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完,他还看了姜青黎一眼,鼓励道,“小同志不错,好好学。” 姜青黎笑不露齿,“谢谢领导,我一定努力。” 面部崩了一上午,姜青黎觉得自己的笑肯定非常牵强,不过好在她只是一个小虾米,凡事有老师顶着。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儒雅地笑了,“老师,这就是小师妹吧,小师妹我是你三师兄,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贺教授虽然教书育人多年桃李满天下,但是真正收入门下的弟子不过巴掌之数。 每个人都是人品正直身家清白之流,别看姜青黎到京市第二天,卢淑芬就将她引荐给贺教授,但在此之前,姜青黎的身世以及短短二十来年的经历都一字不落地出现在贺教授的书桌上。 此时,说话之人正是她的第三个入门弟子名叫汪志诚,任职商务部。 汪志诚作为商务部的一员,对姜青黎这个名字不可谓不熟悉,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女知青代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队到粤省参加广交会并且成绩不菲。 并且将副业辐射到整个公社,姜青黎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都不算陌生。 贺教授微微一笑,“青黎,这是你三师兄汪志诚。” 姜青黎恭敬地喊了一声三师兄,华国有句俗话叫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职位越高的人年纪越大。 汪志诚能在四十来岁就坐稳商务部副部长的位置,可见能力和背景都不容小觑。 姜青黎继续笑不露齿,“汪师兄好。” 嗯,这次脸部没那么崩了,应该是个标准的笑容。 打完招呼,姜青黎跟在一众大佬身后亦步亦趋地朝食堂走去。 到了食堂,不用贺教授开口,姜青黎已经快速且有眼色地给贺教授打了一份她爱吃的饭菜。 众人见状都露出一个善意的笑,中华上下五千年,孝字始终贯穿其中,孝道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价值观。 对于姜青黎这个贴心周到的举动,大家看在眼里对她的印象自然又好了几分。 姜青黎想着师傅都照顾到了,没道理落下三师兄这条金大腿,刚看过去就看到三师兄的秘书已经给他打了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