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鸟篆,虽然说是一种起源于楚国的字体。 但是在春秋中后期到战国时期,这种字体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蔡国等南方诸国。 着名的越王勾践剑上,那“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铭文,就是用鸟篆刻写的。 不过在之前出土的曾国墓葬之中,都没有发现鸟篆的痕迹。 不管是后来的曾侯乙墓,还是前面的曾侯舆、曾公求,乃至其他陪葬的贵族大臣墓中。 出土铭文大多都是一种融合了楚篆的中原大篆。 这枚铜戟上的铭文,可以说是曾国墓葬中发现的第一个鸟篆。 而且根据内容来看,似乎还和曾国没有什么关系。 “吴王子光之用?”陈翰疑惑的又念了一遍。 他可以确定,这几个字基本没有认错。 鸟篆虽然相比较其他大篆,颇有些冷门。 但是目前出土的使用鸟篆的青铜器也不少。 越、楚、吴的都有,而且数量庞多,得有个二三百件吧。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越王勾践剑和王子午鼎。 恰好的是,这枚铜戟上的“吴、王、子、之、用、”等字,在之前出土的青铜器上都有存在,属于是已经被考释破译了的。 唯独那个“光”字,是陈翰根据大篆和楚篆,自己猜测的。 为什么他猜这个字是“光”呢? 因为他看过出土楚篆中的“光”字! 对比这个鸟书铭文,两个字整体的字形是没有变的,只是用鸟形代替了笔画而已! 更为重要的是。 他看到的“光”字楚篆,是在学校里上课时,听老师讲的。 当时是在上一节铭文鉴赏的课,老师拿了一个楚鼎上的铭文,来和同学们谈论这篇铭文背后的历史。 而这篇铭文,讲的便是楚昭王和吴国的故事。 老师在课上,专门将铭文中的“光”字单拎出来讲解了一番。 所以陈翰才印象深刻! 那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当时铭文中的“光”字,指的是吴王阖闾! 阖闾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原称公子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