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寻常巷陌的仔姜鸭子面-《美食:满级厨艺的我只想安静出摊》


    第(3/3)页

    只要家里有剩菜,一把面煮了,把剩菜加进去,就很神奇地成了一碗美食。

    讲究的面条,大部分在汤汁上面下了很多功夫,骨汤、鸡汤、鸭汤高汤乃至鱼汤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样。

    之后又是浇头,一碗面叫什么名字,在很多地方完全取决于最后上的是什么浇头。

    比如这个小巷中的老面馆。

    奶奶一手仔姜烧鸭的技术朴实无华,但又好吃无比。

    泡椒的酸辣和仔姜的鲜辣早已入了味。

    鸭子很好,骨头挺硬的,鸭肉软而不柴,轻轻一口就从骨头上脱了下来。

    老太太用的显然是散养鸭子,越烧越香,但因为面很便宜的缘故,一碗面里就没有多少鸭子肉了。

    白金不过瘾,单要了一份鸭子,花了八块钱。

    陈旧的瓷碗盛上嫩黄又有韧劲的粗面条,加上一点淡香的白色面汤,再把烧鸭子酸辣鲜香的汁水淋下去……

    老爷爷端着那热气腾腾的面走到她面前来放下,“小女子,外地人哦?可以哦,能找到我们这里来,你吃嘛,好吃的。”

    白金昂头一笑道,“谢谢大叔。”

    嘴是真甜,差五十年的岁数喊人家大叔。

    老太太说他们的面是无碱面,巷口那家鲜面店长期供的,放心吃,吃了不烧心。

    这下白金更受不住了。

    面碗放在桌上,单手捋了一下头发就吸溜起来。

    面条又韧又滑,嚼得她牙龈都舒适无比。

    这几天吃得太好了,可能又因为头天晚上喝酒喝急了的缘故,她又有一些烧心。

    中午人家招待,又是一桌子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

    自打留了这点后遗症之后,吃那些精心烹制的食物吃多了,就容易烧心。

    胃里就像有一团火一样往心口涌。

    以前的讲究人家会说这就是心火旺,需要败败火,就喝粥,吃清淡的。

    她忍受了几次胃镜检查的痛苦之后,医生跟她说,“没事,一点点胃炎而已。少吃淀粉,少吃过于精细的食物,不要碰碱就行。”

    她自然是听医生的话的,就是有时候身不由己,那就只能把随身携带的拉唑掏出来了。

    烧心就是胃酸上涌,精细的食物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胃酸多了烧灼食道,而胃和心又共用一条神经通路,所以会觉得烧心……

    老太太一说是无碱面,白金就来了劲。

    大口大口吃下去,泡椒和仔姜的辣味随着汤水一路暖到肚子里,清秋的寒意就这么被驱散了。

    肚子里有一点儿辣得疼,但又很暖,没有酸水往外冒的感觉真好。

    有时候她都会乐观的想,好像自己得胃病以后也不算是什么坏事,一切都要调和节制,而且,小巷子里的烟火气,陈旧瓷碗里朴实无华的一碗鸭子面,不也是人间至味么?

    寻常巷陌,烟火撩人。

    晚上人家的生意也很好,她又要了一碗‘神仙汤’,对这种小店来说,神仙汤简直标配。清汤水里的泛着淡油花,里面几根海带,加些盐加些味精,很是解乏,这汤,一般也是免费的。

    她得了那一时的空闲,从她企业负责人的角色里面退出来,又重新恢复了一个画家能随时发现美的眼睛。

    一条黄色的老狗跑过来,安静地在桌子地下到处嗅,偶尔寻到几个人家吃剩地鸭骨头,就咬在嘴里,嘎巴嘎巴地嚼着。

    有时骨头落出来,它就用前腿按住,再仔细地咬。

    黄狗不怎么干净,不知是谁养的,还是在这附近流浪的。

    老奶奶扔了点下水给它,它吃得挺欢腾。

    白金蹲在它身边揉它狗头,它也没动静。

    小巷虽窄,人来人往。

    这是她喜欢的画面,就像潘先生笔下的画一样,陈旧,清淡,却又生机勃勃。

    (潘先生就是潘思同,1903-1980,中国第一代水彩先驱。)

    (这章是4000字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