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弘文馆学士的文笔,自然是毋庸置疑。 当读报者当着县城听报的百姓,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的时候,不少百姓都忍不住落泪了。 特别是那句,之所以有岁月静好,乃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让他们当真是感触不已。 以前从来没觉得战争好,因为战争是要死人的,在这些大军之中,就有着他们的亲人。 现在想一想,他们之所以有现在安居乐业的生活,就是这些大唐将士们在边关抵御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敌入侵,才会如此啊! 如今提到大唐大军,哪一个不是竖起大拇指? …… 在清河还有博陵之地。 王家的王珪已经因为上次的科举舞弊而免了官,现在正在家中养老。 其实他年龄也不是很大,而且以前在士林之间的声望也比较高。 可是现在,又有几个愿意来捧他这个王家家主的臭脚? 以前王家的门栏很高,高到了连皇家都要仰望的地步。 然而现在,世家的门栏已经低到了随便一个读书人,都可以跨进去。 实在是他们这些所为的耕读世家,所谓的门阀大家,好像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家族。 王家、崔家等等在外面的商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以前所作的盐商,如今已经被朝廷管控。 国策之中,大唐律法之中明确地写了。 盐乃百姓之本,粗盐多少价,精盐多少价,已经定下来,整个中原大地都是一样。 如此一来,想要赚取差价的盐商,直接吐血。 而朝廷推出来的精盐,是真正的精盐,白皑皑的像是雪一般,吃起来只有一种味道。 至于朝廷的粗盐,其实已经和以前的精盐差不多了。 价钱还比他们这些盐商的价格要稍微低一钱,仅仅是这一钱,就已经打败了中原之地的盐商了。 他们就算是降价,那也比以前卖的少了。 只有那些实在是没有什么收入的贫苦百姓,才会去买他们手中的盐。 至于粮商,那就更不必说了。 大唐三样神物,直接让这些拥有着良田千亩的世家损失巨大,粮食卖不出去,岂不是要烂在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