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国难 第四章 故园(三)-《《明》》
第(2/3)页
“有请天朝上差宣读圣旨,大明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啦”,司礼官摆出从说书先生口中听来的语气。拼命将声音拉长。
“万岁,万岁,万万岁”,叶风随等人再次躬身施礼,此时人少,众人的动作看起来比码头上整齐了些。
姑苏朱二捧着圣旨站到了香案后。验过封贴,缓缓展开卷轴。也许是旅途过于劳累之故,没等读,先发出一阵轻咳。
纵横各国之间,舌战群雄,姑苏朱二最擅长的就是处理外交事物。然而今天。这份圣旨是他最不愿意读的一份。
“咳,咳,咳咳,高,高公公,还是您来读吧,朱。朱某……”,姑苏朱二一边咳嗽着,一边将圣旨交给身边的副使。
旁边的太监副使巴不得姑苏朱二说这么一句,伺候人伺候了十几年,终于逮到一个人前耀武扬威机会,当仁不让接过圣旨。胸脯一挺,嗓子里发出比野鸭子叫春还难听的声音,“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有天地以来,即有君臣上下之分……”。
那叶家众将均是风尖浪底打滚的汉子。几曾读过圣贤书,怎晓得这些子曰诗云,呆楞楞地站在大殿中,摸不到头脑。
门口处看热闹的郭枫却将太监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原来婆罗国本届国王见国运掌握在一群外乡人手里,十分不情愿。私下里找人商议,以为叶风随等祖籍俱为大明人,可以由其本国处理。是以写了封国书派遣心腹混在商队中,偷偷送到大明朝廷,请大明皇帝为其主持公道。
“我朝混一之初,威震寰宇。海外诸蕃,莫不来降。我圣天子一以仁义待诸蕃,诸蕃亦以臣礼事天子。叶家以公卿干国事,持资政乱臣纲,甚违君臣之道。天子即闻,不可不问……”,太监副使昂首挺胸,一篇圣旨读得抑扬顿挫。
“什么,大明天子谴责我们夺了婆罗国土人的国家,让我们解散……“,终于有人听明白圣旨的内容,愤怒地将其翻译成白话。南洋豪杰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天子功德所加,与天地并。天子圣明所及,与日月明。特遣使节,奉旨调停。望叶家见旨之后,知天子之德,明君臣之义,还政于王,有顺无逆…….”,太监刺耳的嗓音如针尖般扎着众人的耳膜。
大殿上人声渐稀,所有人都闭上的嘴巴,一条条青筋从叶风随额头上冒出来,在穿窗而致的日光下,清晰可见。
“住口,你,你他妈的还是不是中国人”,终于有人按奈不住,握着刀柄跳了出来。
埋头宣读圣旨的高太监闻言大怒,立眉瞪眼打算训斥。才抬头便觉得气氛不对,不小心瞥见明晃晃的刀刃,手不觉一松,未读完的圣旨啪地一下掉到了地上,溜到嘴边的训斥之言也随即咽回肚子里。临来之前,帝师黄子澄信誓旦旦地告诉他南边这些蛮夷小国视大明若父,一路上只管盯好姑苏朱二,别让这个年迈昏庸的家伙误事,所以他才处处抢先出头。此际看到南洋豪杰手中半拉出鞘的钢刀,魂魄都不知飞往何处,头一缩,背一曲,哧溜一下钻到了姑苏朱二身后,探出半个脑袋,颤抖着问:“你,你,要干,干甚,难,难道要,要造反吗”。
“干什么,让你知道知道你是谁养的,吃谁家的饭长大”南洋豪杰们掳胳膊挽袖子冲向前,准备给高太监一个教训。
“退下”!叶风随上前两步,挡到了姑苏朱二身前,冲着属下们大声喝道,“明使远来是客,大伙不可无礼”。
转过身,几乎瞪裂的虎目盯住姑苏朱二的眼睛问道:“敢问贵使,这,这份诏书如何解释”。
“婆罗国新任国王以为你等伙同资政院扰乱朝政,将状子递到了我朝皇帝面前,朝臣庭议后,觉得不可放任自流,助长这种无君无父之风。新皇即为天下共主,自然要出面干预此事”,姑苏朱二苦笑一下,向叶风随眨眨眼睛,“朱某以为,这也许是贵国宵小趁机挑拨贵国君臣关系,并非贵王本意,所以在宣读圣旨之时。还要听听叶将军的申诉”。
“那个国王是忘恩负义之徒,他的话怎么能信”。叶风随的属下生气地嚷嚷。
“没有我们,他们早让天竺海盗给灭了,还有个屁国家”。一个刀疤脸的汉子怒喝,声音简直要震破玻璃窗。
“对啊。他们十三个国王轮流坐庄,一个国王不代表所有国王”!豪杰们七嘴八舌,陈述着各自的观点。有的替叶家辩解,有的干脆指责大明皇帝多管闲事,帮着外人欺负自己国家的百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