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部分国外的学者研究显示,博山炉的原型可能是来源于中亚,西亚地区,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又结合了华夏成仙的思想,以仙山为名,迅速本土化的。” “这博山炉,可能也代表了当时西汉与中亚、西亚地区交流的见证品!” 对温所长的这个说法,陈翰是嗤之以鼻的。 他意味深长的吟了一声后,缓缓说道:“丝绸之路是个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啊。” 博山炉,象征的是华夏典型的修仙期盼。 众所周知,西汉是一个很推崇“修仙”之说的朝代,上到张良这种大才,下到普通百姓,都有求仙问道之心。 后来的汉武帝,也起了和秦始皇一样的心思,想要成仙长生不老。 再加上黄老学说作为西汉前期的统治学说,其中也有不少“修仙养生”只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庄子的学说。 如此一来,西汉从上到下,都想要成仙。 在这种情况下,博山炉才孕育而生的。 先不说中亚、西亚那边有没有华夏这种独特的焚香文化。 就算猜测是正确的,博山炉的原型确实出自西亚、中亚。 但是在公元前这个一切节奏都很慢的时代,从汉武帝凿通丝绸之路,到他的哥哥刘胜去世,这才多少年? 刘胜墓中的博山炉,已经是十分成熟,且工艺无比精湛的作品了。 一个外来的器物,能在短短十来年里,就迅速本土化,且做到巅峰? 再说了,如果是舶来物,那为什么迄今为止,都没有出土过带有西亚、中亚风格的熏炉呢? 既然博山炉是基于西亚、中东的熏炉从而发展出来的,那总得有西亚、中亚的香炉先在华夏风靡,之后才会本土化吧? 一些西方学者,拿着在西亚、中亚曾经出土过的类似熏炉一般的产品,就来说这玩意是从中西亚传到华夏的。 这不是扯澹吗? 熏炉这种东西,华夏从战国时期就有实物出土了,是有完整的本土发展、演变路线的! 就算西亚、中亚也出土了熏炉,那怎么看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从华夏传过去的可能性更大吧? 咋的,就允许外国人的东西传到华夏来,不允许华夏的东西传出国,影响中亚、西亚? 这群外国学者的双标,玩的是真好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