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众人议论-《三国之开局拆穿连环计》


    第(2/3)页

    张虎听到台下的讨论之后,来到张辽的耳边小声的说道。

    “你听到讨论之声了吗?”

    张辽看着张虎问道。

    “父亲的话听了,大家都没有信心,但是大家又舍不得放弃眼前的美好生活。”

    “不错,虎儿呀,你要明白这世间逐利是人人皆有的心态,是家族里想要让自己的家族做大,而百姓主力则是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好。”

    “如今沈先生弄出土豆,玉米让江南百姓吃饱,而棉花羊毛等纺织业,又让这个长江以南的百姓能买得起房子,造得起家具,穿得起上好的衣服。”

    张辽看着他的儿子笑着说道。

    “父亲我明白了,那孙贼一旦占领合肥,如今合肥这能吃饱穿暖的美好生活便有可能消失不见。”

    “这合肥城中的士兵大多又是合肥本地人,所以他们为了守住这美好的生活,自然会选择同仇敌忾,哪怕他们明白他们要面对的是多于他们数十倍的敌军。”

    张虎看着张辽一脸敬佩的说道。

    “不错,这也是沈先生的高明之处。”

    张辽说到这里点着头看着汉中的方向。

    之前沈川帮助曹操赢了赤壁之战之后,张辽便对这个年轻人略有耳闻,而后沈川却选择激流勇退来到了南郡种起了地,一开始张辽不提起认为沈川是那种,只会献上一计的谋士。

    甚至认为沈川只不过是个庸才而已,但是慢慢地随着南郡之地传出土豆玉米的消息及北方凉州传来棉花种植羊毛养殖的消息,张辽便明白沈川布局之广大。

    他不止一次的赞叹,这沈川如若不是魏王之人,恐怕未必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最明显的结果便是,荆州等地紧挨益州和江东,本来应该是死战之地,可是在沈川的引导下,荆州不但没有发生战乱,反而一片太平。

    而益州、江东

    (本章未完,请翻页)

    等地无法生存的民众,拼命往荆州进发,整个华夏古代所关注得最多的就是人口二字,毕竟人口越多就代表着可以有更多的税收,以及更多的青壮,有了青壮就有兵源。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哪朝哪代,在面对外敌之时都会选择将沿海居民进行内迁,而除了内迁之外,不少上位之人,面对自己领地之内稀缺的人口,都会想尽办法吸引外来之人。

    就如同曹操与袁绍进行完官渡之战后,北方基本上是十室九空,可是曹操却鼓励耕种,鼓励开垦,用这种办法吸引大量的流民进入北方。

    让北方的经济一点一点地复苏了起来,而沈川的方法不知道要比曹操高明上多少,曹操用的是土地吸引着百姓朝北方迁徙,而沈川却用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百姓向南郡迁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