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西元1629年5月24日,旅顺。 距离总督府发出动员令已经有一段时间。从一周前开始,陆续赶到的军队便让往日肃穆冷清的旅顺变成军旗的海洋。 5月17日,从台湾出发的国防军第一团——也就是我的团,第二团,抵达旅顺。 5月18日,从济州岛出发的国防军一个营抵达旅顺,一起抵达的还有自九州抽调的一个重炮团。这三团一营共同组成国防军辽南旅。 5月19日,从山东出发的登州协从军第二团(登州团)、三团(青州团)抵达旅顺。先前抵达长生岛的登州军第一团(莱州团)直接停驻长生岛,没有前来旅顺。这三个团加上朱国斌的独立骑兵营共同组成山东旅。 5月21日,东江军辽南旅动员完成,分别前往长山列岛。 5月22日-23日,从九州岛出发的日本附庸军、从铁山出发的朝鲜附庸军陆续抵达,他们被以民族为单位划分成朝鲜师团和九州师团,各辖有三个步兵团。 至此,本次战役的所有陆军力量已全部整合完成。不算没有人权的附庸军部队,我军已有8个步兵团,1个重炮团,以及由登州军和东江军共同编成的1个骑兵团,人数接近一万四千人...要是算上附庸军,人数妥妥超过两万。讲道理,参谋部一鼓作气动员这么多军队,横跨两个协从军两个附庸军军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审查他们的军事技能和组织能力,整合国防军手底下的各个体系,为日后完全同化做准备。嗯,要是目的是为了跟后金干一场的话,那后金的历史可以在6月内结束了。 在后金被灭亡后的几十年岁月里,很多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一直有一个疑问,如此强大的澳宋军队,为什么在面对后金的进攻时一直消极抵抗,指挥官们的目的似乎仅仅依托金州防线挡住后金。而在后期发起断头台行动时,我军又如何在那样大的优势下,被已穷途末路的后金军队突围,错失聚歼建奴的大好机会? 我在前几版回忆录中,对此一直避而不谈。现在,根据最新的解密规定,我将在这一版中详细回答读者朋友们的问题。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断头台行动的提出者,时任辽南集团军司令的齐武少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