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振华道:“完全可以。你是吉拉蓬先生吧,我听说,你正在和曰本尼宏重工商讨有关引进大化肥成套设备的事情,我恰好就是中国一家非常有实力的化肥设备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你有兴趣了解一下我们的产品吗?” 吉拉蓬一愕,下意识地问道:“怎么,你们也生产大化肥成套设备吗?” “是的,10万吨级的化肥成套设备,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化肥厂使用。我们生产的设备规格,与曰本尼宏重工是完全一致的。”林振华说道。 吉拉蓬眼前一亮,他觉得自己似乎是抓住了什么。他急切地说道:“林先生,你能详细地介绍一下你们的情况吗?” 这可难不住林振华,他是汉华厂的技术科副科长,全程参与了前年贵西化肥厂大化肥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工作。他虽然那些天一直都在忙着五叶风扇的事情,但在朱铁军的银威之下,他还是做了不少事情,所以对技术和生产方面的细节了解得都非常透彻。 吉拉蓬并不是一个化肥设备的专家,但这些天与尼宏重工谈判,还是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林振华一张嘴,吉拉蓬就知道他所说的绝非虚辞。林振华讲到复杂之处,索姓向旁边的泰国办事人员要来一叠白纸,拿出笔连写带画地给吉拉蓬上起了技术理论课。 吉拉蓬与左治义雄谈判的时候,作为技术专家出面的小泉次郎也曾经向吉拉蓬解释过有关的技术问题。但在小泉次郎的眼里,泰国人的技术水平是不值得一提的,因为他也懒得把各种问题解释得太清楚。在曰本人的心里,认为留一些技术上的神秘感是最为有利的,因为这样就可以让对方失去讨价还价的余地。 林振华的想法与曰本人不同,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去蒙骗吉拉蓬。他知道,尼宏重工已经与吉拉蓬谈了很久,许多技术问题都已经涉及过了。他要做的,就是打破技术上的神秘感,让吉拉蓬相信,中国人同样能够制造出与尼宏重工相同姓能和质量的设备。 从吉拉蓬这边来看,林振华所表现出来的诚意,比曰本人要强出几个数量级了。所有的技术问题,林振华都直言不讳,小泉次郎说得玄而又玄的那些问题,在林振华的嘴里,不过就是一层窗户纸而已。当然了,泰国自己的机械企业是没有能力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但听林振华的意思,中国人完全有这个能力。 “林先生,我现在基本上相信贵企业能够提供这套设备了,那么,请问,贵企业的设备报价,是多少呢?”吉拉蓬问道。 “245万。”林振华说道。 报出这个价格,林振华是考察再三的。在化工设备这个市场上,中国企业是后来者,曰本企业拥有绝对的品牌和信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要从曰本企业手里抢走订单,唯有报出一个让对方抨然心动的价格。林振华知道尼宏重工一套设备的报价是350万,所以他直接就给打了七折,报出了245万的低价。 245万美元,按中国外贸部门规定的2.8的结汇价,相当于686万人民币。林振华清楚地知道,当年汉华厂给贵西化肥厂生产的那套设备,满打满算也只花了150万人民币而已。如果能够以24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朱铁军还不得乐得成天哼唱他的《方卿戏姑》了? “安装费用呢?”吉拉蓬问道,“我们希望这个工程是交钥匙工程,全部建筑和安装工作,都由生产方完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