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鸿门宴与大清日报-《穿越之我是光绪》
第(2/3)页
翁同龢看到光绪正在盯着自己只得违心地说道:“颜士璋虽然屡次辜负圣恩,但是老臣听闻他已经痛改前非,在加上他曾是刑部官员老臣觉得由他来审理此案定能不负朝廷的托付,因此老臣恳请太后再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慈安没有想到翁同龢这个清流派的领袖会为一个犯了事得左系官员求情,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左宗棠看出了其中的玄机,这明显是以翁同龢为首的江浙系在向左宗棠示好,同样看出奥秘的还有李鸿章,他知道这是朝廷在有意向左系示好,而这幕后的推动者就是这个只有十岁的皇帝——光绪。
李鸿章看着光绪,他发现他对这个只有十岁的少年有些琢磨不透。光绪发现有人在看自己,他随着那目光望去居然是李鸿章。
他知道这次朝廷大事褒奖左系最不开心的就属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光绪看着李鸿章说道:“朕打算在新疆在建一座碑用来纪念那些在新疆战死的中华儿女,他们的子女由朝廷出资抚养。只要大家都是为朝廷出力,朝廷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
光绪点点头说道:“这还想说一句,虽然大家在朝廷上有些分歧,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大家都是中国人有些人甚至还是同乡甚至是亲戚。李爱卿,左爱卿手下胡雪岩好像就是你们安徽人吧。”李鸿章忙点头称是。
慈安看出光绪想缓解三派之间的矛盾于是语重心长地对着翁同龢、左宗棠和李鸿章三个人说道:“前朝亡与党争,哀家想我大清不会也有此劫数吧!”
听到光绪如此说,翁同龢、左宗棠和李鸿章三人忙跪下说道:“臣等一定精心尽力为朝廷办事死而后已。”
哀家叹了口气说道:“哀家老了,以后你们多多辅佐下皇上就是了。”
三人忙齐声说道:“老臣一定尽心尽力辅佐皇上。”虽然慈安没有慈禧那样强力的政治手腕,但是也是相当厉害的一位主,光绪也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姜还是老的辣。
由于有了朝廷的一再告诫,三派也不得不缓和彼此之间的矛盾。光绪知道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但是只要稍加控制还是不会影响大局的。
左宗棠升任兵部尚书,但是他内心里并不想当这个兵部尚书,毕竟在地方上当一个总督——特别是仅次于‘直隶总督’的两江总督,要远远比在中枢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兵部尚书要强的多。
但是这次毕竟是皇上亲自开口,而且这次朝廷对左宗棠也并不吝啬,对他上报要犒赏的有功之人都一一照准,而且对战死士兵的抚恤远比平日里多许多。
特别在宴席上醇亲王对他说的话让他决定暂时要在京城多呆一阵。
话说宴席过半,坐在左宗棠一旁的醇亲王酒以半醉,突然偷偷对左宗棠说道:“知道为什么‘李合肥’不怕和你斗吗?”
醇亲王偷偷把嘴凑到左宗棠跟前说道:“因为他比你年轻,他输得起。”
李鸿章比左宗棠年轻十多岁,因此只要他不是他就永远有翻身的机会。
左宗棠并不怕死,只是并不希望自己的属下受别人的欺负。醇亲王仿佛看得见左宗棠心中的想法,看了看光绪说道:“看看我们的皇上多年轻啊。”
醇亲王的意思左宗棠在明白不过了,这是在拉拢自己,让左宗棠打上皇帝的‘标签’。
左宗棠本不屑这种拉拢,但是为了自己的属下,还是决定留下来看看在说。
左宗棠留在京城当起了兵部尚书,最意外的当属直隶总督——李鸿章,他没有想到左宗棠居然没有南下两江收拾他精心布置的残局。但是紧接着清流派和湘系和解,颜士璋和梅启照联手处理“盐务案”,甚至还联起手来对付李鸿章。这让李鸿章始料不及。
朝堂上的事有恭亲王在那处理在加上左宗棠、翁同龢和阎敬铭等人辅佐,光绪则从旁学习,虽然光绪没有恭亲王那样强的政治手腕但是毕竟比他们多一百多年的见识说出来的东西毕竟是后世的发展趋势,因此也常常让恭亲王他们感到惊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