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临安府到兵库津不过十六日左右,若是从兵库津到大都,虽然海途遥远,但估计也只需要四十几日就可以到达。”谢国明一阵ji动,奇袭大都效果更佳,若是成功不仅解大宋之困,说不定还可以保大宋百年无忧!许达甫也是相当兴奋,却没人注意赵若兰脸上掠过的一丝忧sè。 如此强势的刘淮,能征擅战,杀伐果断,善用奇策的雄主,若是占据中原,假以时日,消灭méng元之后,必然会和南宋刀兵相见。 赵若兰此时陷入到对未来的担忧中,nv人就是这样,一旦眼前的事情解决,又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未来还未发生的事,开始杞人忧天的胡思luàn想。 翌日,兵库津,舰船如云,一艘艘满载士兵的粮草军械的船不段从港口驶出,然后开到海面上驻留,十五万大军包括运输物资登船,从日出一直忙到日落,海面上才密密麻麻的布满了2000艘大小的舰船。 此时大海粼粼泛bo,海面上已经撒下一片金光,所有的舰船都被燃成金sè,天上奇异多变的云头都镶嵌着光亮的金边,远处海天相连,水天一sè,而海面上则是一副残阳如血景象。 公元1275年六月,占据东瀛的刘淮发兵十五万,分乘2000艘大小舰船从兵库津出发向元帝国的首都进军,他们要跨越茫茫的大海,经历无数风làng的考验,历时四十几日才能抵达大都。 是夜,大都,忽必烈睡梦中见到双蛟袭来,一蛟踏水而来,一蛟更是神奇长近千里,腾云驾雾而来,两蛟皆袭向忽必烈,穿xiong而过,透体而出后都幻化为龙!忽必烈大惊失sè下惊醒过来。 一身大汗的忽必烈惊惧异常。 “速传刘秉忠!”梦醒的忽必烈惊慌失措之下大呼。 刘秉忠原本是个和尚,号子聪,于书无所不读,尤jing于易经,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术,无刘秉忠不jing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忽必烈见到后大为赏识,于是把刘秉忠留在帐下,令其还俗,赐名秉忠,参与军政大事。 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méng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 不过此时,刘秉忠已经是个死人了。 当左右战战兢兢跪禀,刘秉忠去年就去世的时候,恍惚之间忽必烈才定下神来。 “传郭守敬!”忽必烈下令。 郭守敬是刘秉忠的学生,一样jing于易经,通天文地理律历,但是却极其热衷于天文学, 此时元朝主导着世界的“全球化”,各种不同民族的人共同生活在帝国广阔的疆域中,他们语言不同、信仰不同,也承袭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对此,忽必烈采取了相当务实的态度,他不在乎天文学是否符合《圣经》,也不在乎圣旨是否遵循儒家士大夫的古文传统,更不在乎印刷术是否得到教民们的赞同…… 在忽必烈开明的国策下,元朝异常的开放和革新。1267年,在阿拉伯学者的帮助下,工匠们为忽必烈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地球仪,上面绘制着亚洲、欧洲和非洲。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忽必烈甚至不知道天文观测台是做什么的,就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天文观测台,最北的观测点超过了日不落山,接近北极圈的位置。 此时半夜里,郭守敬被忽必烈召集到皇宫,没有丝毫不悦,相反神气相当振奋,如果此时刘淮看到,一定会相当熟悉这种目光,就好比后世狂热的科学家索要经费时候的眼神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