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古多维奇伯爵将排位相当靠后的扬武军,当成了中华赛里斯帝国的一线精锐,将是他军事生涯上最大的失败。 而这还是以后的失败,眼前即将到来的失败,则让古多维奇伯爵非常头疼,他已经相当后悔自己的冲动。 他应该继续呆在彼得巴甫洛夫卡的,如果大虞强势吃掉了他的先头骑兵,他就应该等到冷风起来的时候,果断撤退。 带着这种情绪,第三日扬武军再次进行强攻的时候,古多维奇伯爵就有些绷不住了,山上的步兵有些摇摇欲坠之后,他只能强令哥萨克出战。 而陈光耀也抓住机会,命装备了半身胸甲的吉北铁骑出击。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追逐战,漠南蒙古骑兵不顾伤亡,将哥萨克驱逐到指定位置之后,吉北铁骑四次骑墙冲锋,直接就打崩了这些劣质哥萨克,三千余骑当场就报销了一千多。 而山上的古多维奇伯爵杂则抓住这个机会,精简了还能战斗的一千二百人,将其余扔下,由安德烈中校带着殿后。 而扬武军由于没有装备侦查用的热气球等,没有及时发现罗斯军队的动向,等到第四日发起进攻的时候,才发现罗斯军队仅剩的主力,已经趁着凌晨撤退了。 不过好在有骑兵,追击的速度很快,第二日下午,昭乌达盟的骑兵,就追上了正在渡河的罗斯军主力。 古多维奇伯爵不敢恋战,随便抵抗了一下之后,就选择继续跑路。 昭乌达盟骑兵一顿狂突,失去了建制的罗斯步兵直接崩溃,一千余人被留下了六百多,只剩下五六百人凫水过河,在冻死和被杀死之间,微妙的找到了一条生路,被冻的快死了。 第七日,陈光耀与董金凤率六千余人,进逼到了彼得巴甫洛夫卡。 古多维奇伯爵这下学聪明了,在极大的压力下,他的思路反而更清晰了。 这位有着乌克兰血统,本身就是哥萨克出身的罗斯上将,命人在彼得巴甫洛夫卡的城头堆满了粮食,甚至直接往下扔了最少半吨的燕麦。 陈光耀懂了,这不是示威,而是展示本钱,然后寻找谈判的机会。 果然,没过多大一会,古多维奇伯爵的侄子,彼得巴甫洛夫卡的守将瓦西里准将带着几个随从,打着白旗,从城内向着城外都还没有开始修建大营的陈光耀所部而来。 “尊敬的公爵殿下,如果您不是想要继续向西进攻,让赛里斯与第三罗马两大帝国陷入无休止的苦斗,那么请考虑一下我们提出的条件。” 陈光耀嘿嘿一笑,“准将阁下,我相信我们即使攻陷了彼得巴甫洛夫卡,也不会让两个帝国陷入无休止的苦斗,只要我们不继续向西。” “是的。”瓦西里准将非常坦诚的承认了,但随即他说道:“但我们还有一万多人,还有差不多能吃最少三个半月的粮食以及大量的火药、铅弹。 如果把战马也宰杀,实行严格的配给制,支撑五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请问公爵阁下,你用六千人攻击一座一万五千人守卫城市,即便我们大多是民兵,能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争吗? 甚至五个月能攻占,也要算是非常迅速的了。 而那个时候,你们的粮食很可能已经吃完了,打下来的城市中也没有粮食,除非你们愿意把我们这些罗斯人当做牛羊吃掉,不然,你们的结局,也是饿死在这片冰天雪地中。 而且三个月后就是冬季,五个月后的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附近,绝对能冻死人。” 陈光耀仔细思考了一下,形势确实是这样,罗斯军队此次的主力,已经基本被他打光了,可能还剩下了一千人左右。 现在那位古多维奇伯爵想要保住的,就是这里的一万多民兵。 因为这些民兵要是再保不住,不提军事上的损失,光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鄂木斯克估计都要没有多少男人来种地了。 “公爷,看看这些毛子能提出什么条件吧,我们当前最大的敌人是希瓦与布哈拉汗国,确实没有必要把罗斯人往死了逼。” 现实如此,董金凤这样的杀人狂魔,也愿意谈一下,现阶段还是拿下河中,最为重要。 “那就说出你的条件吧,记住,必须要让我们满意。”陈光耀考虑了一下,同意了。 “只要公爵殿下的军队撤退三十公里,那么我们就会自己离开彼得巴甫洛夫卡。 并且留下三分之二的粮食和所有的火药与铅块,以及不少于五百匹战马和所有的火炮。”瓦西里准将立刻说道。 条件不可谓不优厚,陈光耀算了一下,这相当于一万四千人吃两个半月,节省一点三个月的粮食,够一万多人使用一个月的火药和铅块。 战马也还有点用,只有大炮没多大用处,罗斯人的火炮数量不多还非常劣质。 有了这些物资,征西军与定西军的物资就更加充沛,足可以支撑到明年进攻布哈拉和希瓦。 “那你们如何向本公爵保证你们守信用呢?” “我们可以让公爵殿下派出一支不超过一百人的队伍进入城中,以确保你们的收益。 同时,我,古多维奇伯爵的侄子,也将作为人质就在您的军营。 如果我们不信守承诺,那么。” “那么大家就可以一起完蛋了,你们无法在冬季到来之前回到鄂木斯克,我们也将承受极大的风险。”陈光耀接口说道,他同意了这个方案。 因为他确实没有拿下彼得巴甫洛夫卡的时间,军粮所剩无几,必须要尽快南撤到伊犁河谷就食。 这就是福康安、杨开甲等都没有回到金汤城(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原因。 所以对于他来说,能拿到彼得巴甫洛夫卡的粮食和弹药,实际上是额外收获,就算万一罗斯人不守承诺,他的损失也有限。 “回去告诉古多维奇伯爵,我很乐意和他交这个朋友,只要你们信守承诺。 当然,要是你们承诺,我相信,后悔的一定会是你们。” 第(3/3)页