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我们今天常用到「吃瓜群众」这个词,来形容看热闹的百姓。 但是实际上,在古代,也从来都不缺「吃瓜贵族」。 江西靖安的东周大墓中合葬的47人逝于瓜熟季节。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辛追夫人逝于瓜熟季节。 西汉时仅当了27天皇帝的海昏侯刘贺逝于瓜熟季节。 考古专家们从他们的遗骸之中都发现了香瓜子。 为何这些古代贵族都对香瓜情有独钟? 倒不是因为他们多爱吃香瓜,而是没得选择。 那个时候的「吃瓜贵族」,如果要吃瓜,只有一种瓜可选,这便是甜瓜。 而后来瓜界扛把子的西瓜,学界公认在五代时候才出现。 《新五代史》记述了一段契丹7年间(公元947-954年)的史料:「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比起传播较慢的西瓜,而甜瓜因为其「随遇而安」的性格,也让它的足迹遍布世界。 从北非的埃及,向东延伸到西亚、中亚,乃至印度北部地区,都能看到香瓜的身影。 浙江湖州的钱山漾遗址中,曾出土两粒至少3900年前的甜瓜子壳,证明甜瓜很早便来到东亚。 香瓜,便是人们对于薄皮甜瓜的俗称。 虽然它植株和果实较小,皮薄而脆,不耐贮藏。但香瓜也有明显的优势,它们能适应温湿环境,抗病力强,可以粗放管理。 于是乎,华夏吃瓜的历史,就此翻开篇章。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这说明,至少在诗经诞生的周代,华夏人已经在七月经常吃瓜了。 而靖安的东周大墓中合葬的47人,腹中发现的香瓜子,也可以佐证。 但是,香瓜也不一定就是好的。 香瓜到底有没有毒,或者说古代人是不是爱在香瓜里下毒? 在学界,一直都有争论。 至于争论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出土了太多刚吃完香瓜就死了的古人。 特别是在靖安东周大墓和马王堆墓相继出土的时候。 因为靖安东周大墓中,11具单棺内人类遗骸中能够检测的个体均为女性,均为花季少女,年龄在15-25岁之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