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关羽嘴角勾起一抹略显尴尬的微笑,缓缓道:“王甫此人,忠心可鉴,劝谏频繁。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他每次劝谏,都是正确的。” 刘禅闻言,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不解,他难以置信地反问:“二叔,若王甫之言有误,我又何必在这深夜之中,苦口婆心地与你细细剖析?” 苦口婆心?? 关羽心中轻叹,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暗道:还不如让我偷听你的心声,来得直接,也不必如此劳心费神。 可偏偏,在这你来我往的对话之中,刘禅的内心世界却一片静谧,波澜不惊,仿佛什么都没想...... 关羽在内心深处轻叹一声,这侄儿,真是个不会一心二用的笨侄儿! 不过,鉴于刘禅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关羽断定,刘禅此刻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他肯定预知到了什么,才会选择如此“苦口婆心”。 想到这里,关羽的眉头微微蹙起,随后他转过头,看向身边的刘禅,问道:“侄儿,关于王甫的谏言,你觉得,我应当如何抉择?” 刘禅言简意赅、毫不犹豫地回应道:“二叔,我以为,都应当听从。” 关羽试探地问道:“糜芳守备南郡,刘璋又盘踞于公安......此二人皆心存异志,不愿全力配合我军行动?” 刘禅闻言,轻轻点头,沉声道:“没错,糜芳与刘璋,皆为我军之隐患。” 【历史上,襄樊之战即将爆发的前夜,关羽指派糜芳、傅士仁为先锋,岂料二人因疏忽大意,竟将军器粮草付之一炬。关羽愤怒之下欲行问斩,因费诗出面劝谏而改打两人四十军杖,并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 【......当吕蒙率兵伪装成白衣,渡江偷袭关羽时,傅士仁竟背信弃义,杀害了关羽的催粮使者,并诱使糜芳一起归降东吴,从而导致了关羽因失去援助而英勇就义。】 【然而时过境迁,傅士仁已在多年前被杀,如今仅糜芳一人被罚守南郡。然而,刘璋如今盘踞于公安,面对危机,公安能否派出援军,仍是未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