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首先不懂历史,不能提前预测。这个在后世穿越中最占优势的项目,他是零分。特别是他知道是南北朝的北魏时,人已经崩溃了。五胡乱华不是吃人的时代吗?幸好,是在北魏后期,鲜卑汉化的年代。北方已经统一了一段时间,这六镇就是对抗原本一样的游牧民族设置的。 但是历史就是一个奇怪的东西,里面都是人物和故事。记得英国学者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历史就是这样,涉及到人性,自古已然。你所将要犯的绝大多数错误,都曾有人犯过,在各个时代,以各种方式。人性的善与恶也都提现。智慧与哲理也都在里面。所以,古代任何皇帝的课本都有资治通鉴类的书籍。 和淡然大师读史,好玩。一个个案例教学,讨论法。也让贺六浑,更多的认识到这个社会。 其次 自己不明白什么高精尖武器,钢铁怎么练的不太明白,连火药怎么做都不太清楚,失去了称霸称雄的致命武器。 再说,居然出生在一个破落军户家中。这个时代,军户已然从魏朝最开始时期的巅峰,滑落到最贫困的阶级。军户都分几种,要是中军都在京城好一点。贺六浑是最弱最危险的边塞镇戍兵,生生世世都是当兵的,而且是步兵,边塞上的步兵。那就是等死的节奏,主要任务就是守城墙,中军出击配合作战,也就是运运粮,攻城时挑挑土。 贺六浑的身份有时连和尚都不如。 别看小小的开善寺,也有几百僧众。没有来过北魏的人,绝不知道佛教的地位,这个地位不仅仅是精神领袖,还有大量的土地,更甚者还可以干涉朝政。 举个例吧,淡然和尚的师傅,也就是大大师法果。虽然是年四十为沙门,佛法高深,戒行精至,开演经典。前些年受太祖皇帝之诏赴京师。后任僧统,绾摄僧徒;每与帝议事,意气相通,供施甚厚。年八十余,圆寂。帝三临其丧,追赠‘老寿将军赵胡灵公’。公候,那都是什么身份啊! 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自己的阅历和思维方式吧,这就是淡然大师说的,小子处事不惊,遇事不乱,有人杰之风。 第一次坐谈时,贺六浑就问过淡然和尚,你凭什么认定我与佛门有缘。 淡然和尚说,《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云:“因有二种:一者正因,二者缘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三因佛性者,谓正因、了因、缘因也。小子,你天生异象,与我佛有一眼之缘。此时就是我佛派我来为小子了因。 贺六浑知道淡然和尚是扯淡,天生异象从来都是皇帝拿来粉饰太平,安抚百姓的。汉高祖刘邦,史载他出生时其母梦见与神人相遇,待临产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天地为之昏暗,有蛟龙自天外破窗而入,盘旋于产床之上。已而,刘邦降生。刘邦那个乡野家人,谁管他出生怎么样啊,顶多是风雨之夜与人野+合被美化。 隋文帝杨坚,造就了封建史家艳称的“开皇之治”,他出生时产房内紫气萦绕,头生龙角、身长龙鳞,有龙的下颌,头顶有五道光束直冲苍穹,眼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活生生一派真龙下凡的景象。他的母亲也因害怕而失手将其坠地,恰有河东尼姑突来拜访,见状后竟能大胆预测:“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并且手中有天然的“王”字。要知道杨坚父亲当时就是柱国大司空啊,肯定是后人攀龙附凤。 贺六浑再看看自己,虽然只有17岁,个子倒是不错,有个一米八。其他也没有什么不同,卢长贵还比自己结实的多。唯一能够出奇的就是自己认字,这个在边塞是绝不多见的。估计也就是淡然和尚看中自己的缘因。看中我又能怎么样?还真的做皇帝。好吧,还是放在心底吧。小子现在说出来,砍头倒是不会,兄弟们会笑断肠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