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君臣之谊-《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他认为,一定是当初放任唐军伪装过境一事被朱秀查到和他有关,史匡威的死,朱秀也把账算在他身上。
    说罢,他摔门而去。
    朝野私议纷纷,柴荣一概不理,简单准备后就启程赶赴淮南。
    赵匡义愤怒道:“若非朱秀推波助澜,此事如何能成?符氏明明与我赵家结亲,现在却要把人送进宫,是何道理?此事要说没有朱秀捣鬼,我绝不相信!”
    对柴荣,他永远怀有一颗崇敬、臣服之心,这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君王,值得追随他一生。
    他所预见的历史还是沿着既定轨迹向前迈进,距离显德六年的大变局只有两年时间。
    相信老岳父终有一天,会醒悟过来的。
    这些年来,他小心翼翼尽量不参与有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事件,就是为了保证将来的局势发展,能按照他能预料的方向前进。
    临走前,符彦卿满含殷切地深深看了眼朱秀。
    朱秀仰头望天,闭了闭眼,再度睁开眼眸,双目之中恢复一片清明冷寂之色,迈开坚实有力的步子,朝宣德门走去。
    他的目光重新坚定,流露一代英主的睥睨之色。
    ~~~
    滁州城,官衙内。
    柴荣也不会一次次遭受沉重打击,导致身体每况愈下。
    符彦卿点点头,没再说什么,放下车帘,卫王马车仪仗缓缓驶过御廊长街。
    如果柴荣健康长寿,朱秀愿意一辈子做大周臣子。
    拜别柴荣后,朱秀心事重重地离开内宫。
    朱秀扪心自问,刚才西阁里说的一番话,有七分是出自真心。
    柴荣对他的信任和托付,反倒成了他心头沉甸甸的压力,无可抑制地生出歉疚、自责感。
    符彦卿沉吟片刻,道:“既如此,就让金菀暂时留在开封卫王府,你夫妇二人平时多多照顾。天雄军镇守魏州,老夫还得赶回去料理军务。”
    当初要不是郭威保媒,这桩婚事能否落成都还未知。
    赵弘殷和赵匡胤相视一眼,苦笑摇头。
    且皇帝离京后,柴宗训交由朱秀带回郡公府照料。
    朱秀诚恳道:“中宫主位事关重大,更是陛下家事,全凭陛下乾纲独断,陛下无需顾及卫王或是臣的颜面,全凭心意处置便可!”
    以朱秀今时今日的地位和恩宠,符彦卿的确没有资格在他面前摆谱。
    朱秀默然片刻,拱手恳切道:“臣斗胆说两句心里话。陛下和臣既是君臣,在此之前更是知己好友。
    朱秀长揖及地:“臣希望能和陛下做永世的君臣、永世的朋友,如齐桓公与管仲、刘邦与萧何、李渊与裴寂、李世民与李靖,陛下为千古一帝,臣追随陛下也能混个千古名臣!”
    这桩婚事本来就没有凭据,符氏反悔他们也无可奈何。
    至于老岳父对他的态度似乎有些颐指气使,朱秀倒是不太放在心上。
    他的心里,一半是愤怒,一半是恐惧。
    出了宣德门,朱秀刚要坐进自家马车,卫王府车驾驶来。
    卫王头衔,的确荣宠无比,但在朝堂真正的实权派人物眼里,如今的符氏除了在河北一带累积的名望外,再无其他值得关注的地方。
    赵匡胤沉声道:“稍安勿躁,此事来龙去脉还未弄清楚。符金菀要入宫,关键还要看陛下,朱秀起不了多少作用。”
    柴荣笑道:“若朕接纳符六妹,符氏依然为外戚,你也能维持和朕的连襟关系,好处多多,难道就不盼着朕同意此事?”
    那样一来,历史或许会朝着一个谁也无法预料的方向前进。
    马庆不服气地道:“以公爷如今地位,满开封城谁见了不得恭恭敬敬,就算是长辈,也不该故意摆架子。”
    柴荣走下陛阶,亲手将他搀扶起。
    如今符金菀要入宫,消息却传得满天飞,为父觉得,恐怕是符彦卿那老狐狸故意放出风声,想把悔婚责任推到朱秀身上。”
    并且在将来,伴随中央集权一步步加深,这种本质为藩镇军事门阀的家族还会进一步衰落。
    柴荣此去,带走了韩通、石守信等一干大将,因为无需调拨兵马,只率轻骑赶赴淮南,准备了半日就出发离京。
    驾车的马庆嘟哝道:“这卫王架子也太大了,让公爷站在车下和他说话,自己坐在车里,说话口气也拿公爷当部下指派.公爷除了爵位低了些,哪一样比不过他卫王?”
    作为军功起家的军事贵族,符氏在大周军中的影响力日渐消亡。
    柴荣道:“你妻是训儿亲姨母,你是姨父,代为照管,有何不妥?放心,朕会专门下旨讲明此事,再授你为太子少傅,负责教导皇子,如此一来,那些御史言官也就无话可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