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索马里联邦共和国-《史册》
第(2/3)页
2013年9月1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索马里新政”会议上通过《索马里契约》(The Somali Compact)。
2014年,索马里联邦政府制订了“2016年愿景”行动框架(Vision 2016: Framework for Action)。
2020年2月,索马里政府因蝗虫肆虐而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这是全世界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对邻国肯尼亚而言,更是70年以来首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警告,至6月蝗虫数量可能会增加到500倍。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号称“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半岛,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西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西北接吉布提。海岸线长3200公里,总面积为63766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6273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1032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全境以平缓的低高原为主,高度由北向南渐降。有沿海平原、内陆高原、北部山地等地形区。有谢贝利河和朱巴河。索马里东北及中部地区属于干旱地区,而西北和南部为半干旱地区,全国约有1.64%土地为可耕地。
水文
索马里的河流除南部的谢贝利河和朱巴河,其他河流均属间歇河。
气候
索马里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少雨。年降水量自南而北从500-600毫米减至100毫米以下。
自然资源
索马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低级铁矿石资源储量为394吨、锡21吨、锰6吨、钨9吨、镍13吨、铬12吨、镁10吨、锌3.6吨、铝7.2吨、石英石18吨、钒钾铀矿资源储量在10到25吨之间、绿柱石和石膏等。此外,还有石油和天然气。除绿柱石和石膏外,大部矿藏均未开发。渔业资源丰富但设备落后,每年平均捕鱼1000吨。森林覆盖率为13%。水资源贫瘠。
行政区划
区划
索马里分为18个州,分别为:奥达勒、西北、托格代尔、萨纳格、索勒、巴里、努加尔、穆杜格、加尔古杜德、希兰、中谢贝利、贝纳迪尔、巴科勒、拜、下谢贝利、盖多、中朱巴、下朱巴。各州又分为若干地区。
2012年索制定临时宪法,规定两个或多个州可在自愿基础上合并组成联邦成员。2016年,全国联邦成员组建工作结束,共形成6个联邦成员州,分别为:索马里兰(由奥达勒、西北、托格代尔、萨纳格、索勒5个州组成)、邦特兰(主要由巴里州、努加尔州以及穆杜格州北部组成)、加尔穆杜格(由穆杜格州南部和加尔古杜德州组成)、希尔谢贝利(由希兰州和中谢贝利州组成)、西南(由巴科勒州、拜州和下谢贝利州组成)、朱巴兰(由盖多州、中朱巴州和下朱巴州组成)。
首都
摩加迪沙(Mogadishu),人口160万(2012年《经济季评》)。热季平均气温26-32℃,凉季平均气温23-28℃。
国家象征
国名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Somalia Democratic Republic;索马里语:Jamhuuriyadda Federaalka Soomaaliya;阿拉伯语: جمهورية الصومال الفدرالية;Jumhūriyyat aṣ-Ṣūmāl al-Fiderāliyya),简称索马里(索马里语:Soomaaliya ;阿拉伯语:الصومال;aṣ-)。
国旗
索马里国旗自1954年10月12日起启用,由穆罕默德·阿瓦勒·利班设计。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为浅蓝色,正中一颗白色五角星。2012年8月1日,索马里政府改用蓝色深度进行加深后的新国旗。
根据利班所说,为了纪念联合国协助索马里从意大利托管地独立,因此索马里国旗的图案及用色与联合国旗帜极为相似。索马里国旗的两种色彩中,蓝色寓意和平,白色代表协作。国旗上白色五角星的五个角分别代表索马里人聚居地在19世纪欧洲殖民统治非洲时期被瓜分的五个区,以及索马里民众寄托重新统一大索马里的心愿。
在1954年此旗帜使用之初,是设想作为索马里人的民族旗帜所使用的,1960年索马里独立后,升格为该国国旗。
国徽
索马里国徽是两只站立的非洲黑斑金豹,前肢扶着一枚盾徽,构成了索马里国徽。盾面采用国旗的色彩与设计。盾徽上部绘有一顶埃塞俄比亚古代王朝国王的王冠,它象征独立和主权。非洲豹的形象是勇气与力量的化身。盾徽下端交叉的长矛体现了索马里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不惜动用武力的决心;长矛上的两片棕桐枝叶姿态婆娑,代表国家的农作物。
国歌
《大家的旗帜》(阿拉伯语:الثناء على العلم,索马里语:Qolobaa Calankeed,英语:Praise to the Flag)是索马里的国歌。中文歌词如下: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旗, 我们的如同无云的天际, 所有的我们都把它爱惜。
白星啊我们为你而服役, 你统帅我们每一寸土地, 星儿如同太阳长久享誉。
你奋起之日我们心向你, 你是我们最纯净的国旗, 今夜求上帝不把你隐蔽。
我们五支力量不能分离, 求上帝教他们回心转意, 命运安排我们现在相聚。
人口民族
2019年,人口1544万。绝大多数是索马里族,又分萨马莱和萨布两大族系。其中萨马莱族系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分为达鲁德、哈维耶、伊萨克和迪尔四大部族。萨布族系分为迪吉尔和拉汉文两大部族。
政治体制
政体
1979年8月25日,索马里通过宪法规定:索马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为guojiayuanshou、部长会议zhuxi和军队首脑。人民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 一直是军阀混战,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为结束索马里军阀割据状态,国际社会先后召开13次索马里和会,均未果。2002年10月,(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在肯尼亚主持召开第14次索马里和会,除索马里兰外的各派割据势力、政治集团及民间组织派代表与会,联合国、欧盟、非盟等均予支持。
2004年以来,索马里和平进程取得积极进展。2004年2月23日,索马里和谈全体代表举行会议,通过索马里《过渡宪章》。10月10日,索马里过渡议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选举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为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总统,任期5年。2005年1月15日,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正式成立。6月起,过渡联邦政府迁回索马里境内办公。2006年12月,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在埃塞俄比亚军队支持下击溃了反政府的伊斯兰法院联盟武装,控制了首都摩加迪沙及周边地区,但未能实现对索马里全境的有效控制。2008年12月29日,索马里总统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辞职。2009年1月31日,主要反对派“重新解放索马里联盟”领导人艾哈迈德当选索马里新总统,任命舍马克为总理并成立了新的过渡政府。索马里新政府积极寻求与各方谈判,实施伊斯兰法,谋求与伊斯兰极端势力和解,得到索马里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但反政府武装“沙巴布”和伊斯兰党拒不与新政府对话,并联合武装占领首都摩加迪沙大部分街区和索马里中南部大部分地区,暗杀多名政府要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过渡政府在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AMISOM)的支持下守住了摩加迪沙部分街区和索马里中部部分地区,双方形成僵持状态。2010年3月15日,过渡政府与索马里重要武装派别逊尼派联盟(ASWJ)达成协议,后者宣布加入政府。5月16日,索马里过渡议会在摩加迪沙召开2010年首次会议。因议员内部矛盾难以调和,马多贝议长被迫于17日宣布辞职,并表示多数议员对现政府投了不信任票。28日,过渡议会选举谢里夫·谢赫·哈桑·谢赫·亚丁为新任议长。9月21日,舍马克总理辞职。10月14日,艾哈迈德总统任命穆罕默德为总理。2011年6月,索马里过渡联邦机构在乌干达的斡旋下达成《坎帕拉协议》,一致同意将过渡期延长至2012年8月。7月,索马里内阁重组,阿里出任总理。2011年9月、12月和2012年2月,“结束过渡期协商会议”和第一、二次“全国协商制宪会议”先后在索马里举行,索马里各方通过了《结束过渡期路线图》并就制宪时间表、议会改革方案和完成制宪进程具体方案达成一致。2012年5月和6月,索马里有关各方先后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举行会议,就完成结束过渡期前最后阶段各项任务制定时间表,就相关安排达成一致。
2012年8月1日,索马里全国制宪会议通过《临时宪法》。8月20日,索联邦议会正式成立并随即选举产生议长和副议长。9月10日,经两轮角逐,哈桑·谢赫·马哈茂德当选索马里总统。10月6日,马哈茂德提名阿卜迪·法拉赫·希尔敦为索联邦政府总理。11月13日,希尔敦总理提名的内阁部长名单获议会批准,15日新政府宣誓就职。至此,索正式结束长达8年的政治过渡期,成立内战爆发21年来首个正式政府。2013年12月2日,索联邦议会通过对希尔敦总理的不信任案。12日,马哈茂德总统任命阿卜迪韦利·谢赫·艾哈迈德为索联邦政府总理。12月21日,联邦议会批准阿卜迪韦利出任新总理。2014年1月21日,阿卜迪韦利总理提名的新内阁成员名单获议会批准。2022年6月15日,索马里总统哈桑·谢赫·马哈茂德任命哈姆扎·阿卜迪·巴雷为该国新任总理。
宪法
索马里现行宪法为《索马里临时宪法》,2012年8月1日经索马里全国制宪会议通过生效。规定索马里实行联邦制;伊斯兰教为国教;联邦议会由众议院和议会上院组成;总统为guojiayuanshou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实权,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理由总统任命,为联邦政府首脑,负责任命副总理、各部部长、国务部长和副部长,非议员也可担任部长级官员;司法独立,建立宪法法院、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三级体系,联邦及以上级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家安全部门由军队、情报、警察和监狱部门组成;国家尊重人权和法治,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相互独立;国土疆界与1960年宪法所述相同(即北起亚丁湾,西北接吉布提,西邻埃塞俄比亚,西南与肯尼亚接壤,东濒印度洋)。临时宪法同时规定,现有各联邦州可继续根据各自宪法行使权力,直至全部联邦州均正式成立并通过与联邦宪法相适应的州宪法为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