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八章 绫、罗、绸、缎-《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但是他的老家,在东三省。

    那地方,是没有什么夏商周时期墓葬和遗址的。

    倒是有红山文化、小珠山文化、兴隆洼文化这种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还不少。

    不出意外的话,他如果回东三省参加工作,应该就是常年泡在这些新石器文化基地,进行以十年为单位的长期清理工作。

    要说累,倒是也不会累。

    这种成熟的新石器考古基地,早就已经有完善的发掘方式了。

    平常也是朝九晚五,打卡上下班。

    但是日子肯定是要枯燥不少的。

    或许五年后,十年后,他如果在东三省,遇到一次夏商周时期的墓葬,表现的可能会比广州考古所的同事们,还要不堪。

    以前是没得选,他才安慰自己,回老家工作也不错,吃公家饭,又清闲。

    不用像在社科院这边这样,常年全国各地跑,上山下野,负担重,任务重。

    可是现在有的选了,那庄云鹏想法立马就180度大转变了。

    特别是看到广州考古所的同事们,只是发掘一座南越王墓,就如此激动。

    更是大大激励了他。

    必须要努力,留在社科院!

    年轻人,还是要多见见大世面!

    ......

    西耳室的发掘工作,并没有像庄云鹏预料的那样,要耗时半个月。

    虽然前期几天,他们确实磨蹭了点,有些被琳琅满目的随葬品冲昏了头脑。

    但是之后几天,广州所的研究员就逐渐上道了,发掘和清理速度都迅速提了上来。

    虽然广州当地秦汉之前的墓葬比较少,但是秦汉之后的墓葬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宋代之后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在田野考古经验这块,广州所的人还是不缺的。

    或者说全华夏每一个考古所、考古队的工作人员,都不缺乏田野考古经验。

    没办法,凡尔赛一点的说,华夏地底埋的墓实在是太多了。

    历朝历代被盗墓贼盗掘的墓,同样数不胜数。

    各地考古所真的不缺实践经验。

    在适应了南越王墓着琳琅满目的随葬品后,广州所的同事们,手上的速度很快也就上来了。

    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器、石器、金、银器,陆陆续续的都被清理了出来,打包送到了广州博物馆的仓库暂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丝织品,给了大家不小的惊喜。

    虽然说,墓室内的环境偏酸性,容易腐蚀有机物。

    但是东西多了,总是能有那么一点两点保存下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