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尽管汤和平不理解,还是按捺下了心中的疑问,毕竟他知道自己面对的这个女子,是鲁王后裔,唯一的血脉。 “郡主,白阁老和白公子都在桂州翘首以盼,如今越州也有意响应。” 李巧儿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烦闷:“你们害的人难道还不够吗?” 汤和平尽管知道自己的身份无法与李巧儿相比,可还是忍不住反问道:“请问郡主,你觉得哪些人是我们害的?” 李巧儿伸手向树林外一指:“如今荣州荒野上尸骨累累,你看不见吗?” “我初到荣州时,百姓们的惨状简直苦不堪言,难道不是你们害的?” 汤和平听了这话,再也忍不住了:“郡主,这跟白公子有关系还是跟傅大人有关系?” “没错,孟大人的长庆军在荣州驻扎时,的确征调了不少钱粮,但孟大人兵败之后,荣州已经落回到朝廷的手中,刺史施洪景、各县县令,哪个不是朝廷的人?” “试问郡主,难道荣州有灾,不该赈济吗?你看看朝廷做了什么?” “封锁青羊关!” “百姓想要逃离都不可能,直到今天,青羊关还锁着,且问这些账怎么能算到白公子的头上?” 汤和平一旦开了口,就滔滔不绝,反正已经顶撞了,也不再乎多顶撞一句两句的。 “就算朝廷不赈济,刺史府难道不能开仓放粮?郡主可知道,各县官吏都囤积了多少米粮吗?” 李巧儿被汤和平问得说不出话来。 的确,她单纯的以为,朝廷的官大部分都像赵承一样,一心扑在民生上,没有半点私心。 而且她也的确没有那些信息渠道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就算在相府居住的时候,接触到的也多是朝廷高官,对于民间的事情,往往只提出美好的设想和理论,至于这里面有多少私心,有能起多大效果,并不清楚。 所以她才一厢情愿的以为,当前荣州的惨状都是孟禅造成的,是白东江和白镜韬执意造反才造成的。 平时赵承根本不会跟她谈论这些,也只有今天这种场合下,汤和平一怒之下脱口而出,她才会仔细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