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章 开!-《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剑在古代为什么使用时间如此之长?

    不仅因为它是携带方便的武器,更因为它是封建官僚、士大夫社会地位、身份的象征!

    《晋书·舆服制》上载:“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唯朝带剑。”

    《说文》上也记载:“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候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面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则带剑,无事不得带剑。”

    对西汉的贵族来说,剑就是自己的第二生命。

    平常出行的时候,那是绝对要剑不离身的。

    对他们来说,一把好剑,一把配得上自己身份的剑,非常重要!

    所谓君子配件,这种儒家的说法,其实就是延续自周代的礼仪制度。

    精美的宝剑,不仅可以防身,还能彰显使用者的显赫身份。

    在汉代的时候,天子上朝时,都需要佩戴宝剑的。

    除了天子,其他大臣都不能够穿鞋、带剑进入大殿。

    但是,有一种很特别的荣耀,叫做“剑履上殿”!

    如果天子赐予某位大臣剑履上殿的权利,那这位大臣就可以带着宝剑上朝!

    这被视为是天赐的荣誉!

    不过,到了王莽的时候,这原本是天子用来赏赐重要大臣的荣誉,彻底被玩坏了。

    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这三大特权,王莽集于一身,然后就篡汉了。

    至此之后,剑履上殿从一个臣子最大的荣誉,变成了权臣的标配。

    但凡是能行废立之事的权臣,都得有这三大特权才行。

    董卓如此,曹操也是如此。

    再来个加九锡,那基本上就是权臣要篡夺王朝的意思了。

    特别是到南北朝的时候,南朝这边的多次政权交替,都是权臣集齐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后,再加赐九锡,然后天子就可以禅让了。

    至此,佩剑这种优良的君子传统,彻底被玩坏了。

    大臣们在不上朝的时候,也不敢带剑了。

    你没事带着把剑是什么意思?

    想要把剑带到朝堂上?

    还是想要获得剑履上殿的权臣标配荣誉?

    渐渐地,华夏贵族、大臣、君子们出门佩剑的传统,也就不再有了。

    到宋明时期,读书人们彻底成为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君子”,别说佩剑了,就连剑都握不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