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卷参同契,最古的内外丹经。 一卷黄庭经,身神医学的结合。 想要解析内力,那么就要从内力的源头而来,所以霍天骁找来了黄裳,这位历史上的文学家,道藏校对者,也是本世界未来的传奇。 所谓黄裳校对道藏悟九阴真经,佛经之中自有七十二绝技,足以说明,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宗教与武功绝学的关联性。 但为什么霍天骁选择了道教典籍? 并不是他信了什么网络传言,恶心佛教,相反,佛教于唯心上的认知与理解是霍天骁所佩服的,可以在器武魂诞生机制上给予帮助。 之所以选择道典,只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他要求的是内力内功的源头,佛经并非这个源头。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佛教的起源并非华夏中原,究其本质,是本土化的外来宗教,是一个追求心灵境界的宗教,是一个唯心主义宗教,讲究的是心灵而非肉体。 最为核心的一点在于,中原绝大部分内功之法,讲究的都是奇经八脉,这是中医道理,而中医道理的起源要远远早于佛教东传。 从印度而来的佛教原初是没有什么经脉之说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心灵,所以,这种作用于身体的一种能量循环通道对于佛教可有可无。而在本土化之后,中原佛教进西藏,化生密宗之后,多出了三脉七轮的说法,与奇经八脉不同却有类似的道理。 这里要声明一点,原初佛教不存在这种东西,那么为什么密宗有了呢?很显然,这就是佛教本土化的结果,为了结合中医,从而诞生的一种作用肉身的能量循环通道理论。 很显然,内功的起源绝非佛教,所谓“天下武学出少林”自然就是一句空话了。 中医,内功心法经脉说法的真正开始。 道教的组成非常复杂,但追根究底,无外乎二字——黄老。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中医之古名为岐黄,歧黄之术不出《黄帝内经》一卷,道教本身就是一个由部分医家与道家结合宗教化的产物,主旨核心便是飞升成仙,普渡世人。 “导引之术,内功之基。”霍天骁抚卷轻叹,“想要了解内功的本质,道典医经,比佛经强太多太多了。” 内功养气,道教功课,古之导引术。 奇经八脉,医学之说,古之岐黄术。 将一切的招数、思想、经义剔除,内力的本质无外乎这两点,都不是佛教的东西,比佛教东传,不,甚至可能比佛教诞生都要早的产物。 “黄进士,你养气功夫到了几重?” 黄裳没想到会问这么一句,思索片刻,回道:“吾常养浩然之气,平日所思,皆合心意,但还算浅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