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到了战国时期,南昌的归属才尘埃落定。 当时这里的地名叫做豫章。 后来,到了秦国的时候,秦一统六国后,豫章归属于九江郡。 据《汉书》记载,前202年(汉高祖5年)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之后,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 灌婴平定豫章后,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颖阴侯灌婴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 而这座灌婴城,便是南昌有历史记录以来最早的城池。 至此,南昌始设县,成为了一个正式的行政单位。 不过,这是史书上的记载。 在出土物里,是没有发现早期南昌建城后的带有“南昌”二字的文物。 这也一直是南昌本地考古的一大憾事。 毕竟,史书上记载,南昌西汉便以立县了,但是却一直找不到带有“南昌”二字的西汉文物,就挺可惜的。 不过听温远根的意思,这文物是出现了。 果不其然,温远根打开面前的文物箱,一个青铜豆型灯,出现在了箱内。 豆形灯,是我国最早的灯的形制,也是使用最久、最普遍的一种灯。 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有豆型灯的使用习惯。 可以说这是一种见证了华夏历史的灯具,也是保有量最大的灯具。 从寒门贫瘠子弟,到贵族列侯王公,家里都有豆型灯,区别只是奢华与否。 而此时躺在文物保存箱里的豆型灯,就是最普通的样式,没有什么过多的装点,很朴素。 但是! 在这个灯那细细的“腰肢”上,却刻有“昌邑”二字铭文。 这倒是为墓主人的身份,再次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不过对于墓主人的身份,已经有太多证据可以指向昌邑王刘贺了。 陈翰神情中带着些询问的看向了温远根。 温远根嘿嘿一笑,伸手拿出了这盏灯,将底座朝向了陈翰。 “你看底下。” 陈翰闻声看去。 只见在灯座的底下,清晰的刻有“南昌”二字! 这是关于南昌城的最早、最珍贵的实物资料啊! “这盏豆型灯,对华夏西汉考古来说,并不算多重要,甚至可以说很普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