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人群更是喧哗起来。 这年头读书绝对不便宜,不但笔墨纸砚要钱,而且入学要给先生一份束脩,至少也得二两银子。 普通家庭要供出一个读书人,不光是往外掏钱,读书就必然要脱产,结果家里的劳动力又少了一个。 里外里一算计,可不仅仅是支出二两银子那么简单。 往往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能供一个孩子读书,第二个都供不起。 现在赵县令又要开辟城西义学,甚至不收学费,这顿时让很多人都心动了。 “不过!大家安静一下,先听我说完!” “入学不收费,但是选定课业以后,必须结业,如果中途退学,半途而废,甚至无法结业,就要扣掉押金。” “听清楚了,押金每生员每年都要交五钱银子,如果中途退学,半途而废,无法结业,都要扣掉的。” “只要顺利学完,押金分文不取,原封退还!” 人群里传来激烈的讨论声:“不是吧?每年每生员都要五钱,那两年岂不是一两银子了?” 当即就有人反驳他:“那你去私塾嘛,每年二两银子,多好!” “就是,每年五钱,就算学四年,也才二两,四年学下来,应该就可以毕业了。” “如果去私塾,一年就要二两呢。” 冯青忍不住攥紧了手里的钱袋,他只有九十七文,距离五钱银子,还有四百零三文的差距。 忽然他感觉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回头看去,只见刘大哥正笑嘻嘻的看着他:“怎么?想去义学?” 冯青微笑着摇了摇头:“我就凑个热闹。走吧,咱俩还得去矿上呢!” 刘大哥看了冯青一眼,没说什么,仍然是大步往前走着,不过这次步子慢了一点,时不时就回头看看冯青有没有跟上来。 他心里想着:冯家这娃子,心里头装着大事,将来说不定去衙门里当差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