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大量的资金注入与细致无比的企划双管齐下后。 《无限》也开始投入了紧锣密鼓的研发之中。 这还是头号玩家公司首次破亿规模的大作研发。 据刻晋所了解,蓝星上研发经费破亿的游戏并不少。 其中也不乏一些画质比肩前世3A级的作品。 但他们都有一个主流的特征。 为氪金服务。 无论是抽卡,亦或是扭蛋,挖宝箱。 各种方式最终引出来的内容仍旧是重氪。 刻晋曾经思索过这个世界里,游戏的深层发展模式。 在文学与影视方面都拥有不错发展土壤的情况下。 为何游戏这一块却迟迟上不去。 就算你设计师没有灵感。 但买个剧本回来自己研发,难道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么? 不过经过这前后一年的蓝星OL深度体验后。 刻晋也算是读懂了一些。 首先,没有过先例。 地球上的游戏文化发展都是环环相扣的。 moba也好,dota也罢。 最早时期都是从SLG(策略/战略游戏)演化而来的。 而后,从SLG之中又演化出了一个大型的分类RTS(即时策略游戏,代表作:红警) 又经过多次演化,最终才催生出dota与moba这两个别具一格的代名词。 而蓝星上的发展就好像是,从蒸汽时代一口气直接进入现代文明。 跳过了内燃机与计算机时代,自然也就无法想象内燃机与计算器到底是什么。 也因此,在国内外所有游戏厂商的眼里。 高投入的游戏研发,可以做。 但必须要伴随着高回报。 买剧本回来自己改编的尝试,在这20年的发展内是出现过的,并且不在少数。 但倘若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游戏性作为辅佐,基本上都是亏的血本无归。 也就只剩下了中庞大的世界观+丰富的人设+抽卡这么一套兜底的路子可以走。 这也是蓝星游戏畸变发展20年的内核原因。 且不说那些大厂了。 就连自家员工。 在拿到《无限》的企划书之初,也都满脸带着迟疑。 认为纯线性的FPS+叙事几乎很难做到盈利。 说句不好听的,这不就是剧情类游戏+一点射击元素么。 不设置相应的枪械抽卡体系基本上是亏爆的啊…… 只不过当认真看完《无限》企划书之后,所有员工都改观了。 除了研发进度有条不紊的前进之外。 刻晋还一口气请了三位国内知名动捕演员。 3D游戏这一块,想要人物模型不僵化,动捕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只不过其他游戏的动捕,通常只会配一小段动作。 攻击,行走,技能,直立等一系列简单的动作。 毕竟展现给玩家看的,也就简单这么几组动作。 因此,三位动捕妹妹刚来公司的时候,还以为也大差不差。 结果当拿到伊丽莎白的剧本之后,一个两个全看愣住了。 “全程动捕……?” “我只用负责脸部动捕吗?” “我是专门负责整体形态的动捕?” 三人各司其职,却只为了一名女角色的动作? 闻所未闻! 没见过哪家游戏公司有这种奇怪的要求! 毕竟,一名专业的动捕演员能驾驭的风格有很多,且形态与神态都十分传神,甚至还要为了自己适配的角色,长年如一日的保持特定的身材。 对身体的柔软程度,以及舞蹈或武术等高难动作也要求具备专业性。 因此培育一名优秀的动捕,成本价是非常贵的。 同样她们的薪资价格也十分昂贵。 常规的动捕在1K~10K/天区间浮动,视工作量而定。 像是前来头号玩家公司报道的这三位比较知名的动捕妹妹,薪资起码是10K~20K/一天的级别。 工作量基本上也是在一天2~3个抽卡角色的全套动作。 而眼下手中拿到的伊丽莎白的剧本,想要全部配出来。 至少是一到两个月以上的工作量…… 也就是说,光只是动作与神态设计这一块,头号玩家公司就要付出至少小几百万的成本…… 哈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