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汉华速度-《工业霸主》
第(3/3)页
林振华道:“这些人,都是我安排人从南都、武汉等地方挖来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因为子女顶替的问题而提前退休了,但身体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完全能够发挥余热。他们原来的厂子用不上他们,我就一块都搜罗过来了。”
“太好了,有了这些人,我就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容器车间了。”朱铁军信心满满地说道。
除了钳工和电焊工之外,岑右军的机床附件公司里还有100多名机床工,正好能够承担另外2套设备主机的生产工作。化工设备主机都是大件机械,精度方面的要求远不如机床附件更高,所以这些人完成这项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林振华把汉华机械厂过来的工人与浔阳这边的工人充分混合,编成工作小组,让他们在生产中互通有无。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把汉华厂工人的经验迅速地传授给那些没有做过化肥设备的工人们,另一方面则促使这两个不同的团队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人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设备。林振华以化工设备公司的名义,发出去了无数的订单,从各处订购机床、焊机、起重机、探伤设备、测量仪器等等。由于泰国方面支付的只是一部分预付款,总额还不足以支撑起这样庞大的采购计划,林振华便从汉华实业公司的账户上挪出了相当大的一笔资金,用来填补亏空。
在林振华到处采购设备的时候,谢春艳提醒他道,石化机放弃压力容器的生产,正好腾出了一大批设备,建议他们去收购过来,价格方面,自然是极其优惠的。于是,便有了前面的那一幕,林振华带着一帮人,欢天喜地地去了一趟石化机,拉回来满满四大车的设备。
姚鹤良带领的华青大学团队在这项工程中也没有作为旁观者,林振华热情地聘请华青大学机械系作为顾问机构,协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姚鹤良还利用自己的影响,从华青大学的化学与化学工程系请来了几位大牛级的教授,与林振华签订了一个远期合作协议,协议的内容是帮助设计40万吨级的大化肥设备。
万事俱备,大家也没时间再去等待什么黄道吉曰。林振华广撒英雄帖,把各方领导一齐请过来,搞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启动仪式。
车间里,电焊火花像焰火一般飞洒起来,繁忙的生产开始了。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