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华北特别是西北还是太落后了,要进行教育上的改革,那么政治上甚至生产力上的变革,也必须要跟上。” 阿森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这话,还是有点太深奥了,我不怎么听的懂,看来还是有点太笨了。” “生产力,匹配。”王贞仪嘀咕了几句,她有点隐隐约约的感觉这是在指什么,但也只有个初步的感觉,没法将这隐含的意思解构总结出来。 “殿下对自己的要求实在太高了,其实也我也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 “啊,真的吗?”阿森露出了属于孩子的一面,很高兴的说道:“原来王姐姐这样的大才女也不太明白啊,我还以为是我太傻了呢,原来是父皇太过高瞻远瞩。” 王贞仪莞尔一笑,随即又露出了崇拜的神色,“那是自然,陛下天纵英主,圣明神武,一言一行都大有深意。” 其实,王贞仪只要仔细想想,就能明白生产力的真谛了。 就比如她重要参与的侧吹转炉炼钢法,也就是跟历史上贝色麦法极度相似的炼钢法,就是生产力倒逼研究的结果。 甚至莫子布以前都想错了,他按照历史上的理解,以为中华的工业革命也会如同英国一样,在纺织业上爆发。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英国能爆发在纺织业上,是因为欧洲、美洲,乃至欧洲人那些大片还处于奴隶社会甚至原始部落阶段的殖民地,对纺织业的需求非常大。 同时,纺织业对于欧洲人来说,又能完成原料产地-加工-成品倾销这套闭环。 但是对于中华来说,中华的纺织业发展几千年了,已经非常成熟,百姓相对富裕,不像欧洲那样,对珍妮纺纱机织出来的烂布都有极大的需求。 比如莫子布把珍妮纺纱机当做大杀器要过来之后,而江南的纺织业从业者就对其极为鄙夷。 他们认为皇帝肯定被英吉利人给骗了,他们觉得这种机器织出来的烂布,狗都不穿,别说在中华了,拿到日本都卖不掉,完全没有价值。 同时,中华光是江南的织工人数和劳动素质,就吊打了整个欧洲,根本不需要这种玩意。 你要多产点布是吧,很好解决,只要有足够的桑田,织布机工完全不缺,多找个人来上班就是了,根本用不着搞这种快速织烂布的玩意。 中华人力资源的丰富和高质量,完全吊打所谓的珍妮纺纱机。 莫子布是做梦都想不到,这个时代的中华,也有人口红利,甚至这红利能反过来吊打此时的机器。 所以,生产力决定了中华的工业革命,注定不会出现在纺织业,而是会出现在钢铁行业。 因为中华此时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寻找原材料产地,然后织更多的布,最后再进行倾销,用这样的闭环来赚钱。 而是如何快速把南洋大片的热带雨林开垦成为良田,如何快速在南洋建立有效的水利设施。 如何用最低的代价把南洋土著大量征服、驯化变成半农奴,如何快速收复西北的大片失地,以及对四川和东北进行大开发。 而这一切,前者需要大量的高质量铁制工具,不单单是农具,砍伐热带雨林,兴建水利设施等,都需要大量精钢工具。 后者则需要大量质量上乘的刀剑、铠甲、火铳,有了武器上的断崖式领先,才能让哪怕最孱弱的中华拓殖之民也能吊打土著,从而快速完成征服。 而这些都是要从钢铁企业来产出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