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仅仅凭借残存的一些铜琴轸,想要判断出到底陪葬时有多少把琴,确实有点难猜。 越是这样,陈翰就越感到遗憾。 这座南越王墓的保存情况,真的很差劲。 他还没地方怪去。 古人也不知道这象岗的土偏酸性,东西埋进去了容易被腐蚀。 只能说运气实在不好。 别说这些漆木器了。 就连东耳室地面铺设的地板,几乎都全部腐蚀了,只有一部分被编钟等大型青铜器压在下面的地板,保留了一小部分。 可以看的出来,原本这间耳室,应该是铺满高级木质地板,然后用一个个木架子,将这些陪葬品分门别类的放置好。 就像是现代用的博古架一样。 但是这些“博古架”和地面的木板,长期呆在一个偏酸性的地底后,都迅速腐蚀了。 这让孔建文、李教授和陈翰等人,心头笼罩了一片阴云。 耳室和前室内的情况都这么糟糕,那主墓室里的墓主人,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不会棺椁都完全朽坏干净,尸骨都无存了吧?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赵胡去世后,汉武帝赐予黄肠题凑。 但是以南越国君这一家子逾越惯了的做法,恐怕是会自备黄肠题凑的。 黄肠题凑,就是一种用柏木枋堆成的框型结构。 所谓“黄肠”,即黄心的柏木,就是去皮后的柏木,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所以木色澹黄而得名。 而“题凑”,则是一种结构。 简单的说,就是用柏木层层平铺、叠垒出回字形的椁室,将墓主人的棺椁包裹住。 在西汉时期,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同属帝王陵墓。 并且诸侯王也同样可以享用这些葬制。 一些经过皇帝特别允许的功勋大臣,也能破例使用。 比如霍光死后,就被宣帝赐予使用黄肠题凑。 赵胡都自称文帝了,那墓葬里能不用上黄肠题凑吗? 不用不符合皇帝的身份啊! 可是在这样偏酸性的环境里,用无数大木头打造的黄肠题凑,能保存的下来吗? 陈翰对此,是报以消极看法的。 估计是不太可能保存下来。 “散了吧,都别围在这了,继续清理!” “东耳室里还有一堆文物都没清理出来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