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田野上,随处可见拉犁耕地的百姓。 用牛的人家少,大多是一人或两人合力拉缰绳。累的满头大汗。 滴滴汗水划过脸颊滴入田地,更深刻体现了粮食的珍贵。 哞~ 老黄牛套着犁架缓慢前行,叫声都透着疲惫。但仍随着主人牵动鼻环的指示,迈动前蹄劳作。 怪不得常比喻勤劳的人为老黄牛,任劳任怨,由来于此。 妇人们在耕好的田地上划拢弯腰播种,也有懂事的孩子跟在娘身边帮忙。 小小人儿抱着个缺了口的大碗,很是认真。 “二丫,剩下的娘跟你弟弟来种,你回家做饭去吧,就贴点粗面饼子就行,中午咱们就在地头对付两口。” “嗯。”小丫头听话的点点头,把碗递给娘,回家做饭去了。 六岁的小短腿倒腾的飞快,头上枯黄的两个小啾啾一晃一跳很是可爱。 中午艳阳高照,身着粗布麻衣的老汉仍没有要休息的打算,弯腰驼背继续卖力劳作。 茫茫田野间,农人麻衣破旧多有补丁,黝黑粗糙的脸上满是疲惫沧桑,映照着底层百姓的辛劳与不易。 天下初定,各地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开荒,百姓虽苦,但好歹有了口喘息机会。 不再逃亡奔波,朝不保夕。 桃源村。 孟氏族人也在挥汗如雨耕种,重新犁自家的地,各个干劲十足。 “燕州那么差的土地都被咱们养的增了收成,咱们这杏花村的地也是越养越肥沃,今年的收成还能再提一提。” “那必须的!” “赶紧耕种,三郎的作坊正盖呢,种完咱们也能去竞争上岗。” 族人们边干活边跟相邻的族人聊天,竞争上岗的词也是现学现用。 矮子堆里拔大个,人东家不得好好挑一挑?他们很理解。 “咱们族里的日子被三郎带动的越来越好,一家两个工人,一两多呢!” “五叔家三个,偶尔的福利都不少嘞!” “那赶紧干,争取被选上。”族里家家都有工人,要是哪家一个都没选上,丢人嘞! “爹!娘!” “爷爷,奶奶。” “我们来帮忙啦!” 正当族人干的热火朝天,聊的斗劲十足时,田地边跑来一群乌怏怏的孩子。 从五六岁到十五岁,做父母的一时看的眼晕,还是孩子们各找爹娘痛快利落。 “你们怎的也来地里了?不读书了?” “是不是淘气惹夫子罚了?” “快说!是不是你们太笨惹三郎生气了。” 读书的时间没读书,做长辈的就认为孩子们不听话,挨罚了。 那必须得揍一顿啊! 看着爹娘欲脱下的鞋底,有机灵的孩子赶忙解释。 “君子动口不动手!冷静!” “是三哥说就算读书也不能四体不勤,不能理所当然享受家人供养,特意放假七日,要我们切身体会劳作的光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