助、优惠贷款等形式支持埃塞俄比亚大选,抗击疫情,应对提格雷州人道主义危机、粮食危机,以及减缓债务压力。据不完全统计,阿比总理上任三年来获得各类援助项目金额逾135亿美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